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
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
童谣:《大雪》
小雪连大雪,出门天地寒,
彩色羽绒服,宝宝好温暖。
No.1
解析
每年12月6—8日是大雪节气。民谚说“小雪封地,大雪封河”,到了大雪节气,河流结冰了,人们可以尽情地滑冰嬉戏。这一天有吃红枣糕的习惯。大雪过后,大部分地区的最低温度都降到0℃以下,寒冷的冬天真的来了!
No.2
气候特征
大雪节气最常见的就是降温、下雨或下雪。但节气的大雪与天气预报中的大雪意义不同。节气大雪的到来,意味着天气会越来越冷,降水量渐渐增多。实际上,全年下雪量最大的节气也不是在小雪、大雪节气。比如,*河中下游及其附近地区全年下雪最大的节气是在春季“雨水”节气。
我国古代将大雪分为三候:“一候鹖鴠不鸣;二候虎始交;三候荔挺出”
一候鹖鴠不鸣
“鹖鴠”指寒号鸟。由于天气寒冷,寒号鸟也不再鸣叫了。
二候虎始交
古人认为,大雪时节是阴气最盛时期,阳气已有所萌动,老虎开始有求偶行为。
三候荔挺出
作为兰草的荔挺,因感受到阳气萌动便开始抽出新芽。
二十四节气谚语
大雪下雪,来年雨不缺。
今年的雪水大,明年的麦子好。
大雪纷纷是丰年。
寒风迎大雪,三九天气暖。
No.3
诗意盎然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赏析:
群山中的鸟儿飞得不见踪影,
所有的道路都不见人的踪迹。
江面孤舟上一位披戴着蓑笠的老翁,
独自在寒冷的江面上钓鱼。
No.4
节气歌
鹅毛飞舞天地白银装素裹舒情怀忽如一夜春风曲千树万树梨花开北风阵阵云雾开大雪片片降下来银装素裹千里外万丈冰封雪覆盖鹅毛满目白冰封化尘埃踏雪寻梅心愉快胸中满情怀
……
接下来,我们跟着儿歌,
听着音乐做一做吧!
No.5
节气习俗
“小雪封地,大雪封河”,北方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自然景观,南方也有“雪花飞舞,漫天银色”的迷人图画。到了大雪节气,河里的冰都冻住了,人们可以尽情嬉戏,或者滑冰,或者坐冰车,即使在冰上打滚,也开心至极!清代乾隆帝和慈禧太后,冬天经常在北海漪澜堂观赏冰戏。
“小雪腌菜,大雪腌肉”大雪时节,人们还会腌肉,在南方一些地区,大家把清理好的鸡鸭鱼肉用调料腌制,穿在绳子上,挂在阴凉通风处,过一段时间,就成了风味独特的腊鸡、腊鸭、腊鱼和腊肉了!还可以用猪肉做成腊肠,又是另一种滋味哦,它们将成为春节大宴上的主角之一。
鲁北民间有“碌(liù)碡(zhou)顶了门,光喝红黏粥”的说法,意思是天冷不再串门,只在家喝暖乎乎的红薯粥度日。
No.6
节气饮食
蒸枣糕
用料:
主料:面粉g、红枣g;辅料:酵母5g。
步骤:
1、红枣洗净,去核。放锅中慢慢煮,水不能放太多,煮到红枣软烂,加红糖一起熬,稍稍冷却后,捣成泥待用。
3、容器中放面粉,大约是红枣泥的三四倍多,加酵母混合,加枣泥,一起揉面至成团。
4、醒面一个半小时,将醒好的面团再揉一会儿。
5、蒸锅中放好屉布,将面团放入,屉布覆盖住面团蒸20多分钟。取出,稍稍凉一会,切块即可。
兑糖儿
“糖儿客,慢慢担,小息儿跟着一大班。”每当“大雪”节气前后,温州街头就会出现一种“兑糖儿”的场面。各地饴糖作坊将制成的整版饴糖提供给专门挑担走街串巷的小商贩,俗称“糖儿客”。
“糖儿客”一边敲打糖刀,一边吆喝卖糖。小孩常常被吸引,家长便将家里的铜质废品、铜钱铜板之类物件拿来跟“糖儿客”兑换饴糖。由于冬季食饴糖有滋补身体的好处,所以如今这“兑糖儿”也发展为一种商业经营方式。
吃羊肉
老南京大雪进补爱吃羊肉,驱寒滋补,益气补虚,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御寒能力。羊肉还可以增加消化酶,帮助消化。专家建议,冬天食用羊肉进补,可以和山药、枸杞等“混搭”,营养更丰富。
北方部分地区,这个时候已相当寒冷,像是在包头地区有句俗谚说“小雪杀猪,大雪宰羊”,大雪季节到,就是杀猪准备年货的时刻。这个时候,无论谁家宰杀牲畜,亲朋好友都会来帮忙,东家准备食物、小酒、小菜宴请,因此小雪、大雪季节都是家族亲友们叙旧联络感情的时刻。
吃狗肉
俗话说“挂羊头卖狗肉”,其实咱们温州人一直有“冬令香肉暖胃”之说,这香肉即是狗肉。寒冬时节是食狗肉进补的最佳时刻,《大明本草》上就有“*狗大补益人,余色微补”记载。
No.7
推荐小游戏
极地特快
练习跑步和平衡力。找花园中有上坡,有下坡,有平地的地形开始游戏,最好还有“山洞”,如没有可用家长的手臂假装山洞。游戏时可说儿歌:“呜——小火车出发,小火车开呀开,开过平原,开过山坡,钻过小山洞,上山坡,轰轰轰,下山坡,哗哗哗,呜——小火车到站了。”
No.8
文字探秘
猜一猜这个图形像什么呢?像一个箭头?像雪铁龙汽车的标志?这就是甲骨文的“冰”字。到了大雪节气,气温骤降,河流开始结冰了,波光粼粼的水面变成白色的冰面,冬天的景色就在眼前了。
——这是甲骨文的“冰”字
请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