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狗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以后北海人去市场买海鲜可要注意了
TUhjnbcbe - 2021/5/18 3:03:00
地理位置:桐树坪村位于良田乡北部,距良田乡人民*府16公里;距揭西县城35公里;村级公路往东可通岸洋村,往北可通丰顺县八乡镇,往南通乡*府和县城,未通公路前步行山路主要到五华县双华墟、丰顺县戏潭墟、本县南山墟赶集。北片与丰顺县八乡镇高基村交界;东南方向和中心村接壤,西北片与五华县双华镇相连,西南片和河新村毗邻。是揭西、五华、丰顺二市三县交集处。村子四面环山,一条小河从远山逶迤而来,在村中的开阔地带,淌得晶莹剔透,全景作为揭阳市旅游宣传图的背景图,成为了粤东旅游的一张响亮名片。基本情况:桐树坪全村户人,耕地亩,旱地92亩,山地亩。村民小组6个,分別是老寨村、溪尾头村、上禾坪村、下三片村、细溪背村、叶锡坑村。小学1所。农民年均收入元(年),主要靠种植传统水稻和番薯,经济作物有茶叶、苦笋、生姜、芥菜、果树。农村合作医疗普及率97%,村集体收入元。是典型的高寒山区。全村有华人华侨约人,多数侨居泰国、马来西亚、印尼、英国等。村庄四面环山,山青水绿、小桥流水,一派田园风光、四季瓜果飘香。是旅游者的天堂,摄影家的乐园,更是揭西县乡村游一张靓丽名片,令人流连忘返。村名由来:当地客家方言将桐树坪村的桐字发音为“梌”(音涂tú,柏树的一种),称“梌树坪”,至今仍沿用此一读音。据传当年此地盛产梌树,当地人称比较平坦的地方为“坪”因而得名。但至少有据可考在清乾隆年间文字已写成“桐树坪”了。当地已罕见传说中的“梌树”(见岸洋村民间传说《刘绵基与天堂庵》)。历史变化:桐树坪村据考证较早有瑶、畲族人开发居住,从当地出土的坟墓装骨骸的陶罐较小,明显是瑶、畲族人火葬后装骨灰入葬的,无碑。《揭阳县志》页:“旧志云:田野之民死多火葬,其弊今亦悉革。”且在四周高山山坡上都有人为垦荒开輋痕迹,是瑶、畲族人刀耕火种留下的证据。《揭阳县志》页:“揭语尤直致,少委曲,士夫秀士乃能官语,小人鄙俚粗俗,官府面前犹用乡谭。”“旧志云:輋户男女,权(椎字之误)髻跣足,刀耕火种,蓝、霖山谷中有此一种,畏见官府,终身不敢入城郭,善射猎,以*药涂弩矢,中兽立毙。”汉族客家人来到后,文化相互渗透,桐树坪村人在上世纪70年代还保留有锄輋(垦荒)种輋禾的生产方式。在桐树坪与五华县交界的地方,统称为“矿崆尾”,是一片莽莽林海,树木茂盛。相传古代此地曾筑有十八座山寮,有一处地方叫做“迟牛坑”,即每天需杀二至三头牛来供人所需。足见当时此地稠人广众,人来人往,熙熙攘攘。至今存有“谢子寮”地名,想必是谢姓人居住的地方。又有地名叫“朱子炉”、“炉场肚”等等,想必是朱姓人烧炉冶铁之处。还有“曾扎地”,应该是曾姓人家住处,而“伊人秀”这地方想必就是矿工夜晚解除寂寞的娱乐场所了。路上可见炉壁及成堆褐色的炉渣,证明古代确实存在有大规模冶炼铁矿的历史。但《揭阳县志》即没片文只字记载。清朝前河婆地方所以被官府忽略,或与地方被视为“藏奸之薮。”“抗粮拒官,聚*为乱”之地有关。(王崧修、李星辉篡《揭阳县续志·艺文志》谢鍊《答夏邑侯论揭阳形胜利病书》)另据清康熙《长乐县志》记述:“洑溪二都,在宋代……其地峻益,山多出铁,有炉在焉!”古代长乐洑溪都辖今五华安流、棉洋一带,正是和桐树坪一山之隔。又据明嘉靖《惠州府志》载:“惠之归善、河源、长乐、兴宁,明嘉靖三十四年()共十八座铁炉,而长乐则占有十一座。”可见,明清时期的五华铁业,遥遥领先于其他各县,乃至全省。桐树坪村盛产铁矿,上世纪50年代还大规模开釆过。而山上郁郁葱葱的阔叶林正好烧炭,用木炭炼铁,就地取材,成本低廉,由此考证桐树坪村在明清时期确实存在大练钢铁的现象。直到年,五华棉洋骑岭下胡姓村民还来桐树坪“矿崆尾”争地方,称其祖先在此居住过还铸过炉,现存半片炉壁为凭云云。桐树坪村上焦阳、下焦阳、尖石山、凉井水坷、火烧隆坷、斋公岽等钨矿点,也曾于—年先后进行开采。各矿点产量累计多者20余吨,少者2吨,现均已停止开采。明、清、民国时期桐树坪在刘氏宗祠设私塾启蒙学生,民国年间又修建殿逢公祠。现文化活动中心原址是刘氏宗祠,文化活动中心年6月倡修,拆迁原刘氏宗祠三进两横抱旧屋,征购祠堂原址及各村民宅基地。年6月18吉日,行庆典礼。现文化活动中心旁边发现元宝石上片,为良田乡其它村寨所少见,证明古时桐树坪祠堂内开设过织布作坊和染布作坊。元宝石,因其形状神似元宝而得名,又称“砑光石”、“踹布石”、“扇布石”、“踩布石”、“飞雁石”等,是古代染布作坊用于碾整染布成品的特有工具,由上片和下片两部分组成,各地大小不一,但形状相近,小者五、六百斤,重者千余斤。

