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狗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中国的景区为啥非要设景区车
TUhjnbcbe - 2021/7/8 22:51:00

经常去旅游的朋友想必都深有体会,在我国相当多的景区大门都距实际景点非常远,无论你是自驾还是乘旅游大巴来景区,都只能把车趴在大门外,另外花费价格不菲的景区车费,游览一个景区经常要换乘几次车,短短几公里的路程收费少则几十元,动辄上百元,实在让人肉疼。以此次贵州游为例,每名游客在行程的第一天又被收取了元的景区车费,包含了小七孔景区、西江千户苗寨、平坝樱花园景区和*果树大瀑布景区。然而,这些景区车真的是必不可少的存在吗?景区为什么必须要配备景区车呢?先看看此次贵州游的景区车套路。

01相距8.1公里的景区:捆绑销售

贵州的旅游头牌*果树大瀑布距离省会贵阳公里,距离安顺40公里,是每一位前往贵州的游客的必打卡景点。然而,*果树大瀑布已经不再是一个“景点”,而是一个偌大的“景区”,由三个部分组成:*果树大瀑布、天星桥、陡坡塘。其中的陡坡塘距离*果树大瀑布还算比较近,而这个天星桥景区距离*果树大瀑布的距离是8.1公里,而且我实在不觉得天星桥的风景有什么可圈可点的地方。

8.1公里是个什么概念,在中国的很多中小城市,这个距离可以从城市的最南端走到最北端了。以北京的知名景点来做一个参照,北海公园距离天坛公园7.7公里。如果要向贵州的景区学习的话,北海与天坛可以组成一个景区了。哈哈。

相距8.1公里的两个景点还要被算作是一个景区的话只有一个理由:捆绑销售。所以*果树景区车的存在目的十分明显,就是为了强制捆绑销售天星桥。如果不绑,相信大多数游客就只会去看*果树大瀑布了。仅看一个瀑布的景点该收多少门票合适呢?在国家发改委多次发文要求各地推进景点门票降价,让利于民的形势下,对于明面上的门票,各地就算心里有一万个不乐意,也不好定价太离谱,于是找到了一个好办法,把大景点与周边不受待见的小景点强行绑在一起组成景区。捆绑后景区一下子就变大了,门票可以定高一点,推出景区车也十分“有必要”了。更妙的是,还可以不强制游客乘车,完全听凭自愿,还不用被扣上强制购买景区车的帽子。然而8.1公里的距离你有本事徒步吗?

02行驶在普通公路上的景区车:巧立名目、变相收门票

说完*果树,再说说那个在抖音上被炒得火热的平坝樱花园,也是我对此次的旅行安排最最最不满意的地方。首先,花期已过,只剩下零星一点点的粉色晚樱在农家乐即视感的杂乱环境里摇摇欲坠,路边全是占道经营的烧烤摊,有人经营吊床破坏树木,林中回荡着难听的卡拉OK,整个画面毫无美感可言。

前天,有一个去无锡鼋头渚看樱花的朋友给我发了她在无锡看到的樱花。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诚然花期难把握,贵州的旅游业相对开发晚,在管理上还有很多需要学习提高的地方,这些姑且算作情有可原。而平坝樱园的景区车套路十分有意思。我们的旅游大巴在抵达樱园几公里前的一个路口莫名其妙地停下不走了,让大家换乘了一辆电瓶车(回来的时候改为普通旅游大巴)。然后这辆车在与社会车辆共行的普通公路上行驶了几分钟后抵达了所谓的樱花园。这个樱花园就是路边的一片小树林,没有景区大门。

按照旅行社的说法,这个平坝樱园是赠送的景点,没有收大家门票,不过景区车是要另外付费的。这个套路就是,因为该景点还不具备圈地收门票的条件,只好“慷慨赠送”,然而当地怎肯轻易放过远道而来的游客,真的让我们免费游览樱花园呢?景区车就是最好的收费名目。为了让这段路看起来显得远一点,我们自己的巴士得早早地停下来另换一辆车来接。只是奈何这条路实在不争气,连一块像停车场模样的空地也找不出来,环保电瓶车的数量也不够用,于是出现了用两辆旅游巴士接力运送客人的搞笑场景,让这个变相收门票的拙劣套路一眼就能被识破。

