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狗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中国海军军工,到底是怎么样逆袭的
TUhjnbcbe - 2021/4/14 10:24:00

编辑

白清源

来源

卢克文工作室(lukewen)

年2月11日的晚上,59岁的丁汝昌在刘公岛上写完给李鸿章的最后一封信,交待完所有后事,端起了一杯泡着生鸦片的酒杯,一口吞下。

吞食生鸦片会引起急性中*,丁汝昌只觉得喉头一阵阵苦涩,瞳孔缩小,血压猛降,全身不住抽搐,随后陷入半昏迷状态,他在痛苦中徊徘了整整一天,到12日晚上,口吐黑血,脸色惨白,终因呼吸麻痹身亡(死亡过程如此漫长)。

丁汝昌

当天晚上,李鸿章外甥、管带张文宣亦服鸦片随他而去。

在他们之前4天,43岁的北洋水师右翼总兵刘步蟾已经用同样的方式自尽。

2月14日下午2时,道员牛昶晒在海**官程璧光陪同下登上日本联合舰队旗舰“松岛”,在舰上的*官会议室里签署了降约。

17日上午10点30分,在西方诸多媒体的目击下,日本联合舰队鸣炮21响,开进威海卫,北洋海*残余的“镇远”、“济远”、“平远”、“广丙”4艘舰被日*收归,下午4点,经日*允许,练习舰“康济”号带着丁汝昌、刘步蟾等人的棺木,驶向烟台,日本联合舰队降半旗并鸣炮致哀,伊东祐享带领日*舰队敬礼,目送“康济”号远去。

甲午惨败后,中国再无海防可言,等到日*全面侵华时,可怜的海*已经只能靠凿穿沉船来阻碍日本海*在长江前进了。

北洋海*覆灭,标志着中国海*陷入到了前所未有的低点。

一直延续了近一百年。

40年后,年,英国格拉斯哥大学来了一位大鼻子的中国学生。

格拉斯哥大学创建于年,是地球最古老的十所大学之一,建立了英国第一个造船系,造船学中的海事海洋工程国际上非常有名。

那个大鼻子中国人祖籍江苏句容,在北京出生,这年刚刚18岁,名叫杨槱(yǒu),是特意从中国万里迢迢跑来学造船的。

杨槱还年幼时,举家迁到了广州,珠三角地区经济发达,到处是各种来来往往的商船,杨槱同学生于这样船来船往的环境,9岁就登上铁制轮船航行,开始对造船有兴趣,还在高中二年级,他就写出了论文《广州造船简史》

---真正的牛人都这样,从来不含糊,是能从头牛到尾的。

杨槱的名字是孙炳文取的(孙维世的生父,孙维世是周总理的养女),孙炳文当时住在他家隔壁,和民国时期这样的牛人为邻,可以看得出杨槱家境不错,念完高中,家里人为了满足他的志向,把他送去英国攻读造船。(有钱人家的孩子,我当年连去长沙读书都凑不够学费)

在格拉斯哥读书5年,杨槱学习十分努力,他后来回忆说:

总是争取比别人做得多一些,每天固定学习到晚上十一点半。

勤奋的杨槱同学在英国巴克来克尔造船厂实习时,从放样间到船体钢材加工间,再到铆钉作业台,几乎做遍了造船的所有工种,打下扎实的造船知识。年3月完成学业时,荣获了一等荣誉学士学位。

年,德国纳粹闹得正欢,英国需要造船精英,多家公司邀请杨槱加入,杨槱拒绝了,抗日战争中破碎飘摇的祖国急需他这样的技术型人才,于是万里迢迢奔赴重庆。

杨槱在当时内地的最大造船厂——民生机器厂担任副工程师,年5月,重庆商船专科学校由交通大学接办(交大造船系从此诞生),杨槱被聘为副教授、次年被提升为教授。

年11月,杨槱应邀赴美国学习造船,并在费城海*船厂监造“埃塞克斯”级航空母舰等舰船长达一年之久(注意这段),掌握了美国造船业的第一手情报。

曾经的费城海*船厂

新中国成立后,杨槱历任同济大学教授和造船系主任、大连工学院教授和造船系主任等职务。年,大连工学院造船系并入交通大学造船系,杨槱又回到了交通大学工作,从此就留在了上海,

年,杨槱被评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现称院士),他是我国在造船领域评选出的首位院士。

杨槱院士写了一堆造船学的著作,还培养了一批优秀学生,其中有的也成为了院士,最著名的两位海*弟子,分别是:

“中国核潜艇之父”*旭华

中国第一艘航母辽宁舰总设计师朱英富

刚好一页页翻开了中国海*的新篇章。

*旭华生于年,广东海丰县人,家里是乡医世家,他小杨槱9岁,年轻的时候,是一位超级大帅哥。

12岁时,因日*侵华,名校聿怀中学迁入揭西,*旭华和兄长步行四天到达聿怀中学,在这读了两年书,不久日*逼近,聿怀又要搬迁,在梅州广益中学读了一年,年,坚持“要读就读名校”的*旭华,又走了两个月的路(中间差点饿死),到达桂林中学,通过桂林中学入学考试,顺利入学。

这一年,未来的中国第一艘航母总设计师朱英富,才刚刚出生。

桂林中学当时有许多名师,包括柳无垢、许绍衡、巴小泉等,*旭华在这里受到了良好的教育(读名校是多么重要),并且无师自通学会了口琴、扬琴、小提琴(太学霸了!)。年,狗娘养的日寇阴*不散,又逼近桂林,*旭华匆忙毕业,这次没地方跑了,只有重庆有好大学,当下他又经广西、贵州,再次走了两个月的路,到达重庆。马拉松之王*旭华先生来晚了,错过了大学招考时间(下次还要跑快一点),没关系,一路名校读过来的*旭华在先修班呆了一年,第二年就以优异成绩考入国立交通大学学习造船。

就是在这里,成为了杨槱院士的学生(杨槱刚从美国学了一身航母知识回国)。

杨槱微笑着点了点头,等待着他的第二位学生。

朱英富的人生要顺利得多,他读书时已经是新中国,不用像另一位学霸*旭华那样在战争中巅沛流离,年考入上海交通大学船舶系(一位大鼻子伯伯笑微微地等了很久了),年研究生毕业。

学船舶制造的*旭华毕业后从过几年*,到年,他感觉自己不是块从*的料,还是想搞技术,当年就想办法调到了船舶工业管理局(*老永远这么复杂),跟随辛一心从事船舶设计与制造,后来又去德国进修了一段时间,专注苏联舰船仿制,年开始接触潜艇技术,跟随前苏联专家学习潜艇的设计与制造技术。

但到了年,*旭华先生的职场之路,再也浪不起来了,这一年,他接到了一项重大机密工作,奔赴中船重工研制核潜艇。

马拉松之王*先生即将开始他一生中最久远的一次长跑。

年,美国建造了世界上第一艘核潜艇“鹦鹉螺”号,苏联第一艘核潜艇下水,核潜艇可依靠强大的机动性和隐蔽性发起核反击,是一国国之重器,一块高尔夫大小的铀块燃料,可以让核潜艇航行6万海里,同样里程,如果用柴油做燃料,则需要近百节火车皮的柴油。

“鹦鹉螺”号

年4月到7月,中国向苏联索要承诺过的核武器与核潜艇,苏联提出要在中国建立长波电台,以及在中国领海组建联合舰队作为交换,中方认为苏联企图*事控制中国,并没有答应(中苏交恶从这件事开始埋下伏笔),年6月,中国第一座实验型原子能反应堆开始运转,聂荣臻元帅遂在27号起草了《关于开展研制导弹原子核潜艇的报告》,很快得到了批准,中国决定自己制造核潜艇,*旭华因为有仿制苏式潜艇的经验,被选中参加中国核潜艇的研制。

第一代核潜艇工程四位总师合影(左起赵仁恺、彭士禄、*纬禄、*旭华)

当时研制核潜艇异常困难,是真的没有任何资料,*旭华回忆说:

连核潜艇长什么样子都不知道,要靠到国外报纸杂志里零零散散找资料。

因为中苏在年7月16日就彻底交恶,苏联撤出所有专家,销毁部分技术图纸,但在交恶前,核弹与导弹研发过程都曾有苏联提供过的模型与部分资料,因此中国的核弹能最先搞出来,而核潜艇发明时间晚,苏联人自己还没有玩溜,等到交恶时,还没有交接过任何信息,从零开始研制核潜艇看起来希望渺茫。

但面对困难,中国人特别轴,有条件要上,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我们早先连核潜艇的外型什么样都不知道,美国第一次制造核潜艇,先用常规外形加核动力,再用水滴外形加普通动力,等两者都测试到位,最后采用水滴外形加核动力,开始我们也摸不透核潜艇的大致方向,后来从美国买回一个核潜艇儿童玩具,再通过大量报纸杂志信息(这是官方的说法,可能情报机构也有贡献)推测出建造核潜艇的大致方向。