桐树坪村发现的元宝石

元宝石碾整染布成品图例

年,魏麟基(解放后历任五华县第一任县长,广东省水利电力厅厅长)创办良化小学。年秋由桐树坪村的刘天赠、刘道务、刘道彭三位热心人士牵头,发动群众献工献料,建成十间四合院式的砖瓦房作为桐树坪小学。上世纪70年代办过中学,高基坪、中心村学生前来上课。年4月,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西田公社桐树坪小学教师胡志文“五讲四美,为人师表活动”优秀教师称号。年在*府和民间集资建成了一栋三层基础、两层半的教学楼。5年建成一栋两层的教师办公楼。年良田乡亲联谊会乡贤捐资,兴建学校的校门等修缮工程,增添部分教学设施。年在珠海市审计局帮扶下,完善学校部分场室教学设施和办公设备。学校占地面积平方米,其中校舍建筑面积平方米,被揭阳市教育局根据《广东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督导评估实施办法》、《广东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督导评估方案》的规定,认定为广东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历任校长分别是刘道奋、刘定强、陈秀江、胡志文、刘三阳、刘文东、刘双球、刘浪标、陈小钦、刘定权、张优快、刘小波。现有教师5人,全部本科学历;幼儿班学生有13人,义务教育阶段有学生17人,一体机有2台,多媒体投影机1台,办公电脑5台,学生学习用电脑9台。解放后,像中国的其它地方一样,桐树村也经历了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四清、文化大革命……年10月,林业大会战开始。全县民工前来桐树坪撩壕种杉。年开通公路,年建成水电站(现已废)。年5月年建成西田乡二级(崩塘)电站,年建成细溪背电站。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全村人居住的,都是土木结构的传统泥瓦房。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陆续有人开始建钢混楼房。到如今30年时间,全村百分之九十村民,都已修建有钢混楼房,大部分人都迁往县城或外地城市居住。年电力联网;年固定电话进村;年有线电视入户;5年普及电信网络;6年村道路实现了水泥硬底化;年使用移动网络;年统一安装自来水和村道旁置了垃圾池,村庄美化净化日益改善。桐树坪村刘姓:桐树坪村在如今刘姓入住前,从地名袁屋角、李屋地、陈屋地、曾屋陂,和墓碑上考证,至少有袁、李、陈、曾、邓姓人在此居住过,刘氏现代三世祖绵基公于明嘉靖年间(公元年-年)携四个儿子在桐树坪开居立业,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如今全村刘姓,史称近代揭西县龙潭刘氏世系,详见本书岸洋村刘氏探源,其源流如下:一世:(从刘开七传下第九世总世)千一郎(刘恭长子),妣杨氏,谥勤淑。