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蔚
家乡人对食物有诸多分类。如什么正气、热气、湿热、燥火、凉、寒、*、补等等。对海鲜有这些说法:有人说大虾、花蟹燥火,青蟹清凉正气,沙箭鱼热气,骨鱼、血棍鱼大*,龙利鱼、鯻鱼正气。就连青菜也有说法,什么椰莱湿热,白菜寒,芥菜正气。人们有偶染风寒什么的,就以瘦猪肉煲芥菜汤来进补。人们经常喝凉茶、凉水。不同的季节,凉茶也不同。夏天喝竹壳茶,饮清补凉汤。冬天“十月火归脏”,又要滋阴降火的。对婴儿也根据实际,不时喂食一些凉水,如灯芯草水、狮子草水、蚕树叶水等。对食物的做法,也说煎炸的热气,煲的、蒸的比较好。
喜欢吃鱼。近山靠山,近海吃海,村里人日常菜食多以海鱼为主,肉类、瓜菜次之,节日才有猪、鸡、鸭肉之类,很少买牛肉、羊肉吃。几乎每一天每一餐都有鱼,或咸鱼或新鲜鱼、“藏雪鱼”(冰鲜鱼),或大鱼或小鱼。
红烧沙箭鱼,图片来源:美食天下
那时菜市场叫鱼街,乡人出街买菜就叫去买鱼。这里鱼类很多,产量大,价格差异很大,富裕之家吃“钓口鱼”(即钓的鱼),如沙箭鱼、*脚鯻、龙利鱼等等价格较高的鱼。新鲜鱼,“钓口鱼”太贵了,村人吃不起,大多吃咸鱼。后来有了冷藏技术,人们才吃“藏雪鱼”。似我等之家,就吃那些“大网鱼”:滚子鱼、青鳞鱼、鯻秧、巴蝶鱼、“哽死仔”、“大眼鸡”、“簕竹头”之类的低价鱼。其实,各种鱼只要新鲜,营养价值都差不多。
红烧大眼鸡,图片来源:美食天下
20世纪70年代,北海渔业丰收,捕上来的鱼虾蟹没有足够的地方加工、储藏和存放,晒到马路和人行道上,市体育场、学校的球场上都摆满各种鱼。现在人们爱吃的弹虾,那时少有人吃,多拿来做肥料。许多小鱼小虾坏了也卖给农民做肥料,村里人就拉许多回来和农家肥一起沤制做肥料,这些肥料比现在的化肥自然好许多。当时有一省级领导到北海检查工作,看见到处都晾晒着鱼虾,闻到阵阵鱼腥味,批评北海臭鱼烂虾满街摆,臭气熏天。
成鱼送粥。20世纪60年代三年困难时期,许多地方因缺粮缺营养,不少人得了水肿。村人在那时期虽然有过断餐,但没有浮肿,没有饿死人,可能是因为有成鱼,有一点蛋白质支持。也许因此,人们对咸鱼特别钟情。有人说北海人是猫相,要吃鱼,离不了乡,离不了咸鱼。因为我们的祖先来到这里就开始吃成鱼,吃了一两百年、三四百年,甚至更久,打娘胎就习惯,适应了吃咸鱼。许多人不愿离乡背井到外地谋生,也许是因为这里物产丰富,生活方便,气候也好,可以好好过幸福生活吧。
那时咸鱼几乎是家人每餐必有的“菜餸”,或煎或焖或煲或蒸。有的咸鱼太咸了,咸到吃了就出汗,只能拌稀粥吃,母亲却说咸的经吃,又说送粥合适。现在外地人都知道北海的咸鱼稀饭是一大特色,来者大多必尝。
“一夜情”咸鱼,图片来源:汇图网
