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凌晨三点不回家”,有人“清晨五点已上路”。
数据显示,北京是全国最先醒来的城市。清晨五点,人们已经在为通勤奔波。
人潮一早从东南西北的四五六环涌入城市中心,又在晚间回归,这是属于北京的潮汐。在北京,人们平均每天上班超过一个半马(26.4Km):“只是到公司,已耗尽我所有力气”、“业余生活是什么?到家只想平躺,因为已经11点了”——
这是“大城市有多大”系列第一篇:
北京,如同一支狂想曲,写满了繁华与怀旧,也充满了喧嚣与孤独,人们在这里追寻梦想,也在这里被现实打败,漫长的通勤时间就是多数北京青年每日要面对的残酷现实。
不在北京,很难想象凌晨五点摸黑去上班的感觉。但是,大数据显示,凌晨五点,北京就已经迎来了一日的喧嚣。
支付宝出品的《数说中国人的夜生活》中显示,北京人凌晨5点就开始打车,是全国所有城市中最早的。
每天天还未亮就有几百万人已经醒来,从沙河、天通苑、燕郊、亦庄、良乡、苹果园、北安河,四面八方涌入五环内,开始他们一天的工作。
《中国城市通勤研究报告》显示,北京市的平均通勤距离和时间最长(极光大数据出品)。
开车or公交,各有各的艰辛
半梦半醒间,在拥挤的地铁中摇晃两个小时,再阳光乐观的人心里都会有愤怒、委屈,是什么造就了这的窘境?
车太多,是所有人的第一直觉。
截止年6月,北京和上海的平均汽车保有量(数据来源:智研咨询、北京市统计局、上海市统计局)
北京人均汽车保有量这么高,不完全是市场调节的结果。在两千年后,为了鼓励汽车产业发展,*府出台了不少买车的优惠措施,北京的汽车就是从那时候开始迅速多了起来的。
直到堵车情况非常严重以后,又突然开始实施摇号*策。但是,摇号并没有有效遏制住北京汽车的数量。
没有迫切需求的人在利益的驱动下参与摇号,导致很多有真正用车需求的人反而摇不到号,他们只能开河北牌照的汽车,或者继续摇号,变相增加了路上汽车的行驶量,加重了北京的拥堵情况。
然而让北京青年挤破脑袋也想摇到号的重要原因是北京公共交通体系不够健全,比起在地铁公交上“跋山涉水”,他们宁愿在拥堵的进京高速上“浪费”生命。
早上7点,西二旗地铁站挤满了人。等了四趟地铁,被挤得东倒西歪,来了北京已经一年多莉娜依旧难以适应,也曾想过“老娘不挤了,住4环内去,”但是深夜看看高昂的房价,还是秒怂了,叹一口气,赶紧睡,第二天还要早起。
早高峰的西二旗地铁站
北京地铁如此拥挤仅仅是人多造成的吗?是的,但不全是。
北京和东京都面积大,常住人口多,但是东京的公共交通出行率远高于北京,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城市的出行压力。
北京公交出行率远低的锅不能全甩到市民公交出行意识不足上,更多是北京公共交通的槽点实在太多。
首先,车站密度不够,远没有达到一个国际大都会应有的水平。
澎湃新闻年2月发布的数据显示,北京的地铁车站密度仅为0.02,密度最高的欧洲城市巴黎是北京的38倍,密度最高的亚洲城市首尔是北京的25倍。
即使住在核心城区,也经常面临这样的尴尬:周围三四个地铁站,但距离都在1公里以上。
除了地铁站密度不够,地铁的运行时间也很短。东京和香港地铁停运的时间都在午夜1点左右,而北京地铁在晚间11点左右就先后停运了,这对于“加班狗”来说实在不够友好。
事实上,即使短时间内地铁基础设施难以完善,北京也可以在提升通勤体验上做更好。在北京地铁中难觅商业服务的身影,想买瓶水也要出站才能完成,在这点上,东京、上海更加以人为本,商业服务健全得多。
上海地铁10号线水城路站内的便利店
不过即便是如此,地铁的乘坐体验也比公交好太多,不仅因为它快速,更因为它准时。北京公交车能够每天准点出现的少之又少。
相比之下,东京做得更好。东京的公交车司机会按照上下班等不同时间段,预先根据各车站的人流量估算出靠站时上下车的时间,然后通过调节行驶速度,把到站精准度控制在1分钟内。
此外,北京地铁上老人很少,但是早高峰的公交车上却到处都是老人。65岁以上京籍老人免费乘坐公交车的制度,出发点很好,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上班高峰时段的公交车拥挤。
如果北京能像上海一样,在工作日上班高峰时禁止使用老年卡,不仅更有利于实现错峰出行,也有助于减少老人在拥挤中发生的意外事故。
