猹尔斯兔子海错拾遗-03-01
?感谢喵鱼酱对本文进行的审核及校正。?
海洋哺乳动物是海洋中最高等,社会行为最丰富的动物类群。
其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海洋观测、仿生学、环境保护、神经医学,以及*事和潜水作业等领域。
对海洋哺乳动物的研究在我国属于较为冷门的学科,仅少数科研机构在从事一些系统性研究,在此方面的科普宣传也有所欠缺,部分读物甚至还出现“肉可食,皮可制革”等过时的观念。
海洋哺乳动物在历史上是高度多样化的,现存种类却仅代表其中一小部分,这其中也有人类的原因。
不加克制的人类捕猎活动使海洋哺乳动物种群反复地遭到大批量捕杀,一些物种因此陷于濒危状态或遭到灭绝。人类已经认识到这种危险性,从资源利用转向了资源养护。
今天的文章就来简要介绍一下海洋哺乳动物的分类。
Part1
简要介绍
基本定义:海洋哺乳动物是海洋中胎生哺乳、肺呼吸、体温恒定、身体流线型且前肢特化为鳍状的高等脊椎动物。
从广义的角度理解,海洋哺乳动物指的是在水中度过全部或大部分生命时间的哺乳动物物种。
Part2
鳍脚类
鳍脚类指的是哺乳纲食肉目-鳍脚亚目-海狮科(海狗和海狮)+海象科+海豹科的成员,水陆两栖生活。
“鳍脚类”这个名称来自拉丁语词汇pinna和pedis,意思是“羽状足”,指的是海豹、海狮和海象的浆状前肢和后肢。
现有33种鳍脚类动物在全世界分布,包括18种海豹科动物,14种海狮科动物和一种海象。
2.1
海狮科
海狮科分为海狗亚科与海狮亚科,海狗体被短而致密的绒毛,海狮则无。
北海狮(Eumetopiasjubatus)
海狮科的特征是具有外耳廓,因此有时也被称为“有耳海豹”。
北海狗(Callorhinusursinus)
可见其小耳朵及致密绒毛
海狮科动物能够将后鳍肢转向前并使用后肢在陆地上行走(后肢在水中方向朝后,陆地上弯曲向前)此特征可用于与海豹区分,一般来说海狮科动物的潜水深度也不如海豹。
加州海狮(Zalophuscalifornianus)
可见其向前的后肢
2.2
海象科
海象,具有一对延长的长牙(上犬齿),并且雄性和雌性均具备这一特征。身躯庞大,皮厚而多褶。
代表性海狮海狗海象体型对比
2.3
海豹科
海豹科缺失可见的外耳廓,不能将后肢转向前,且前肢无法支撑上身直立,因此只能通过身体的起伏波动在陆地上行动。部分种类善于深潜,如象海豹和威德尔海豹。
斑海豹(Phocalargha)
Part3
鲸目
现存鲸类有两种主要类群,须鲸亚目(须鲸)和齿鲸亚目(齿鲸),齿鲸种类更为多样化,现存大约有76种;相比之下现存须鲸只有14种。
鲸类和海牛类是仅有的在水中度过整个生命周期的海洋哺乳动物。
鲸目动物后肢消失,在水中利用水平方向的尾鳍产生推动力(垂向运动)。
依靠厚层的鲸脂,而非毛发或毛皮隔热保温。
须鲸类
须鲸类因其摄食器官“鲸须”而得名。鲸须板从口腔顶部两侧垂下,像一片片流苏,用于过滤口中的浮游生物等食物。
鲸须
须鲸类失去牙齿,体型巨大尤其是头部很大,颈部较短。现存须鲸分为四科。
3.1
须鲸科
须鲸科在英文中通常被称为“rorquals”,指它们自下颌到肚脐间有许多长沟状的皮肤皱褶,称为“喉腹折”,这个名称由挪威语演变而来,原意为“有深沟的鲸”。
特征:具有背鳍(不同于灰鲸和露脊鲸)和许多喉腹折。
代表种:长须鲸,大翅鲸(又称“座头鲸”),蓝鲸
大翅鲸(Megapteranovaeangliae)的喉腹折
在海滩搁浅的长须鲸(Balaenopteraphysalus)
3.2
露脊鲸科
露脊鲸科,包括露脊鲸属和弓头鲸属。
露脊鲸在英文中被称为“rightwhales”,是因为捕鲸者认为它们是理想的捕杀对象,它们栖息在沿岸水域、游速缓慢,在被杀死后会浮上海面。
露脊鲸以硕大的头部为特征,其头部可占体长的三分之一,它的口部弯曲成非常坚固的拱状,口中容纳有极长的鲸须板。
弓头鲸(Balaenamysticetus)体型与公交车对比
3.3
小露脊鲸科
小露脊鲸具有独特的颅骨结构,与其他须鲸的主要区别是:具有更大、更前位插入的枕骨盾;口部较短、较宽,拱形不明显;口中的鲸须板相对较短。
小露脊鲸和露脊鲸类之间的其他差异包括:小露脊鲸具有背鳍,喉部有纵向的皱纹(由下颌嵴引起,可能与喉腹折同源),鲸须粗糙,头部占身体比例较小。
弓头鲸与小露脊鲸对比
3.4
灰鲸科
