北海狗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探究清华简系年与济水齐长城
TUhjnbcbe - 2023/1/28 16:46:00
齐长城长清段

清华大学于年7月收藏的一批竹简,记载了周初至战国间诸多史事,多有传世文献所不载者,其重要价值不言而喻。经整理出版的第二辑,出版者定名为《系年》(简称清华简《系年》),其中第二十章的记载为齐长城的线路、修建年代等存在争议的问题提供了新的史料。清华简《系年》自发布以来,通过对简文的释读,对西周至春秋战国之际的历史有了更加深入的研究。《系年》中多次提到齐长城,这些记载对于齐长城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齐长城,是周代齐国重要的防御设施,现今仍多有遗迹保存。据齐长城普查得知,现存齐长城的起点是在济南市长清区孝里镇广里村北,至青岛市*岛区薛家岛镇于家河庄东北进入*海。这是我们所熟知的齐长城。
  《系年》第二十章记载:“晋景公立十又五年,申公屈巫自晋跖(适)吴,焉始通吴晋之路,二邦为好,以至晋悼公。悼公立十又一年,公会诸侯,以与吴王寿梦相见于虢。晋简公立五年,与吴王阖闾伐楚。阖闾即世,夫差王即位。晋简公会诸侯,以与夫差王相见于*池。越公句践克吴,越人因袭吴之与晋为好。晋敬公立十又一年,赵桓子会﹝诸﹞侯之大夫,以与越令尹宋盟于□,遂以伐齐,齐人焉始为长城於济,自南山属之北海。晋幽公立四年,赵狗率师与越公朱句伐齐,晋师□长城句俞之门。越公、宋公败齐师于襄平。至今晋、越以为好。”
  晋敬公十一年即齐宣公十五年,为公元前年,《系年》明确标注了齐长城的始建年代。而且明确指出,齐国修筑长城的动因在于防御晋国与越国的进攻。

齐长城梦泉段

在齐长城始修年代上,历来聚讼纷纭,众多齐文化研究者认为齐长城修筑于春秋时期齐桓公时代。主要依据是《管子·轻重丁》记载:“管子问于桓公:‘敢问齐方于几何里?’桓公曰:‘方五百里。’管子曰:‘阴雍长城之地,其于齐国三分之一,非谷之所生也。……长城之阳,鲁也;长城之阴,齐也。’”但鉴于《管子》一书成书的复杂性,以这条史料来断定齐长城是中国最早的长城是不严谨的。再者,齐长城并非齐国的南部国界,齐桓公时期,齐国疆界已经超出齐长城的范围。
  从考古学角度看,将齐长城始建的年代定于齐宣公时期是可信的。考古学家通过对齐长城源头遗迹的调查认为,齐长城源头现存夯土城墙的建筑年代在春秋晚期偏晚阶段,推断齐长城源头建制年代的上限不会超越春秋晚期偏晚阶段,更不会早到齐桓公之时,“齐长城源头设置年代上限不超过鲁襄公十三年(公元前年),下限不晚于周威烈王二十二年(公元前年)……筑城年代始于春秋晚期偏晚阶段,使用于战国时期,田齐为其鼎盛时期。”《系年》载公元前年“始为长城于济”,应该是齐长城的始建年代。
  与上述考古论断相吻合的是,有关史料和出土文献证实周威烈王二十二年(公元前年)齐长城已经修筑了一部分,并具备了防御功能。公元前年,爆发了三晋伐齐之战事。《系年》第二十二章也有记载:“韩虔、赵籍、魏击率师与越公翳伐齐,齐与越成,以建阳、巨阝陵之田,且男女服。越公与齐侯贷、鲁侯衍盟于鲁稷门之外。越公入飨於鲁,鲁侯御,齐侯参乘以入。”《水经·汶水注》引《古本竹书纪年》对这一战事也有记载:“晋烈公十二年,王命韩景子、赵烈子、翟员伐齐入长城。”应该说,自公元前年齐国开始在济水修筑长城,到公元前年,济水之东侧平阴齐长城已经初具规模,并在三晋伐齐之战事中发挥了作用。
  《系年》第二十章记载的“齐人焉始为长城於济,自南山属之北海”这句话不仅指出齐长城的修筑时间,还说明了齐长城的走向及起讫地点,即“自南山属之北海”。整理者认为,“(齐长城)最初当是在济水的防护堤基础上加固改建而成,其走向是东起平阴东部的山陵,沿济水东北行,经过济南,东北入渤海。南山,疑指平阴一带的丘陵地带。北海,今之渤海。《庄子·秋水》中记载:‘(河伯)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济水走向是自南山起,经历下(今山东济南)往东,到北海。”这条齐长城的走向是东北至西南走向的,沿济水而修筑。对于这条济水齐长城,《系年》研究者多有赞同,并将济水齐长城称之为“济水岸防”长城,认为“其南部起点大致与山地长城相同,沿济水东岸直至‘北海’,全长约计公里左右。与‘山地长城’以‘人字形’布局,连接三面环海的岸线,共同构成了中国乃至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完整闭合的*事防御体系”。即使是认为济水齐长城没有可靠的文献资料和考古发现来支撑的研究者,也认为并不能排除这一可能。而在清华简《系年》发现之前,研究者一般不认为存在济水长城,而只有山地长城。王献唐先生的看法极具代表性,“平地版筑,防线过长,耗费又大,幸而有两道水,一是济水,一是*河,替它作了水防。”
  《系年》中关于齐长城的记载在传世文献中也是存在的,只是长期为人们所忽视,或者因为与齐长城遗迹不合而遭到质疑。《史记·楚世家》射者对楚顷襄王曰:“若王之于弋诚好而不厌,则出宝弓,碆新缴,射噣鸟于东海,还盖长城以为防,朝射东莒,夕发浿丘,夜加即墨,顾据午道,则长城之东收而太山之北举矣。”东海与长城对举,东海在东,长城在西,长城之东,泰山之北,正是齐国的疆域,此处的长城应指东北走向的济水齐长城,而非东南走向的泰沂山脉齐长城。《史记·赵世家》中有赵国占领齐长城20多年的记载,《史记·田敬仲完世家》中也有齐威王夺回长城的记载:“遂起兵西击赵、卫……赵人归我长城。”赵国位于齐国的西北方,而现存齐长城位于齐国南部。《史记·田敬仲完世家》记载,齐威王二十四年,齐威王与魏惠王比宝时说:“吾臣有朌子者,使守高唐,则赵人不敢东渔於河。吾吏有黔夫者,使守徐州,则燕人祭北门,赵人祭西门,徙而从者七千余家。”从高唐的位置看,显然,赵国不可能占领泰沂山脉之齐长城,所占领的必然是《系年》所言济水齐长城。《史记·赵世家》记载:“(赵成侯)七年,侵齐,至长城。”“(赵敬侯)十八年,齐、魏伐我,我决河水灌之,兵去。”说明齐国与赵国的疆界从以济水为界,到此后赵国东南与齐、魏以河水为界,赵国的势力始终没有到达平阴一带。