公共交通主要用于解决远距离出行,自行车往往用于解决最后一公里出行,可惜在北京,自行车出行也没有那么让人顺心。
北京的马路那么宽,却并不是每一条都有自行车道;就算有,也常常要分一多半给机动车通行或停泊,就是在这窄窄的小巷中,还要和横冲直闯的快递车、外卖车抢路。
北京中关村商圈
在丹麦、德国等地却是全然不同的场景,那里很多人骑自行车跨越十几二十公里通勤,因为那里有着发达的自行车道路,甚至有专供自行车通行的高速公路,自行车可以安全迅速地在上面行驶,很可能比开车还快。
十几公里的自行车通勤若是发生在北京,一路上恐怕要经过几十个红绿灯,躲避十几个行人,还要担心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杀出来的外卖小哥。
堵车,一半的锅要城市规划来背刚来北京工作的南方妹子雨燕,对北京大街大路很不习惯。在她看来,北京的道路看起来恢弘大气,但实用性并不强。
虽然路很宽,但是道路密度却在一线城市中倒数第一,远低于深圳的平均水平。
年度《中国主要城市道路网密度监测报告》显示:以秦岭—淮河地理分界线为城市分类标准统计,南方城市道路网密度普遍高于北方城市。南方城市道路网密度平均值为6.62公里/平方公里,北方城市道路网密度平均值为5.07公里/平方公里。
北京这种修路风格,部分是大院文化导致的。在城市建设初期,大部分街区都是在大院(包括机关、院校、工厂)基础上形成的,办公住宿一体且门禁森严,必然占地面积很大,以大街区为主。
同时在房地产开发时,为了降低成本,地产商也喜欢大片拿地,开发成大型小区,这也是导致北京以大街区居多的原因。
然而,封闭的大街区必然导致路少、密度低,千*万马都要挤一条“独木桥”,两个地点的勾连方式单一。从A到B本来不远,却要绕一个大圈的事在北京极为常见。
北京西直门立交桥
路宽,则使得跨越马路极为困难。汽车跨越马路,常常要多开三五公里,要是还有点拥堵,将白白浪费很多时间。行人跨越马路也不容易,要么就是到人行天桥跑上跑下,要么就是在主路上设置N多行人红绿灯,汽车走走停停,一不小心就堵成大长龙。
街区规划得有问题,建筑设计得也有问题。对比各种国际化大都市,北京的楼盖得太低了。在二环内的老城区,保持北京的性格和底蕴很有必要,但是在CBD,盖多高的楼都不过分,这方面只有国贸商圈做得还不错。
北京国贸地区
土地高度利用不足,就只能提高占地面积,最后饼越摊越大,五环不行六环,六环不行再搞出一个大七环,通勤距离越拉越长。
城市面积是够大了,但基础设施建设却没跟上来。
常有人说,大城市的好就是在那里可以享受到全国最优质的资源,美术展、演唱会、网红店应有尽有。但是来了北京才知道,从五环外达到很多目的地的单程时间都会超过2个小时,这对好不容易才能在周末喘一口气的人来说太过于奢侈。
两年前的爆款文章《昌平名媛生活指南》就曾指出,每周末都会有大批的昌平名媛进五彩城“朝圣”,这是她们能够到达城市最南的位置,什么西单、三里屯、工体对她们来说只是存在于朋友圈中的ins风照片而已。
图片截自《昌平名媛生活指南》
全球最宜居城市?北京做得远远不够最近,英国《经济学人》智库公布了年全球宜居城市,北京排名第75位,仅次于香港、苏州位列中国第三位,不知道别人怎么看,但是至少通勤族不会认同这一排名。
美国地理学家联合会研究表明通勤时间超过30分钟的人比其他人死得早,长距离通勤意味着锻炼和睡眠时间的减少,严重损害身心健康。
除了睡眠和运动,通勤也拖垮了北京青年的胃。为什么地铁口小吃摊屡禁不绝,为什么对便利店依赖度那么高,为什么外卖在北上广如此发达,很大程度都在于通勤占用了上班族大量的做饭时间,甚至吃饭时间。
身体的痛苦必然造成精神上的折磨。瑞典于默奥大学研究发现,长距离通勤会让离婚率上升40%,很大程度上是精神暴躁导致了无谓的家庭冲突。
可见,通勤对人的损害不仅发生在路上的那几个小时中。想要民众不再认为北京上榜全球最宜居城市是个冷笑话,北京还有许多路要走。
你来北京多久了
有没有发现自己有什么变化?
来看看生活在北京1个月和10年的区别
一个月是这样的!
关于出行
北京太恐怖了!
今天看到堵车堵了1公里!
地铁上怎么会有这么多人
什么挤挤还能上5个?
关于吃
炖下水?炸淀粉?馊豆浆?
我勒个去,这些东西都怎么吃啊?
关于旅游
终于来北京玩了
我得去天安门,故宫,北海,王府井
再来趟南锣鼓巷,十三陵!
关于房子
我的天呀,北京这房价也太贵了!
没关系~我相信我奋斗几年也能买上!
10年后是这样的!
关于出行
除了过年那几天,今天算是最快的了!