乡人喜欢吃咸鱼送粥,究其缘由:其一,是传统习惯、条件所限。北海地处北部湾畔,海产丰富,鱼虾待别多,海鲜都含高蛋白质,极易变质,俗话说“鱼虾蟹鲎,未死先臭”。那时没有冰冻、冷藏等科学技术,只能以盐腌或晒干来保存鱼虾,不然就腐烂变臭了,渔民出海捕到鱼就用盐腌,有的腌一遍,腌的时间短,称为“一流盐咸鱼”,现在外地人称为“一夜情”,咸味刚合适,煎了吃很可口。腌咸鱼用盐越多、腌的时间越长就越咸,煎来吃就咸到吃不下了,一般只拿来煲或蒸,太咸的还要用淘米水泡淡些才能煮来吃。煎熟的咸鱼如见到许多深色焦盐,就很咸了。新鲜鱼贵,村人吃不起,多吃咸鱼,久而久之,就成习惯了。
其二,吃粥可以补充水分。家乡属亚热带,气温较高,人体需要较多水分,尤其是春末至秋末冬初,这七八个月时间里,吃稀粥可以增加水分的摄取,米汤可以当开水喝,有时带到田头地尾,做工渴了就喝点米汤。乡人称米汤为米羹,把开水叫滚水。平时不煮开水,只在有人感冒头疼等需要以“温开水送服”某药时才专门煮开水。
其三,家乡谷米少不够吃。吃饭需要更多米,只能煮粥以节约粮食,时常煮米少水多的稀粥。经常吃番薯粥、木薯粥,而且是米少番薯、木薯多的。只有晚餐才吃净(米)粥。吃饭是过年过节才有的事,有时还煮番薯饭。其四,吃粥比较方便省事。除了冬季和春初时节,家里都是一早煮好一锅稀粥吃两餐,分装入几个盘,叫“浪(凉)粥”,安排好哪些是早餐的,哪些是午餐的,不能都搅动过。有的人把下一顿吃的粥用竹篮吊在屋外树荫下,以防“臭烟”(变馊)。如果午餐的粥在早上搅动过,到中午会“臭烟”,就不能吃了。晚餐再另外煮,笔者儿时做家务就时常煮晚(粥)。
海鲜的传统做法。北海古属百越之地,后属粤地,饮食自然是粤菜系列,以海产品为主要特色,清淡、简便、实惠、汤水多,不爱吃辣。川莱湘菜进入北海是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后,90年代开发热潮的产物。
北海本地北的家常莱食以海鲜为主,很有特色,很容易做,便宜实惠又好吃。各种海鲜,各具特色,各有充分发挥其优势长处的做法吃法。如:石斑鱼以鱼头煮汤为最好。龙利鱼、“狗利仔”(鱼)以清蒸为住。沙棘鱼习惯做盐水煲。沙箭鱼则较全面,既可以盐花香煎,也可煮汤,又可烟*榄。榄钱则宜焖车螺。沙虫既可用干货,又可以吃新鲜的。
干沙虫、肉丝、笋丝做成的沙虫汤是经典美味。而泥丁(泥虫)只适宜鲜食,并无晒干的做法。做鱼丸是马鲛鱼的专利,家乡人极少直接用它的肉做汤,而是做成马鲛鱼丸汤。马鲛鱼也可以切块煎盐花。
鲨鱼酸笋汤则是天然组合,也可以用酸梅蒸鲨鱼肉。花蟹以不加水干煮为上品。青蟹多煮汤,清热、滋补。
留鱼煲酸菜、墨鱼炒酸菜、“大眼鸡”鱼焖菜头仔(腌萝卜头)等,都是经典组合。
泥丁
泥丁炒菜头(萝卜)、沙螺炒葱头、车螺焖芋蒙、红螺炒*瓜皮、蚝蛎芥菜汤等都是传统最佳搭配。
煎鱼饼是奎龙鱼唯一专利,其他鱼都不能如此做。有一点很重要,就是各种海鲜佳肴要趁热食用、凉了冻了可能会稍为有点腥,一般来说,新鲜的鱼可以煮汤、蒸、白灼,其次的就焖、煲、煎,再其次就只能炸了,再差的就不能吃了。
奎龙鱼饼