齐长城线路图(济水齐长城路线为推测

《史记·赵世家》张守节《正义》引《太山郡记》曰:“太山西北有长城,缘河经太山千余里,琅邪台入海。”《史记·楚世家》正义不仅引了《太山郡记》》,还引《括地志》云:“长城西北起济州平阴县,缘河历太山北冈上,经济州淄川,即西南兖州博城县北,东至琅邪台入海。”这两则引文都提到了齐长城“缘河”的特征,缘即“围绕”(指平面上)的意思。据齐长城实地调查看,齐长城遗迹最西段并不绕河而筑,只是连接济水之东岸而已。缘河而筑的齐长城必然另有一段,依据文献推测,应有一段沿济水而筑的齐长城存在。

秦灭六国之后,“坏城郭,决通堤防”(《史记·秦始皇本纪》),处于内地的列国长城大部分被破坏,齐长城也不例外。而且由于历史上*河多次改道,近代*河夺济水故道入海,河堤经过历代增筑,即便存在济水长城,恐怕现在也已经很难发现其遗迹。
  有学者推测,旧时“齐河八景”中的“长岭东环”中的“长岭”可能是齐长城遗存。在《民国齐河县志》中有这样的记载:“县郭东南,长岭迤逦,盘纡岪郁,亘若长虹。下湿高原,沟塍刻镂。每于春秋佳日,劝课耕耘。雨笠烟蓑,宛然图画。”但目前对此处遗迹的研究并不深入,无法完全证实齐河县之“长岭”之名称可能与齐长城有关。
  查现存泰沂山脉齐长城所经地区之地方志,不难发现,齐长城大多被称为“长城岭”。如:《道光长清县志》:“至梯子山历城与莱芜接界处,为长城岭。”《道光泰安县志》:“长城岭俗呼大横岭,县西北六十里,即泰山冈阜,古长城所经。”可见,将齐长城称之为“岭”是一种比较通行的说法。而齐河县八景之“长岭东环”,有可能为了整体押韵和字数限制,而做了省略。如果仅仅是普通河堤,时人为何不将其命名为“长堤东环”呢?可以说,从名称上看,齐河县之“长岭”,可能与济水齐长城有关。

1
查看完整版本: 探究清华简系年与济水齐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