扑下身沉下心
扎根于农村带领广大人民群众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上
创造出的新业绩
大连的“第一书记”在行动
做一名“长海号子”的喊海人
——记长海县大长山岛镇小泡子村
第一书记董义章
人物简介
董义章,男,年12月25日出生,汉族,中共*员,长海县财*局一级主任科员。年5月,任大长山岛镇小泡子村驻村第一书记。年,获评大连市年度“十佳驻村第一书记”。
辽宁,有一个位于*海的海岛边境县,叫长海县。去过那儿的人都说,长海有最蓝的天、最白的云、最清的海、最鲜的海产品、最淳朴的人民。那里还孕育传扬着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长海号子”。而我们故事的主人公,就是来自长海县大长山岛镇小泡子村的驻村第一书记——董义章。
初见董义章,中等身材,皮肤黝黑,脸上写满了海岛人与海风常伴的爽朗与朴实。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渔家后生,董义章从小就爱听喊海人(渔工的别称)负重前行、充满力量的“长海号子”。那裹挟着海风、烙印着沧桑,高亢舒展、深沉有力、极富节奏感的“呼呵嗨吆”声,始终伴随着他精神的成长。
两年前,被委派到长海县大长山岛镇小泡子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的董义章,在日记本里写下了这样一句话:“从今天起,我要做一名‘长海号子’的喊海人,带领乡亲们耕耘播海,强岛富村。”
01
我就当个喊海人
一声吆喝一身劲
“哎上来呀,使劲拽呀,把篷撑啊;一条心呀,乘风上呀,都很棒呀。呼呵嗨呦!”——长海号子
年5月8日,是董义章被选派大长山岛镇小泡子村担任驻村书记的日子。从县财*局一级主办到小泡子村第一书记,董义章没来得及考虑身份的落差,就积极转换角色,适应环境,以高昂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小泡子村各项工作中。
也是从那一天开始,小泡子的田间地头,海边村路,总能看见董义章的身影。从那时候起,董义章都会坚持把一天下来与村两委班子座谈、与群众交朋友、拉家常了解到的小泡子村基本情况与村民反映的问题进行记录,整理出小泡子村存在的一些问题。他还组织召开村*员大会、村民大会,听取村*员、村民对村委会经济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小泡子村是一个依山傍海的美丽小渔村,全村户,口,人均三分地,绝大多数是“靠海吃海”的渔民家庭,经济收入比较单一。长期以来,由于受海产品市场价格浮动的影响,渔村人的日子过得是“猫一年狗一年”,大家也不知道长久的致富出路在哪里。
如何让资源优势变为致富优势?董义章陷入了深思。通过多方面的调查研究,他在主持召开的第一次村“两委班子”会议上,提出了把“靠海吃海”变为“靠海养海”,把“靠天吃饭”变为“靠海致富”的发展思路。
有着典型海岛人性格的董义章,不善言辞,说出话来却掷地有声:“我就当个喊海人,一声吆喝一股劲,不把小泡子村带富了,我就不离村。”
董义章是干财会出身,对理财之道“门儿清”。为了小泡子村发展筹措资金,他首先盘活村集体资源型资产,将北海60亩滩涂进行产改转包,仅此一项,每年就为村里增加收入6万元。同时,又将村里闲置资产进行整合,通过招商引资对外发包,每年直接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20余万元。对无利润、无发展空间的村办砖厂和部分滩涂海区资产,董义章运用市场经济手段,依法进行拍卖转让,一下子化解村级债务多万元,小泡子村集体经济“空壳村”的帽子被彻底抛到大海里去了。
董义章深知,光靠一个人喊海还不够,众人拾桨才能划大船。他着力扶持村里敢于带头致富的能人,主动为他们排忧解难。村里有两个养殖户业主,一直想扩大养殖面积,但因为产改*策不落实,只能望海兴叹。董义章了解情况后,立即表态:“这个事情我来帮你们办。”他跑前跑后,联系多家行*审批部门,很快就帮助解决了海域使用权证及市场经营方面遇到的困难,在最短时间内开工经营。两家承包业主感激地说:“有了董书记,这下致富有奔头了。”董义章摆摆手说:“你们不要谢我,要感谢*的扶贫致富好*策。今后,你们不光要自己致富,还要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奔小康。”两位承包业主没有辜负董义章的期望,很快发展了养殖产业,并将村里全部闲散劳动力吸纳到养殖场务工,有效带动了村民增收。
驻村两年多来,在他的带领下,小泡子村全部实现脱贫,村域经济得到长足发展,居民人均稳定收入达到三万多元。
02
让家乡的大海
飞出渔家人欢乐幸福的歌声