以前,父辈经常提到的海珍品叫作糕虾带子、燕翅鳘鲀,多为干货,糕虾即有糕的大虾,带子是“飞螺”(日月贝)肉,那螺壳圆圆薄薄,肉也是扁圆的、有一条长肉带连着,在海里那螺能在水面上飞漂,那条带子拖在水里。
以前、好一点的婚宴会有“带子”这道菜,是取其好意头、好彩头。燕即燕窝;翅是鲨鱼翅;鳘指鳘鱼胶(肚),据说可以治胃病;鲀是鲈鲀(大石斑鱼)皮。现在看来,这些海珍品还不如新鲜的小鱼好吃。因为加工这些东西做工复杂,有的经过多次浸泡或反复蒸煮,吃的都是配料了。
渔家人日常生活特别忌讳“干涸”,忌讳“翻转”。做海驶船,干涸是大忌,船没水就会搁浅、由于煎鱼要翻,而船最怕翻、所以,他们不煎鱼而煲鱼,烧开水后加一些油、一点姜,撤一把盐,然后把新鲜鱼放进去煲熟了就吃,做法简易,味鲜肉嫩。我们村的人不做海,没有这忌讳,只是说煎炸的食物热气。
鱿鱼炒卷筒。这是乡人做干鱿鱼的典型方法。有个故事:以前有三个流浪汉。冬天早上碰第一起脚天:互相问问昨天怎么过的。一个说,我吃鱿鱼炒卷筒。另一个说,我吃香信窖鸡。最后那个说,我吃针菜焖鲤鱼。旁边有人听到了,以为他们过得挺好。其实他们是穷开心,是自嘲。他们讲的是昨天如何熬过寒夜的事。鱿鱼炒卷筒是说用席子卷住身子睡。香信窖鸡是说用一顶大竹帽盖住卷曲的身体过夜。针莱焖鲤鱼是说拿稻草当被蒙在身上睡。
“挨盐点汁”比喻生活极其艰难,正餐多以盐、鱼汁送粥,少鱼少肉。儿时家里多吃鱼汁,有亲戚在地角做海捕鱼的,那时的鱼多用盐脆,做成咸鱼,鱼汁就是腌咸鱼的副产品。可能含有一点蛋白质。渔船出海回来了,捎话叫我们去拿鱼汁,母亲就差我和姐姐到亲戚那里扛半桶鱼汁回来,母亲用柚子皮、八角等煎煮,散发出特别的香味,四邻都闻得到。平时拿来煮瓜菜可代替盐,拿来煮制菜头(萝卜)“软”(是此意思而非此字,或以“嫩”字代),存着慢慢吃。“菜头软焖鱼”是儿时吃得最多的美味了。
清炖龟鱼,图片来源:北海
“木薯龟鱼不请客”,说的是这两样东西有*不安全,不要请客人吃。儿时笔者吃过龟鱼(河豚)巴,龟鱼巴煲萝卜很好吃。乡人有“搏死食龟鱼”的俗话,因龟鱼有剧*,是氰化物,现在是禁止吃的。
“生金鼓死留鱼”,是说这两种鱼的鳍刺边刺有*,前者是活着时有*,后者是死了有*,整鱼时要小心。一次母亲整几条留鱼打算煲酸菜的,食指被刺着了,一会就红肿了,还发热发冷,医院治疗。但吃这鱼的肉就没*。金鼓鱼还挺名贵的,给小孩吃特别好。据说海蛇在海里身湿就没有*,离开海水身干了就有*,曾有渔民在船上被海蛇咬死。
作者李蔚系北海市*协主席,北海中华文化促进会高级顾问,穆梓为其笔名,本文节选自《民以食为天——家乡人的饮食习俗》
第29篇,END
往期内容:
人为什么要逛博物馆(季节)
北海市足球运动发展简况(冯祖毅)
北海风味|吃蟹(高良铨)
北海风味|吃沙虫(廖元仲)
关于被捞佬(季节)
本平台一切图文推送,版权均归作者所有,转载须注明作者与出处
如果觉得有意思,不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