灰鲸无背鳍,特征是具有一个小的背部隆起,之后背脊上有一系列低的峰状突。灰鲸仅有2~4个喉腹折,与须鲸科动物的众多喉腹折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灰鲸的鲸须板不同于露脊鲸,其数量更少、更粗大、颜色为白色。
它们也是人们已知的每年迁徙距离最长的哺乳动物。
灰鲸体色深灰,体表遍布团块状的白色斑纹,这些斑纹通常是由附生、寄生在灰鲸身上的藤壶等生物造成的。
灰鲸(Eschrichtiusrobustus)
灰鲸的摄食方式不同于其他须鲸过滤海水,而是把嘴部冲进海底,从沉积物中滤除微小的甲壳类动物,以此果腹。当返回海面时,灰鲸会带起一片泥沙。
齿鲸类
可利用面肌群和鼻部结构发出高频声波用于回声定位。
与回声定位有关的两个特征:
一是存在额隆:为颅骨顶部上的一团脂肪组织,内含不同量的结缔组织。具有聚焦声音的功能。
二是头骨左右不对称和面部不对称。
3.5
喙鲸科
也称为剑吻鲸科,因其口鼻部拉长形成喙部,所有喙鲸的喉部均有一对V形深沟,有时亦称“喉腹折”,但与须鲸科的喉腹折在构造上不同。
杰氏中喙鲸(Mesoplodoneuropaeus)
3.6
抹香鲸科
现存只有单一种:抹香鲸(Physetermacrocephalus)(蟹老板的女儿珍珍就是抹香鲸)。
抹香鲸颅骨有一个大而深的颅顶凹陷,容纳着鲸蜡器官(内为油状蜡,可能是声波的传导体,用于回声定位,或用于调整比重使身体潜浮);是最大的齿鲸。
3.7
小抹香鲸科
相比于抹香鲸体型较小,同样在颅骨上具有明显的颅顶凹陷。
人为救治搁浅的小抹香鲸(Kogiabreviceps)
3.8
淡水豚类
包括4个科:恒河豚科,白鱀(jì)豚科,亚马孙河豚科和普拉塔河豚科。
年,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组织美国、瑞士、德国等6国科学家对长江干流进行了全面的普查,未能发现白鱀豚的踪影,之后白鱀豚便被宣布“功能性灭绝”。
白鱀豚(Lipotesvexillifer)
3.9
海豚科
遍布世界各大洋的海豚是鲸目中最多样化的科。诸如虎鲸、领航鲸、短吻海豚都属于这一科。
跃出水面的虎鲸(Orcinusorca)
3.10
鼠海豚科
鼠海豚体型较小,吻的长度较短,与其他齿鲸相比其牙齿呈铲状而非圆锥形。
加湾鼠海豚(Phocoenasinus)
3.11
一角鲸科
一角鲸科现存两个种。
一角鲸(Monodonmonoceros):雄鲸有一只螺旋状的长角(长牙),雌鲸偶尔也长角。
白鲸(Delphinaterusleucas):成年个体的整个躯体呈独特的白色。
Part4
海牛目及其他海洋哺乳动物
海牛目动物是严格的植食者,具有相对大而圆的身体、向下弯曲的口鼻部、短而圆的浆状鳍肢和水平的尾鳍。
包括两个现存科:海牛科和儒艮科。
海牛目的海牛科包括三个现存种。
斯氏海牛于年灭绝,距其被人类发现仅27年,人类的捕杀加速了该种的灭绝。
儒艮科只现存一种,儒艮。
海牛儒艮的区别:海牛尾鳍为圆形,口鼻部的偏斜不明显。海牛口鼻部的特征使其能够在水体中的任何水层进食,而非局限于摄食海底的食物。而儒艮尾鳍中间有凹口,并具有明显向下弯曲的口鼻部。
其他海洋哺乳动物包括食肉目的鼬科(海獭和秘鲁水獭),熊科的北极熊。
海獭(Enhydralutris)
北极熊(Ursusmaritimus)
以上就是关于海洋哺乳动物分类的简要介绍,相信大家对这些卓越、灵趣的物种有了初步的了解。引用中科院教授李亚舒的一段话作为结尾。
“保护海洋哺乳动物的生存和发展,一直是超越国界的,海洋哺乳动物种群的兴旺远非一国之福祉,而是事关整个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运行,事关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事关人类的长远发展。”
——中国科学院教授、科学翻译家李亚舒
参考资料
《海洋哺乳动物》[美]安娜丽萨·贝尔塔、詹姆斯·苏密西、[挪]基特·M·科瓦奇著刘伟译海洋出版社
部分图片源于网络
-----------------------------------------------------------------------
《海洋生态大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