03景区车的存在究竟有什么意义

我国游客对于景区必定收门票、必须乘景区车的现状早已习以为常、见怪不怪了,直到他们一脚踏出国门遍览世界风景时,才发现原来景区并不一定就要收门票,更没有什么景区车。

基于我个人的旅游经历,欧美国家的景区一般都是允许自己开车进去的,停车场与风景近在咫尺,下车后抬脚几步就可以观景拍照了。当年我从事欧洲产品设计的时候,经常有欧洲各景区的工作人员来做销售拜访,如果我问你们那里有没有景区车?收费是多少?他们的反应多半是一张问号脸:啥是景区车?

我在美国去过的*石国家公园、大峡谷国家公园、优胜美地国家公园等都没有遇到景区车的概念,乘自己的车进去,在景区大门处交一笔费用可以在景区内游览N天,是按车交,不是按人头交,景区内的停车场不会再收费了,所以我觉得这笔费用的性质更像是停车费。*石国家公园内的停车场都离观景栈道很近,步行可达,有些地方允许在17点之后直接把车停在栈道旁边。这种从车上一脚下来就到了景点眼前的感觉是我在国内的景区从来没有体验过的,简直不要太爽。

其实,欧美国家的景区也不是完全没有景区车,只是很少很少。我曾经在挪威坐过一次强制的景区车,是在去游览布里克斯达尔冰川(BrikdalGlacier)时,不允许汽车开到冰川跟前,游客需要乘坐6个人一辆的电瓶车,景区车长这个模样。

我乘坐的景区小车是可以直接开到冰河眼前的,而不是到了景点之后下车再走上个几公里。这段路程确实无法让普通汽车通行,无论是从环保的角度,还是从路况的角度。

而国内景区强制乘坐的景区车就情况各异了。很多景区内都是没沟没坎的平坦大道,但就是不让自己开车进去。他们配备的景区车也不是电瓶环保车,只是普通大巴,与我们自己的旅游巴士无两样,收费不菲,且来回换乘非常不便。当然,强制乘坐景区车在某些情况下也有一定的正面意义,并不是完全一无是处。其正面意义大体可以分为环保、安全、避免拥堵这几个方面。

1、安全考虑

有的景区道路十分危险,崎岖狭窄的绝壁公路下面就是万丈深渊,这种路况对于自驾游客人来说确实存在一定危险,即使是专业旅游巴士司机也存在对路况不熟的隐患。景区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强制乘景区车,对于这种情况我是理解并赞同的。

2、环保考虑

有的景区内部生态环境极其脆弱,例如上述的挪威冰川。燃烧汽油的汽车通行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破坏,包括废气污染、噪音污染等。在这种情况下设置环保车可有效地降低对环境的破坏。

3、道路拥挤的考虑

有的景区内空间狭小,道路十分狭窄,而各景点之间的路途又确实有些远,如果放任大小车辆都进来会造成严重拥堵,因此不得不禁止外部车辆入内,让游客统一乘坐景区车,对此我也表示理解。

然而,据我观察,国内的大多数景区强制乘坐景区车都不属于以上三个原因,其核心目的只有一个:拦路抢钱、提高收益。景区的门票价格有发改委管控着,无法定价太高。且迫于国家*策或者舆论压力,不得不对60岁或65岁以上的游客免门票,这部分人群的门票收入赚不到了,景区怎能甘心?所以,景区车的设置就是提高收益的最佳解决方法,打着“环保”“安全“的旗号,强制乘坐景区车,最少的也要15-30元一个人,而大型景区常常要设好几个站点,一趟玩下来光景区交通车就要花费上百元,甚至超过门票价格。一部大巴车能运送30-40人,利润极其可观,这才是中国广大景区争先恐后地推出景区车的根本原因。

