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发河周末有态度有温度有深度
关东辉发河周末对于关东,大家最熟悉的可能就是“关东三件宝,貂皮、人参、鹿茸角”了。相类似的,还有“关东三大传说”,它们就是“狗咬奉天”,“火烧船厂”和“风刮卜奎”。其中,奉天、船厂和卜奎都是古地名,分别是现在的辽宁沈阳,吉林省吉林市和黑龙江的齐齐哈尔市。
先说“狗咬奉天”。清代奉天(今沈阳)是东北第一大都市,也是第一商府。全城钱庄、客栈、店铺云集。为了防盗,家家养狗护院。入夜,一家狗叫就会带动全城的狗都叫起来。于是乎“狗咬沈阳”的说法就传出来了。
沈阳人养狗的传统至今犹存。前几年城内狗患成灾、惹起众怒。据媒体报道,狗叫扰民、狗粪熏人、狗嘴伤人已成为沈阳市内养狗的三大弊病。
再说“风刮卜奎”。几乎是每个齐齐哈尔人耳熟能详的传说故事了。相传,卜奎城原来在诺尼江(现在的嫩江)之西,且常年大风不停。
有一天夜里,大风又刮了起来,天地一片混沌,无人敢出门看个究竟。等到第二天风停了,人们却发现了整个卜奎城已经被大风刮到了诺尼江的东岸。就这样,卜奎人一代又一代的在嫩江之东生息繁衍着。这就是有名的“风刮卜奎”了。
最后说一说“火烧船厂”。吉林城建于清朝康熙年间,初名“船厂”。当时以松木杆为城墙和城门,而且城内主要街路包括北大街、西大街以及河南街等都曾采用木材铺路。正因如此,吉林古城曾被称为“吉林木城”,历史上吉林曾多次着过大火,如临江门、德胜门等城楼都毁于火患,因而有“火烧船厂”之称。
吉林旧城先后发生七次特大型火灾,少则烧毁商号民宅数百间,各衙署尽毁、纵横四五里,特别是春天气候干燥,火借风势,风助火威,城门失火殃及全城,吉林城的火灾一次比一次大,烧得多少人倾家荡产,颠沛流离,露宿街头,痛不欲生。
吉林自康熙十二年()建城后,火灾不断,其中烧毁民宅百间以上的大火就有7次:乾隆七年()烧毁衙署、官民房屋数百间;乾隆二十四年()烧毁民房多间;乾隆二十八年()烧毁房屋余间;乾隆五十五年()烧毁民房数百间,烧毁永吉州文庙;乾隆五十六(),连续发生几次大的火灾;嘉庆十一年(),烧去城内三分之二的房屋;光绪十六年()三月二十五日的"火烧船厂",从牛马行烧到北大街,又延至河南街,烧毁房屋多间,大部分街市被烧毁,将*衙门以下的大小官衙全部烧光。共烧毁民房余间。
也许就因年这次火灾的缘故,年,由吉林士绅王台三、韩登举等人倡助,在北山创修坎离宫。庙内祀火神。当初一片虔诚修起避火图,祈求水神施展大法,护佑一方百姓,可是水神未司其职,人们只好转而又来拜祷火神了。
然而更大的火灾却在其后不久发生了:宣统三年()5月8日下午3时,西关迎恩门(今临江门)边一家梨窖失火,其时恰逢刮西南大风,风威助火势,火势益发猖獗。火头从迎恩门烧至北大街,又从北大街延烧至牛马行、河南街、通天街……直从当天午后烧到翌日中午,城市上空一片红焰黑云,人远在百里外也望得见,疑是吉林城遭了天塌地陷之灾。这场大火,全城大半房屋化为灰烬,受灾者近万户,为古城历来未有之火灾。失掉住所的数万灾民居无家食无粮,只好在路边搭个草庵,靠官府救济度日……
一片劫灰中,却有一奇事:据《吉林乡土志》载,“邑绅牛秉坤,字子厚,以商贾起家,富甲一方。其赋性慈善,慷慨好施,凡远近贫穷无侍者,若求牛君接济,莫不解囊资助。冬令开设粥锅,施舍棉衣,时人咸以牛善人呼之。牛君商号在吉林省城有源升庆、恒升庆等。宣统三年吉市罹大火灾,有乞丐数百,焚香载道,呼天祷神,哭以精诚感天。火延烧至北大街源升庆、河南街恒升庆时,风向忽转,牛君商号无一损失。”此后数年间,这事越传越奇,道是牛子厚乃北海龙王殿前童子转世,故火神亦奈何不得。其实,那时吉林城的民宅、店铺、官衙都为木构,许多人家的院落围墙皆是上好的红松木板,甚至连城内的阴沟盖板也以优质红松木板铺就。牛家高墙大院,宅进又深又阔,火头来至近前时,又早有护院门丁泼水相迎,截断火道,火神自然就返身舔那沾之即燃的木板院落了……
古之吉林城火灾频频,极重要的原因是由于当时城乃木城:城墙大半为木墙,道路为木板路,房屋院墙又全为木构,焉有火险不多之理?其时,吉林城更大的一种商业功能是集散木材。松花江上,夏季有木排帮,冬季有爬犁帮,一年四季从江上向此汇运木材。今天,蛟河、桦甸、磐石等地的一些僻远村落仍以“窝集”之名称之:大窝集、小窝集、半拉窝集……所谓窝集者,满语中即茂密森林之意。大量优质木材就从这些窝集源源不断地运往吉林城。城内人家则不论贫富,皆有如山的柴垛。这种现象即便到建国初期也常见,这又如何不引得火神频频光顾?
在辛亥年()的那场大火之后,吉林城又曾发生数次大火灾:年3月18日,城内一电影院放映电影《火烧大营》,不幸果真就火烧大营。影院发生大火,烧死88人,被伤者数百人……
历史上,每一座城市都曾有自己的伤痛。庞培古城沉埋于火山之下,那是天劫;唐山大地震,那是地劫。火烧船厂,是这座城市永远也抹不去的历史伤痛。
责编│曹铁权编辑│*杰堃
投稿邮箱: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