公与弟千二郎从五华县岐岭镇青溪下坝迁居揭西县五经富镇(原揭阳县蓝田都八图乡)南门坑开基立业。公生卒年未详。为揭西龙潭派刘氏奉为一世开基祖,卒葬揭西县五经富坡头上埔寨背后九龙岭下、金龟出山形,癸山丁向兼子、内出丁水、外水出丙。后于年迁葬龙潭约泉水塘赤溜头左片庵子山,亥山巳向。生三子:万二郎、万三郎,万七郎。后又复葬回。二世:()万七郎(千一郎三子),谥启裔,妣佘氏,谥温慎。(乡二世祖)。公妣合葬岸洋寨对面高山上、冲天蜡烛形丁山癸向,以前泥坟,年冬重修。裔孙住岸洋、桐树坪.生二子:念二郎、念三郎(绵基)。念二郎(万七郎长子),妣曾氏,后裔未详。三世:()念三郎(万七郎次子)。号全,谥绵基,妣张氏,谥专静。公生于明成化元年乙酉(年)十月十一日午时,卒*靖四十年辛酉(年)二月十一日亥时,享寿九十七岁。公在揭阳八图乡(南门坑)迁徙至岸洋建寨开基。公自明地理,移父母金骸于高山名穴安葬。公卒葬岸洋八斗种飞凤形,甲山庚向,酉水过堂,申水逆来,水口出坤,年重修。妣张氏,生于明成化二年丙戌(年)(一说生于成化十二年丙申,年)七月初二日未时,卒*靖二十九年庚戌(年)(一说卒*靖三十九年庚申,年)五月初十日辰时。享寿八十五岁。葬于良田肚赤水、美女梳妆(抛梳)形,年冬重修。生四子:永达、永鸾、永海、永贵。四世:()永海(念三郎三子),即大三郎,妣*氏,谥懿慈。(乡四世祖)。公生于明正德三年戊辰(年)四月十日子时,卒于万历十二年甲申(年)十一月二十三日未时,享寿七十七岁。葬良田中心村鸟鹩岗虎形、癸山丁向,水口出丁,涵孔水丁,左右双水会明堂,火砖坟,有石碑,年重修。妣*氏,生于明正德二年丁卯(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卯时,卒于万历二十七年己亥(年)十月十七日巳时,享寿九十三岁。葬于良田叶锡坑寨背后高溜下、大坐人形脐中穴,又喝为仙人献掌形,以前泥坟,年冬重修。后裔住良田中心村、桐树坪,分居石结到。生六子:倚峰、见川、见泉、见溪、昆峰、宙泉。五世:()小五郎(永海五子),名昆峰,讳佐,号书,妣蓝太。生于明嘉靖二十六年丁未(年)七月十九日丑时,卒于崇祯元年戊辰(年),享寿八十二岁。公葬于西田螺地下喝形叶里藏瓜俗称吊狗地。为纪念祖先,在坡尾楼村建有祠堂一座,门额上书:“昆峰公祠”。妣蓝太,生*靖二十六年丁未(年)七月二十五日丑时,卒于天启四年甲子(年),享寿七十八岁,葬于龙潭镇大埔头泉水塘,喝形蟹地。子孙住良田,西田,中心村,桐树坪,龙潭约,陂尾楼,江屋寨。生四子:养化(一圣)、养衷(一贤)、养初(一道)、省衷(一德)。六世:()一道(小五郎三子),号养初名一道字士明谥操毅,生于明朝万历乙酉年三月初六日,卒于崇祯癸卯年四月十七日亥时,享年四十九岁。妣*太,生于万历丙戌年七月初三日申时,卒于清康熙戊申年五月二十六月亥时,享寿八十三岁,生二子:国试(殿逢)、国诰(钦锡)。公葬于桐树坪村洋坡头癸山丁向喝形蟹地,妣*太葬于坡尾楼乌石坷坤山艮向。清光绪庚子年(年)在坡尾楼老寨建公祠一座名黎照堂。公妣黃太偕子国试、国诰兄弟,于公元年带一大篓银由桐树坪到陂尾楼开基,后传说黃太嫌陂尾楼天气炎热又带国试公返回桐树坪居住。