最早期的预研只搞了3年,到了年,因为要把重点精力先放在原子弹、氢弹上,项目被叫了暂停,团队人员闲了4年,都准备回家放羊了,等到原子弹一搞出来,到年,才重新在滇池集结了29名各行各业的专家,上马开搞(对,当时是滇池,不是海边基地),先研制反潜鱼雷核潜艇,再研制导弹核潜艇。

专门研究核潜艇的所就此正式成立。当时是夏桐任所长。

当时中国也没有计算机,在计算大量核潜艇的数据时,我们居然拿的是算盘!(美苏表示一头黑线)

拿算盘算数据很容易有人工误差,当时要算数据时就三个组一起打算盘,大家算出来数据一样,这个数据就可以采纳,如果都不一样,就要重算。

更有意思的是,当时万里挑一选出来一位老木匠,按1:1的比例,花了几年的时间,敲敲打打,用木头造出了一个巨大的核潜艇模型,这个模型有着逼真的五脏六肺,宛如一个木质超级玩具。

中国第一艘核潜艇的制造过程,一边是资深木匠锯末刨花,一边是科学大师激烈探讨。

到了年11月23日,在搞定了大致构想后,设计团队才移师到葫芦岛*港,正式开工建造核潜艇。

经过前后12年的艰苦奋斗,总支出50亿元后(当年的50亿啊),年12月26日,第一艘核潜艇成功下水。

而此时的朱英富,年才被分配到第六机械工业部第七研究院第研究所工作,一干就是一辈子。(朱总的职场轨迹则永远这么简单)

核潜艇后来又经过20多次试航,数千小时核反应堆运行,才于年的建*节,正式交付部队使用。它就是服役于北海舰队的型“汉级”(北约组织命名)核动力攻击型潜艇。

到今天,中国是世界上唯一六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年4月在南海我国核潜艇进行了第一次极限深潜测试,在极限深度,一个扑克牌大小的钢板,将承受1吨多的水压,一条焊缝,一条管道,一个阀门承受不住海水压力,就有可能导致大灾难。美国在60年代长尾鲨号深潜测试时失事,多人葬身海底。当时准备下潜的工作人员连遗书都写好了,当潜艇成功下潜并浮上岸时,满场飞奔的*旭华欢快得像个孩子。

不过这艘核潜艇下潜深度仅仅为-米,离美苏之间有着巨大的差距。

必须冷静地说一句,就是到了今天,中国核潜艇的技术还远远落后于美俄两国,美国核潜艇专家认为我国技术大概只相当于美俄当年70-80年代水平,其中最为落后的技术指标之一如下潜深度,苏联在上世纪70年代末研制的M级攻击核潜艇,全面采用钛合金等高端材料,最大下潜深度高达米,中国型和型核潜艇的最大潜深也只有米,落后美俄现役核潜艇一半左右,其中材料的性能是主要制约因素,美国核潜艇目前主要采用的是HY-80特种钢材,还是美国在几十年前研发的产品,而新一代HY-特种钢材屈服度高达兆帕,还研制成功了超过兆帕的钢材,优异的材料赋予了美国核潜艇的潜深优势,以海狼级核潜艇为例,其潜深可轻松突破米,而俄罗斯最新一代亚森级核潜艇的潜深也不相上下,几乎是中国核潜艇的一倍。

材料是制约我国核潜艇潜深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年来我国加大投入,新一代潜艇特种钢材已经达到了兆帕,这已经能够支撑核潜艇在米以上的深海自由活动,据说中国在研制一种屈服度高达0兆帕的“超级钢材”,如果这种钢材能早日投入使用,将使中国核潜艇的性能再进一步。

由于基础学科的差距,我们的核潜艇也造不大,比如美*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自动化程度高,水下排水量接近2万吨,但仅有15名*官和名船员。而中国的型战略核潜艇仅有吨的排水量,艇员编制却有人。

长期在狭小的封闭空间工作,会给人造成极大的心理压抑,太逼仄的工作空间会对官兵的心理健康造成伤害。

到年,根据美国海*分析中心网站发布的中国海*潜艇部队构成,中国海*目前拥有3艘改进型A型核潜艇、2艘型核潜艇、1艘型核潜艇(尚未退役),共计6艘弹道导弹核潜艇,中国海*还拥有12艘攻击型核潜艇,常规潜艇57艘,其中系列潜艇就有31艘。