04景区大门距离景点远远远

国内的大量景区,其实核心景点就那么一处,而当地管理部门在距离景点还有几公里甚至几十公里的地方就修个大门、设个牌坊,搞成所谓的景区大门,社会车辆一律不得入内,游客必须换乘景区车进入。于是,当地居民的就业机会也被创造出来了:拦路收钱。而这一切的投入都转化到了游客身上,强迫游客为此买单。

我对于国内的景区大门距离景点十分十分遥远的心理恐惧来源于*的喀纳斯。*游路途遥远,连日劳顿的我坐在喀纳斯的景区车上睡着了,睁眼后发现窗外一片漆黑,脑子还没完全清醒过来的我顿时慌了,我们的车明明是一辆面包车怎么变成了大巴,以为自己穿越了,定定神后我意识到自己仍在景区车上颠簸,还没回到停车场呢。看看表,已经在景区车上坐了1个小时了,夜幕已经降临,我一觉睡醒,却还没到停车场。这次经历让我对喀纳斯的景区之大记忆极深,让我对景区大门与景点的距离之远产生恐惧。

有些景区推出的交通车还不止一种,在陕西华山的旅游经历让我至今心有余悸。买好门票+索道车票后,检票进入景区后发现是一片一眼看不到头的台阶。距离乘索道处还有几百米的台阶要爬,你有两种选择,要么自己走上去,要么坐额外收费的滑道车上去。招徕游客的大喇叭在耳边一直响个不停:坐滑道,省下体力游华山。短短一小段滑道,收费高昂。我们没理会,继续爬台阶,但我很担心等爬上这段台阶后,是否还有其他花样的收费项目等着我?因为妈妈的膝关节不好。尽管门票加上索道费用,我们每人已经为华山贡献了好几百块钱了,但是景区管理者还是不肯放过我们,让景区大门距索道车站稍微近上那么一点点,让游客少爬一点台阶。在大门与索道站之间设下这一重重台阶天梯,就为了逼迫游客继续掏钱坐滑道车。

我个人感觉强制乘坐景区车的制度对于包车游的客人是最不划算的。自驾游的客人还可以用一个“花钱买服务,省去自己驾车劳顿“的理由来安慰自己。而包车游的客人明明已经支付了全天车费,却无法享受包车游的舒适和方便。包车司机把客人送到停车场后就可以睡觉了,包车游客人还是得与背包客一样排队等车、另付车费,沉重的水杯、相机等还是得自己背一天。

写到这里,我想向从事国内游的旅行社同仁顺致敬意。在游览了国内的若干个景区后,我发现很多国内景区的门票与景区车的收费设计非常复杂,交了大景区的钱,还有另收费的小景点。景区车也不止一种,有电瓶车、巴士、滑道车、索道车...花样繁多,就像是俄罗斯套娃,打开一个里面还藏着一个。做国内游计算景区成本的过程可比出境游复杂多了,门票、索道、停车票,一个也不能少,万一漏算一笔,抑或是语言表述不当,没给游客交代清楚就是麻烦。

在疫情前出境游持续多年火爆,国内的旅游局对此十分头疼,想知道为什么中国人就这么喜欢去国外旅游呢,宁可万里跋涉也不愿意在家门口旅游。这里说说我自己的感受,其实国内的风景本身是不错的,但是旅游的体验感实在是太差,我尤其对国内景区的强盗式收费深恶痛绝,惹不起,咱躲得起。旅游业界一直流行着一句对国内景区收费之高的调侃:只有有钱人才敢在国内旅游,穷人只能出境游。这是实话。国内游的交通与住宿费用是不算贵的,至少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是便宜的,但是景区的收费高得离谱,让做惯了出境旅游的我十分不适应。

其实,我也是非常愿意为国内的旅游经济做贡献的,只是对国内众多的以疯狂抢钱为目的的景区车有着不可名状的心理恐惧。衷心希望国内的景区管理者对待游客能够多一些真诚,少一些套路,不要把远道而来为GDP做贡献的游客当做随意宰割的羔羊。求放过!

感谢分享感谢在看感谢点击广告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国的景区为啥非要设景区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