田产全部让给国诰叔祖留在陂尾楼创业,故国诰叔祖生前立下誓言:凡他后裔子孙不得欺侮桐树坪宗亲,违者不昌不吉。国诰叔祖裔孙蕃衍,现在世者已传有多人。七世:()国试(殿逢)(一道公长子),妣陈氏。殿逢,名国试,谥恂恪,妣陈氏,生一子,名象贤。公葬于揭西县南山杨坜坑寨背麻子榴山艮上,坐北向南,喝架上金盆形。该坟解放后被废,碑仍完整。亟待裔孙有识之士捐资重修。陈太谥勤淑,葬于揭西西田桐树坪雷公坑高凹。为纪念祖先,在桐树坪建成有祠堂一座,门额上书:“殿逢公祠”,该祠坐北向南。裔孙蕃衍,现在世者已传有0多人。裔孙住桐树坪、岸洋。八世:()象贤,名绍清,号象贤,谥笃毅,妣蔡太,谥淑惠,生四子:长子勤质,妣江太,次子周佐,妣陈太,三子天木,妣*、邱太,四子尚槐,妣陈太。公葬于揭西龙潭墩仔寨山塘面,坤山艮向,喝形寒虎咬尾。妣蔡太葬于西田桐树坪蜈蚣山崀凸,癸山丁向。九世:()周佐,妣陈太,生三子,长子盛华、次子盛禄(失传)九世:()佑植,名尚槐,谥诚朴,妣陈太,谥慈郜,生二子:长子盛灯、次子盛炫。公葬于揭西县良田乡桐树坪油茶排路下面,坐北向南。妣陈太葬于丰顺县上八乡高基坪土名营盘背,坐西南向东北。十世:()盛灯,号元明,谥懿惠,妣徐太,生三子:统光、统里、统岳(岳加土字旁)。公葬于桐树坪赤水高凸上喝名佛子坐城形。妣徐太葬于老寨下,坐西向东。十世:()盛炫,号昌明,妣缪太,生五子:长子统清、次子德光、三子拨基、四子耀基(失传,妣范太)、五子广基。公葬于桐树坪洋坡头入门径,坐北向南,喝形为上山牛屁股穴(衣冠坟无骨骸,因冤案坐揭阳县牢致死),该坟于年重修。缪太葬于桐树坪老寨角头,左片为苗尾坷,坐东向西,孩儿坐栏形。现桐树坪村大部分,岸洋村部分人是十世昌明、元明后裔。今已传至21世地字辈。桐树坪村和页锡坑有一支五世祖分脉宙泉族系(俗称老六房)源流:一世祖千一郎,二世祖为万七郎,三世祖念三郎,四世祖大三郎(永海),五世祖小六郎(宙泉),六世:一统,号士寅,谥全宇(和页锡坑启宇分脉),七世:国俊,八世:绍文,九世:尚义。页锡坑村六世一贵(谥启宇),七世祖武侃,八世祖绍文,九世祖尚坤,十世祖盛僅,十一世祖统国,十二世祖业就(同岸洋村业传公分脉)。业就传下页锡坑裔孙。十二世祖业传传下岸洋村裔孙。(岸洋刘姓来源都是桐树坪、页锡坑不同年代不同房份迁居上去的)。8年出版有《桐树坪刘氏族谱》。从千一郎起辈序如下:千万念大小。一国绍尚盛,统业从兹兴。天道佑善吉,地利钟贤英。博施仁让德,厚享诗书荣。高科盈殿陛,明扬锡帝廷。悠传思宗谊,久远寿苍生。千古江山在,万代祚胤亨。从千二郎起辈序如下(广西贺县沙田刘氏):千万念大小,孔子习文章。朝廷国学士,伟德继华能。丰功照曰月,六合庆安全。另外,刘开七派下《刘氏通谱》公议派文,本族中长辈多有会背诵者,罕见各谱载有,故特录入以供参考。(江西、湖南两省刘开七后裔民国时期合修通谱时所订立的字派):巨族同修谱,光前裕后清。存仁多发富,积善自成名。添福承宗祖,迎祥列彦英。诗书宏世泽,礼乐振家声。美事全忠孝,良谟尚读耕。相传千万代,永远绍彭城。宗教信仰:桐树坪村民信奉天主教、佛教、道教及多神崇拜。