至此,*旭华这一代人从年进入核潜艇研究,已经长跑了整整60年。

这60年里,有30年时间,家里人不知道*旭华去了哪里,在做什么工作,因为参予的是机密*事工作,30年时间,*旭华没有回过一次家,直到年,工作过了解密期,《文汇月刊》报道了*旭华的故事,他将月刊寄给家里人时,90多岁的母亲看到杂志报道,才知道自己的儿子在干什么。

而这时候,*旭华的父亲已过世多年。

年,*旭华等人研制的第一代核潜艇退役。而93岁的*旭华每天还会去所上半天班,他说:

我要做好年轻人的啦啦队

朱英富已经78岁了。

年,当*旭华等人到葫芦岛开始造中国第一艘核潜艇时,27岁的他才刚到研究所报到。

小伙子性格和善,虽然没有*旭华跑得那么久,但他跑得快。

*旭华主要负责的是水下的工作,朱英富则主要负责水上的工作。

当然,不论是水上还是水下,我们起步时的水平,都落后得一塌糊涂。

可以说,从甲午之后,中国就一直处于有海无防的状态。

建国时,穷到水兵司令萧劲光要去视察刘公岛(开篇丁汝昌自尽的地方),居然要找渔民借船,那时候的海*主力是日制的25吨级老掉牙炮艇,唯一的一艘吨巨舰重庆号巡洋舰,只拥了26天,就被国民*空*炸沉,一直到年引进苏联的4艘07型驱逐舰,才算有了一点现代海*的样子。

南海舰队60年代的头等主力,是65型火炮护卫舰---这个舰也是由所负责整体设计任务,这是中国首型自行研制的千吨级以上中型主战舰,虽然离美苏的差距还非常远,但65型护卫舰可以让中国在南海压制越南、菲律宾、泰国等国,年3月,在南沙赤瓜礁海战中,65型表现不错,4分钟时间击沉了越南船。

65型护卫舰的自行生产,给了中国的造船工业提供了实践的机会。

朱英富告别大鼻子伯伯,进入所时,所里刚完成65型这个得意之作,并交由江南造船厂生产,年8月开始服役,那时他还没有成为主力设计师,年至年朱英富去往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船舶与海洋工程系学习,让朱英富开了眼界,学习到先进的造船技术,留洋深造对他后来担任所所长一职有很大帮助。

位于武汉武昌紫阳湖畔的所还有很多牛人,其中有另一位院士,“中国驱逐舰之父”潘镜芙,在年开始设计中国第一代国产导弹驱逐舰型(模仿苏联科特林级驱逐舰,很落后),到年初,又启动第二代驱逐舰型项目,90年代上半期服役海*,年的他主持的“新型导弹驱逐舰”有很强的对空作战能力,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

朱英富第一次担任总设计师是在年,练手之作是出口泰国的F25T型护卫舰。泰方要求这艘护卫舰,西方武器不在中国装舰的要求,使设计及建造难度增大。但朱总弄出了一台主要性能指标与以德国MEKO型出口护卫舰为代表的西欧90年代的护卫舰水平相当的好货,它的研制成功,使我国成为世界上为数不多的能根据用户海*及国际通行要求建造新型护卫舰出口国之一,也为我国海*新型护卫舰研制提供了很好的母型。

这年,朱英富49岁,正是一个工程师事业*金年龄段,一个顶级的造船工程师即将冉冉升起。

年朱英富主持了我国新一代两型驱逐舰研制。历经十年努力,研制完成达到当代世界同类水面舰艇先进水平的新一代驱逐舰。*队媒体曾报料这两类*舰参加了第一次赴亚丁湾的护航任务,据此可以推断,它们就是被人们称为B型的“武汉号”和C型的“海口号”,从央视的纪录片也确认,朱英富在这两种*舰的总体设计中处于领衔地位。这两种*舰都可以执行编队区域型防空任务,在自保的同时可以为航空母舰等其他舰只编队提供保护。

C因装备有和美国宙斯盾系统类似的垂直导弹发射系统,还被大家称为“中华神盾”。

该舰的研制成功,全面提升了我国水面舰艇的研制能力和科技水平,舰艇的总体技术达到了当代世界水面舰艇的先进水平,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继美、俄之后第三个能自主研制国产化的编队区域防空型驱逐舰的国家。

因为连续创作出优秀*舰,朱英富被选定为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总设计师(孙光甦为副总设计师,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复杂曲折的来历,见我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国海军军工,到底是怎么样逆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