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日的清晨,我都会早早起床,给自己熬一碗热气腾腾的红豆莲子薏米粥。
超市里有现成的配制好的八宝米,但我还是喜欢一样一样的买来,凭感觉调配好比例,因为似乎这样吃起来,有家的味道。
将红豆,莲子,薏米,大米放入粥锅中洗净,放冰糖,桂圆,枸杞,慢慢地用小火煮开锅,用汤勺撇去浮沫,不时搅拌一下使粥不至糊锅,虚盖上锅盖,静待整个厨房散发出米香。
洗漱穿戴好后,盛一碗香浓的粥,蒸腾的水蒸气配上难得的北京早上透明的阳光,会让人感受到短暂的幸福感。
前几天逛菜场,偶然发现了红枣,买了两斤,想着放在粥里会是什么味道。
在家里时,我妈无论熬什么粥,都会偏执狂一样的在粥上放满满一层红枣,“多吃点枣好!”——我妈总是特别强迫地把我的碗里盛满了大枣,让我在一碗大枣里寻找那珍贵的几粒米显得特别困难。
青少年时代的叛逆是层出不穷的,他们本能地抗拒一切他们可以抗拒的东西,比如这数量明显比米多的大枣,加上我妈的厨艺惊人的可怕,所以我永远都是一颗一颗地把我妈一颗一颗夹到我碗里的大枣夹还给她。
忘记是谁说的:“行动超前于意识”,这样一种行为给我留下一种意识:即粥里的大枣很难吃。从此以后在我的印象里我都对于粥里的大枣都有一种潜意识里的排斥。我妈依旧肆无忌惮的在粥里放厚厚的枣,我依旧一颗一颗地往外挑,这只是一种条件反射,并没有多大的情绪波动。
也是忘了有多久没喝到这样的粥,大概在这段离开家的日子里,已经忘了我妈的厨艺到底有多糟糕,我曾经喝过的粥里有多么让人抗拒的大枣——同样的,我也许许久久没有感受过凌晨五点东北的夜幕下,我妈准备早饭时打扰到梦里人的厨房声响、蒸汽和人间烟火味。
当我觉得我好像忘了家乡,以为我可以在出租房里经营好我自己的生活,早餐的一颗红枣瞬间让我心潮翻涌,好像一瞬间被生生的拉到了十年前,睡眼惺忪地在餐桌前挑剔红枣粥,心烦意乱地为昨天晚上没写完的作业焦躁不安。
依旧条件反射地想把红枣挑出去,但餐桌上只有一碗一碟而已。自己的生活就是这样,需要你坦然地接受自己所有的情绪,然后消化在自己平静的外表下。
一颗一颗的吃光红枣,“多吃点枣好。”——自己和自己说。
拿起手机,拍了照片,发给我妈:
“今天早上喝了红枣粥,熬的比你好吃多了。”
“多吃点枣好!你不在家我都没熬过红枣粥。”
突然觉得在离乡的那一刻,我也就成了她。
其实不是我们突然间长大了,而是我们在离家瞬间把心里那个孩子留给了父母,带走的都是他们从未教过我们但却深深刻在内心的家的味道。
文章来源:《早安,新东方!》第期
还有好看的:
哪有天生如此,只是每日坚持!
行动简单,但坚持很难,那我们一起吧
这10个小习惯曾改变无数人的命运,很多人却不知道!
想和新东方一起变有料
就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