下班到家,才堵了两个小时!
关于吃
来二两包子,一碗炒肝!
勺儿,我就不用了!
关于旅游
故宫全是人,北海全是人,颐和园全是人!
哪儿哪儿都是人,还是消停儿跟家猫着吧!
关于房子
“04年三环那房子我要是买了……”
北京有一个关于房子的真理:
最适合买房子时间永远是:5年前!
看到这里
是不是发现自己与上述情况高度吻合?
作为超现代的国际化都市
北京是承载了无数人梦想的地方
你可以说她没有西藏的蓝天
没有江南水乡的秀美,也没有云南的神秘
但却有它独特的魅力
在北京,有种辉煌
叫万里长城,大气恢弘
在北京,有座皇家园林
叫颐和园,雍容华贵
在北京,有条河
叫护城河,守护千年
在北京,有座山
叫香山,紫雾萦绕
在北京,有种道路
叫做胡同,人脉串联
在北京,有种生活
叫体验民宿,温馨安全
在北京,有种话
叫北京话,亲切可人
在北京,有个国粹
叫京剧,戏耍脸谱
在北京,有种关系
叫瓷器,大方仗义
在北京
有种春天,叫春暖花开
在北京
有种夏天,叫薄荷清凉
在北京
有种秋天,叫金色海洋
在北京
有种冬天,叫晶莹剔透
在北京
有只鸭子,叫全聚德
在北京
有种火锅,叫涮羊肉
在北京
有种美食,叫炸酱面
虽然北京的生活节奏很快
但是咱大北京机会多,各种展览
演唱会办起来首选也是咱北京
业余生活可谓是丰富多彩
在北京生活越久,越离不开它!
毕竟这里有太多精彩
等着我们去感受~
朋友圈最扎心偷拍:这才是真正的“北京女子图鉴”
在都市里生活、打拼的人,尤其是女孩子,一定会对生活的不易深有感触。
下面一张曾在朋友圈里刷屏的偷拍照:一个在凌晨马路上哭泣的姑娘的背影。
孤独、苦楚、落寞...
但哭完后依然要坚强的面对生活。
这个姑娘穿着高跟鞋走路,走得久了脚都走疼了。
于是她脱掉了高跟鞋,光着脚继续前行。
春运期间,女孩从都市回家过年,在男友腿上累的睡着了。
在外打拼这么久肯定累坏了吧!
回家路上的时间也不能浪费,能多休息就多休息一下。
雨后城市积水严重,交通情况会因此陷入瘫痪。
一个女孩在清理堵在雨水箅子上的杂物,让雨水可以顺利排走。
这是在大城市中打拼的女孩,她也很疲惫,但是她却如此善良。
下雨天,下班路上一个女孩为一个环卫工阿姨撑伞。
经过一天的工作,所有人都很辛苦,但她选择为陌生人挡雨。
这都是真实的偷拍照,这就是在都市里打拼的女孩子的真实状态。孤独、委屈、坚强、善良……
我以为是交了一位挚友
结果只是陪了顿酒
那时我还不知道那些暂时的错过
会变成永远的遗憾
人只要有经营生活的心
在哪儿其实都一样
不站队才能自成一队
那双可以去参加舞会的水晶鞋
既然全城的女孩儿都在抢穿
那我不如自己挣钱买一双
或许能到达得更快
随着皱纹产生的
还有我不断增长的
在这个城市生存的智慧
想要得到什么
就勇敢去做
即使再用力
也不要太狼狈
女性台词海报
很多年后,我才意识到
北京这座闪光的城市
即将改变我
也改变着所有投入它怀抱的人
去了北京
凡事靠自己
女孩子的尊严
都是自己挣的
我选择留在
悠闲安逸的老家
你选择奔向
川流不息的北京
来北京后
我选择靠整容
获得了更多的机会
在北京
谁都不知道
谁有几斤几两
原来在北京
只有努力
是远远不够的
在北京
除了努力工作
婚姻也能改变你的人生
男性台词海报
从此以后
我就是你的人了
你去北京
我也跟着
留在老家多好
干嘛非得来北京吃这份苦
北京饭局上
永远不缺
漂亮姑娘
来北京赚钱
是为了回老家
更好的生活
奋斗这么多年
我们也只是
在北京有资产的外地人
北京
从不缺富有
而孤独的女人
北京有无限的可能
例如一段相差
7岁的姐弟恋
在爱情上
还没开始竞争
我就输给了
北京户口了
飞在北京的倦鸟
总要归巢
懂比爱更重要
北京学区房
写谁的名字
得听听咱妈的意见
难道你来北京
就是为了
谈恋爱结婚吗?
我想要
一份更好的工作
我想给自己
买一个LV包
我想要一个
更优秀的男朋友
我想成为
别人眼中闪闪发光的女人
我想有一个
不被工作打扰的周末
我也想拥有
自己温馨的家
我想拥有
更多交心的朋友
我想拥有
更自由的心情
感谢阅读
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