天主堂

舍利塔

观音阁

观音娘宫

师傅宫

三王爷宫

北帝宫

龙神伯公宫

红色记忆:年5月,揭西县委书记陈群峰等领导来桐树坪村调研,提出要坚持*建引领,全力打造“大山深处*旗飘”*建品牌,助推乡村振兴发展。良田是革命堡垒乡,桐树坪村是革命根据地之一。老一辈革命家、红十一**长古大存,(-广东省五华县人,解放后任广东省委书记兼副省长等职)在创建八乡山革命根据地时就经常到本村活动;东江红*第二团团长卢笃茂(-广东省普宁市人)被国民*部队潘彪团长抓捕后就关押在桐树坪村上祠堂;潮汕人民抗征队第一大队(大队长丘志坚)副大队长刘怀烈士是桐树坪村人,闽粤赣边七团机炮连机枪手刘始安烈士(二等功)、上砂武工队员刘道彬、刘道势、刘道蓝烈士都是桐树坪人,刘绍成(克林)(~年),边纵战斗英雄,离休前任广东省气象局人事处处长,也是桐树坪村人。烈士和英雄们在革命老区发动和组织领导群众坚持武装斗争,为大北山“后屏风”的建设巩固和取得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英勇的、壮烈的和不可磨灭的贡献。年4月开始,喻英奇派出3个营的兵力“围剿”八乡山根据地,刘怀在林震、丘志坚的指挥下,带领第三中队在蝉蜍田要道伏击,粉碎了国民**队的进攻,为潮汕人民抗征队取得第一次反“围剿”的胜利作出贡献,其前沿指挥所就设在桐树坪村;年7月5日,刘怀和丘志坚率部挺进五华开辟新区,在攻打双华圩之敌时刘怀为掩护战友撤退,不幸中弹牺牲,年仅24岁。此役其前沿指挥所和部队宿营地就设在桐树坪村;年至年7月,五华、上砂武工队队部设在桐树坪村,队员刘绍成、刘道彬、刘道势、刘道蓝都是桐树坪村人并常带其它队员在此开展革命活动;年5月初,根据二支队司令部指示,成立闽粤赣边纵队二支队八团。由刘镜清(中心村人,--6)任团长。*佚农任*委,曾郁青任*治处主任。八团战士大部由良田基干民兵组成,团部经常在桐树坪村组织训练和*事活动。烈士牺牲时大都年轻,没传有后人,故居和指挥部遗址备受风雨侵袭,年久失修,已是断壁颓垣,革命遗址大多已被夷为平地,当年的景象已无复存在,但烈士们为国捐躯的壮举,不应该让后人忘怀。可以说,在桐树坪这片红色热土,沉淀了太多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树立了无限崇高的革命精神与人文情怀,留下了十分珍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加强对革命遗址、遗迹的保护与开发利用,既有利于继承革命传统与精神,又有利于助推乡村振兴发展,应成为一项重要的惠民工程。革命遗址是我们*和国家的珍贵记忆,是革命先烈和革命前辈留给子孙后代的珍贵遗产。它不仅是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最直观、最生动、最形象的教材,也是开发红色旅游事业的重要资源。红色文化是先进文化的核心和灵*,是社会主义思想文化的重要阵地。发展红色旅游,就要充分挖掘历史文化遗产中蕴含的革命精神,培育红色品牌,弘扬红色文化,使其成为本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全县文化建设新的跨越。知名人士:刘怀:(~),潮汕抗征队第一大队副大队长。桐树坪人,出生于贫苦农家。年6月,刘怀参加潮汕人民抗征队。为了镇压八乡山的反动势力,为民除害,刘怀奉邱志坚、何绍宽之命,与*欣进、陈珠一起,以“牛贩”身份,深入到八乡山贵人村,处决了反动乡长、大恶霸廖少成。