“哎呀来呀,天蓝蓝呀,海蓝蓝呀;渔家乐呀,耍大欢呀,同心干呀。呼呵嗨呦。”——长海号子
大海涨潮小海满。小泡子渔村有钱了,乡亲们享受到了经济发展的实惠,丰富村民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也提上了董义章的工作议程。
他提出:“渔村经济要扶贫,精神文化生活也要扶贫,不能只富口袋不富脑袋。要把活跃海岛渔村文化生活作为一个章节重点体现出来。”
于是,村里投资20多万元建成了村老年文体活动中心,建设了供村民休闲的休闲公园、健身广场、环海景观带,村民们过上了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每年正月十三,是长海县渔家的传统习俗海灯节,寄托着渔民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过去,渔民们都是烧香祈福拜海神娘娘,把村里的环境搞得乌烟瘴气。董义章在村民代表大会上说:“我们祈福奔小康,要讲文明小康生活,要天蓝蓝、海蓝蓝,不能把渔村折腾成脏兮兮的样子,让老祖宗骂我们败家子。”他建议,要办个“海神娘娘文化旅游节”,搞健康向上的、富有渔家新时代新生活特点的新文化习俗。
在他的大力倡导推动下,一支全部由村民组成的60多人的秧歌队伍建立起来了。首次亮相,就吸引了城里村外数百人观看,还破天荒上了长海县的电视台专题节目。这下子,村民们可抖起来了,渔村文化旅游活动越搞越红火。每当渔闲时节,村里天天热闹非凡,白天,扭秧歌的、说评书的、唱二人转的、剪彩纸扎渔灯的、大合唱的,到处洋溢着渔村新生活的欢声笑语;夜幕降临,海面上五彩斑斓,各式各样的渔灯星星点点;天空上绽放的礼花,映衬着渔家儿女幸福的笑脸。董义章笑着告诉记者:“这些热闹可都不是白看的,如今,光村旅游文化节这一项,家家户户都是赚的盆满钵满呢。”
下一步,董义章还要大力开发渔村旅游饮食文化,办更多的“渔家乐”家庭饭庄,将大海的馈赠直接搬上餐桌,“让家乡大海里飞出渔家人欢乐幸福的歌声。”
03
降低风险就是保卫家园
不能让乡亲们辛辛苦苦积攒的财富
被灾害打了水漂
“哎上来呀,起大潮啊,快打锚啊;防风险啊,要牢靠呀,干得好呀。呼呵嗨呦。”——长海号子
风险意识,是海岛人与生俱来的基因。董义章身上同样不缺少这样的基因。自从他担任了小泡子村驻村第一书记,这种风险意识更是十分强烈。
小泡子村凭海临风,资源优势明显,但风险也相应突出。每到台风季节,经常面临道路泥泞、码头被毁、浮筏养殖区域受灾等严重自然灾害风险的威胁。董义章驻村后,动员组建了村级海上救援救灾志愿服务队,常年坚持对海上风险和村民遇险等突发事件进行应对救援工作,先后处置了近百次海上风险和村民险情,保护了大量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年,是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卫生整治关键年。董义章把“美丽乡村”建设与防范风险工作并在一起来抓,对全村险区险段险情进行全面排查,综合治理,组织全村*员群众对山顶、沟渠、海滩等沉积多年的垃圾进行了彻底清理。先后清理出余吨垃圾,疏通余米河沟,修复了余米污水管路。并组织重新修订了《村规民约》、签订《门前三包协议》,建立健全环境整治长效机制。
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了人们的正常生活。由于海岛地理位置特殊,董义章深知“一旦发生疫情,那全岛都可能危险”。
董义章反应十分迅速,第一时间召开村“两委成员”及村民组长参加的疫情防控工作会议,成立领导小组、建立应急机制,明确责任分工,细化了防控内容和措施方法,制定《小泡子村新型冠状病*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为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了有力保障。他还主动放弃春节假期,积极排查外来进岛人员,发放居家隔离告知书、每天对其住所进行消*杀菌、提供必要的生活服务。
自2月10日以来,根据上级“防指”工作要求进行全村封闭式管理,对22个路段进行封路设卡,招募志愿者66人,印发通行证张,对外来人员和车辆进行跟踪登记管理,做到“内防扩散外防输出”,控制住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
同时,董义章还安排工作人员对辖区内公共场所和公厕进行定时定点消*,消*面积0多平方米;发放告知书余份、悬挂宣传条幅6幅、张贴防控疫情科普画报30余张;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