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狗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岁月留痕我与作家阎雪君的人生情怀
TUhjnbcbe - 2021/2/6 16:40:00

人的一生中,做自己想做的事并成功了,将会无比幸福......癸巳年腊月,偶尔机会翻阅《中国金融文学》,得知阎雪君已是中国金融作家协会主席,中国金融文学杂志社掌门人了,让人心头一热,他成功了,这可是他人生经历的思想和与艺术的结晶。因熟悉不过他,连续几个晚上在我心底多年的回忆也一一展开,兴奋的心情,如潮水般地一波一波的涌来,我的思绪一下子回放到二十年前,我俩相识与工作的岁月长河中......雪君于我,亦相亦友。相,是我俩相识在年春,这二十年一路走来犹如陈年老酒醇香无比,甜美无比;友,是他谦虚和蔼,诚实机灵,与我朝夕相处,情投意合,兄弟相称。记得,那是他刚从阳高县委宣传部调县农业银行办公室从事文秘宣传工作,我在支行金融研究室,也是全国唯一一家县级单位设有的机构,编制也最少,只我一人。由于工作关系,我常叫他帮忙,并求助调研写作方面的一些技巧,自然就熟了。记得很清,在他的办公桌上写字板下放有一张油画《父亲》的肖像,格外耀眼,是它最先引发着我的视觉与心灵的震撼。一天,我问雪君,你为啥摆放这张油画,他说:“罗中立创作的《父亲》油画,具有中国农民代表性符号,这个父亲不仅是罗中立的,也是我的父亲。”“你瞧,古铜色的脸上象刀刻一样的皱纹,千沟万壑,犁把似的手耕耘出多少粮食,流下多少汗和血,粒粒皆辛苦。”“我是一个农民的儿子,自幼在乡下深感‘农’字的艰辛,每当看到父母与乡亲们从火烧般的田野归来,背上那被汗水反复渗透成一块块白色盐渍.......在我幼小的心灵里顷刻间会产生出一种崇高的责任感。”长大成人,走上社会,雪君把这张油画一直珍贵完美的存放着,走到哪里都是那样认真。也就是那天,我从他的眼神里透视出一个信息,似乎画家罗中立与他写文学有着一种不可分割的关系,那个勤劳、朴实、善良、贫穷的老农形象,一直在他心中燃烧、呐喊、升华、梦想、期盼........继而年他的文学作品《金色麦穗的希望》,发表在《金融时报》上,也是我接触到他反映农村金融的一个上乘作品。读后,让人感受至深,荡气回肠。作品塑造的是“一群扛着‘金色麦穗’的土财神,要进城干番事业。这群‘土财神’便是古城大同农行人。”用作者的话说“就是这些‘土财神’,‘土’的掉渣的‘泥腿子’凭着它特有的勇气、诚挚、踏实,在城市里要站稳脚跟,干出大事业。”可见,作者在基层体验生活至深,要不是不会描写出那样精彩的语言。如写初进城那段,“农行人头顶高粱花,脚踩*泥巴,看惯了田野村落,望着这茫茫楼群人海,瞪着山鹰一样的眼睛,急切地寻览着,瞅准目标,便凌空展翅......”写的动人心弦,形象真切。又如写农行班子视察归来,在他的笔下,“站在郊外高楼的晾台上,望着城乡迥异的景致,众人胸中忽然涌起一种‘左手一指是太行’,‘右手一指是吕梁’的豪情。不是吗?左手一指是自己农村的领地,右手一指是城市开辟来的阵地;一面是一望无垠的碧野,一面是繁华喧啸的都市,处处闪现着耀眼的金色麦穗......”非常动听,极富有张力,让人读了有惊心动魄的艺术之感。还有“一头连着农村,一头系住城市,一手拉着农民是‘本家’,一手牵着城市是‘内亲’,结尾:这里是一个繁华的世界......”写出了麦穗的希望。年,他的《石行长小传》报告文学发表后,在社会广泛流传阅读,引起金融业的

1
查看完整版本: 岁月留痕我与作家阎雪君的人生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