随后,刘怀又带了一批群众入伍。不久,刘怀经林震、邱志坚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并被任命为第三小队长。此后,刘怀多次率部袭击敌人。年8月1日,他带领第三小队,配合其他小队,袭击汤坑警察所,消灭一个警*排。8月24日,又奉命奔袭普宁鲤湖镇,随后进*南阳山,开辟新的根据地。11月,开赴揭阳县五房,袭击新亨警察所。12月20日,袭击河婆警察所。由于刘怀带队作战成绩卓著,年1月,被任命为第一大队第三中队队长。年4月开始,喻英奇派出3个营的兵力,“围剿”八乡山根据地。刘怀在林震、邱志坚的指挥下,带领第三中队在蝉蜍田要道伏击,粉碎了国民**队的进攻,为潮汕抗征队取得第一次反“围剿”的胜利作出了贡献。年5月,刘怀任抗征队第一大队副大队长兼第三中队队长,与大队长邱志坚率部在揭丰公路上的石桥头与王国权部激战,共毙伤敌40人。7月5日,刘怀和邱志坚又率部挺进五华,开辟新区。在攻打五华县双华圩之敌时,刘怀为掩护战友撤退,不幸中弹牺牲,时年24岁。刘绍成(克林):(~年),边纵战斗英雄,离休前任广东省气象局人事处处长。桐树坪村人,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年在五华、上砂任武工队队员。年7月24日跟随上砂武工队长刘当共12人进入上砂开发新区工作,分两路进入,队长刘当带领10人,直奔队员庄觉同志家的径背村宿营。刘绍成和队员贝芝到亲戚家白石村了解情况,傍晚,上砂反动联防队突然袭击,把队长刘当等10名战士全部杀害。并全面封锁各出入口,凡是外地人一律要检查,刘绍成和贝芝同志获悉后由亲戚庄建茂带路绕大山返回赤窖村而脱险。刘绍成抱着为被杀害的战友报仇的决心,要求到主力部队上前线打击敌人,到主力丘志坚团任三连排长,闽粤赣边纵第七团机炮连任副连长。带领战士英勇杀敌。先后参加良田茅坳嶂伏击战、丰顺河西反击战、普宁崎头山和丰顺建桥山的攻击战、揭阳县赤皮岭遭遇战;还参加*金之战、镏隍之战、埔子寨之战、曲溪之战、高陂之战、水寨之战、松口之战、丙村之战、浮洋之战,在七团在战评时被授予二等功;在饶平县上饶攻坚战中,被闽粤赣边纵司令部特授予“战斗英雄”光荣称号。刘绍成年在潮汕*分区司令部作战科任参谋兼任飞行小队队长,负责潮汕地区东、西两线的剿匪工作。年在广东省人民武装部气象科任参谋。年先后担任海南岛和北海市气象台副台长、台长职务。年在广东省气象局任科长、处长至年离休,是享受副厅级医疗待遇的正处级离休干部,后定居广州。民间故事:“乌鹩地”的传说客家人的风水文化史,是从唐末掌管琼林御库的金紫光禄大夫杨筠松先生避*巢之乱,携御库秘籍弃职隐居赣州的三僚村授徒传艺开始的。风水古称勘舆。中国的风水文化在唐代以前,以长安为中心,史称长安派。在唐代以后,随着南迁的客家先民来到赣南,形成了影响至今的赣派风水,并镀上一层浓郁的客家文化色彩。杨救贫名筠松,字益,号救贫。他在客家区域内是一位家喻户晓的传奇人物,他和两个弟子曾文辿、廖金精在兴国县三僚村盆地中间搭“寮”居住,师徒仨人是三座茅棚,附近的人们就把这里称作“三寮”(现在写作“三僚”)。宋元时期著名的风水师多出自杨救贫及其弟子之后,兴国三僚村的风水先生,在明代成为皇家御用风水师。先后有数十人奉诏供职于钦天监衙门,专司皇家风水职事。今明十三陵就是赣州府兴国县三僚村的风水师廖均卿、曾从*为永乐皇帝勘择的陵地。但在三僚村之外,还有很多风水大师,著名的如赖布衣。赖布衣名文俊,字太素,号布衣。宋时赣南定南县凤岗村人,系曾文辿嫡传弟子。所著有《绍兴大地八铃》及《三十六铃》等书,现均已失传。(催官篇)一书,是理法派代表作之一,全书分龙、穴、砂、水四篇,用歌诀形式,龙以二十四山分阴阳,以震、庚、亥为三吉,巽、辛、艮、丙、兑、丁为六秀,然后辨别龙的走向、位置,以此判断穴的吉凶。《催官篇》以龙为主,而受气,有挨左挨右之异,砂、水两篇也是以方位为断。赖布衣的成名,主要在广东一带,广东各县的名门望族多请其看风水,至今我们家乡还流传着他的许多传奇故事。因此我们客家人特别笃信风水地理。话说良田上半乡刘姓四世祖永海公,即大三郎,公生于明正德三年戊辰(公元年)四月十日子时,卒于万历十二年甲申(公元年)十一月二十三日未时,享寿七十七岁。葬良田乡中心村乌鹩岗,癸山丁向,水口出丁,涵孔水丁,左右双水会明堂,有石碑。妣*氏,生六子:1倚峰、2见川、3见泉、4见溪、5昆峰、6宙泉。按祖坟山形地貌,喝“伏虎腾跳”形,两臂爬开两侧,弓背伏身,酷似跃跃欲跳的雄姿,栩栩如生。当地人俗称“乌鹩地”,为什么会有这么一个稀奇古怪的地名呢?原来这里面蕴藏着一个有趣的传奇故事。清康熙年间,良田乡中心村住着陈、刘、彭三姓人家。一日,三姓放牛细佬哥一起将牛赶上山后,便兴致勃勃地玩耍起来,恰巧其中一个细佬哥捉到一只乌鹩鸟(了哥),玩弄不久后便死了,因此大伙决定做个埋死人的游戏将乌鹩埋葬,陈姓人年纪大些心计多,自作外家,彭姓人当和尚,让年纪较小的刘姓人扮作孝子,弄些棕衣山藤让孝子披麻戴孝,扶杖跪拜,当和尚的彭姓人装腔作势,念念有词,学做斋公超度法事,戏弄一番,尽欢而散。过了一周,仍旧放牛来到这里,商议后决定为乌鹩捡骸骨。没料到泥土扒开,乌鹩鸟居然返生展翅飞走了!吓得大家一时瞠目结舌,忙回家将这奇事学说给大人听。全村父老闻讯都跑来看个究景,其中有个略明地理风水的人看到埋葬死鸟之处的山形地貌极佳,确是个浑然天成的“生龙口”。于是陈、刘、彭三姓争执不休,都想得到这块风水宝地。最后一纸诉状告到揭阳县府。县官查明原委后判决:彭姓当和尚得钱,陈姓作外家得礼,在法理上属实,扮演孝子的刘姓出钱请和尚做法事,刘姓才是主人,故由刘姓出钱买地,刘姓胜诉。因此刘姓得到该风水宝地于清康熙丁酉年(公元年)安葬四世祖永海公骨骸,后于公元0年重修。相传,龙潭大埔头七世祖能臣公日后发迹龙潭,就是得到此福德地的荫佑。因为修筑此坟时风水先生一个小小误会,又引发出下文──交狗地的由来话说良田上半乡刘姓五世祖昆峰公为永海公第五子号小五郎,讳佐,号书,(公元—年)享寿八十二岁。妣蓝太。生四子:1养化(一圣)、2养衷(一贤)、3养初(一道)、4省衷(一德)。公葬于西田螺地下喝形“叶里藏瓜”俗称“交狗地”。妣蓝太葬于龙潭镇大埔头泉水塘塘宫尾,乾山巽向,喝形蟹地。那么为何称为“交狗地”呢?且听我慢慢道来:“交狗地”实际是换狗地。也就是用狗交换来的地方。听老辈人代代相传,在修筑四世祖永海公的风水“乌鹩地”时,请来的风水先生是长乐人(今五华),在建墓期间大家殷勤地将风水先生尊为上宾,不得有半点怠慢,稍有不慎或者招待不周,便会在风水分金字向上被“做手脚”,祸及子孙。故一家人极为小心奉侍这位风水先生,天天杀鸡做粄给他吃,偏偏这位先生极爱吃鸡卿(胗)下酒,而每天桌上却不见,当时主厨正好是五世祖婆蓝太,为此风水先生极为不满,怀疑鸡中最好吃的“鸡卿(胗)”被蓝太贪嘴偷吃了,对他不尊敬,久而久之便心怀*胎,按地理学说二、五、八房是中线,先生便故意指使工人将金井位挖深,落葬时在金神(骨坛)底部垫草鞋36双,这样年深日久,草鞋腐烂,金神便会往下沉,这样一来居中线的房份就绝代了!坟墓修好后,先生也要回家了,蓝太煮个饭包给先生做点心,并派一后生哥送先生回家。行至途中“漆树隔”的地方,先生肚饥力泛,便停下来吃饭包,谁知打开饭包一看,不禁大吃一惊,原来这半月来所杀的鸡卿一个不少全在这里,知道是错怪了人家,边吃边心生愧疚,但又不可明说,便谎称有一本至关重要的书遗忘在主家,因此同送行人原路返回。回到家后又住了几日,天天也不说话,吃完饭便出门去行山,想找一门风水给五房昆峰公以补前缺憾。另一房就叫他远离祖居地,叫他出发时带一母鸡,鸡窝里放上蛋,行到了孵出鸡子的地方就是他的居住地了。因此另一房祖叔便按照先生嘱咐远迁到惠东县白花镇开基立籍。先生一日来到螺地下看到有块好地方,但已有烧炭佬在这里搭了个“狗坐寮”避雨。因此陪同先生去的人就同他们商量:“这块地方让给我有用,另外在别处搭个更好的寮给你们。”烧炭佬开始不同意,经再三协商后,刚好烧炭佬的第一窑炭正准备烧,急需买一条狗来祭炉(窑),但因手头么钱,一班人正为此事发愁,因此他们说除非带条狗来交换才同意。那为什么又要用狗来祭炉(窑)呢?这就要扯上我们中国烧窑铸造业的习俗了:公元前年,赢*统一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封建王朝。为了永久统霸天下,秦始皇强逼宫中方士精炼长生仙丹,每次炼丹之前都要用一对童男童女祭炉。也有铸剑必要以人命祭炉方成神器的说法,相传,春秋时期,吴王阖闾为了争霸天下,召来了当时最有名的铸剑师干将、莫邪夫妇为他铸剑,阖闾给他们三百童男童女,让他们祭炉炼剑,并且让他们保证一百天内铸出一把举世无双的宝剑。莫邪夫妇在此处炼剑九十多天,但“不见青、*”,于是将温度升高,仍不见出现*白、青色烟气,表明有杂质未分离出来。莫邪看到干将满面愁容,心想如果宝剑炼不成,那么干将连同三百童男童女都将被杀,想到这一点她舍身投入了火炉。顷该间炉水变青,终于炼出了二把举世无双的宝剑,一把雄剑名“干将”一把雌剑名“莫邪”。还有烧瓷器要用活人祭窑方能烧成上等瓷器等等。所以我们客家人在恶*地诅咒人时,便会说:“你去祭炉”!出处就在这里。不过,我们客家先民没有那么残忍和荒唐,虽然不敢违背俗规,但即将活人祭窑改成了狗。所以,每当烧窑制砖、瓦、木炭时,是必须杀狗祭窑的。这一风俗保持至今不变。因此,第二天我们如约将狗带给他们,当他们将狗祭完窑时,才弄清我们是要在该地建坟,是风水宝地,他们又反悔了,我们的人讲如反悔你爱将我的狗变生还我。他们无奈,结果才建成昆峰公坟墓。这就是“吊狗地”名称的来由。解放后,当时*府号召移坟上山,人们将本不属移坟范围的昆峰公坟挖掉,中心村裔孙无奈将金神另处安放。至公元年,众裔孙成立修墓委员会,克服重重困难,经当时西田乡*府、县国土局、县法院处理裁判划出平方米范围,赔偿陈姓人在原址种植作物元,终于年3月21日在原址复建成。耗资二万余元,由南洋港澳国内裔孙捐献。昆峰公自成一分支系:昆峰公生四子九孙,四子中有长子养化、四子养省公外迁立业裔孙未明,二子养衷、三子养初公裔孙在揭西县龙潭镇陂尾楼、江屋寨,良田乡桐树坪、岸洋、中心村、海外等地立业。裔孙已超一万之众。刘南辉先生便是这一支系的杰出后裔。年众裔孙在龙潭陂尾楼松林埔下修建五世祖昆峰公宗祠一座,名为“追远堂”。

文/刘俊合

主要供图/李运生、许少波、麦田、萧徽文、刘达强、刘景泉、刘善乐、刘俊合、揭西信息网,揭西同乡。

编辑/良田信息网采编室

还有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欢迎乡贤提供各自然村美图、详细资料和纠错。

长按上面(扫描)

1
查看完整版本: 以后北海人去市场买海鲜可要注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