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和涉江一起行路中国吧~
请输入标题abcdefg
福州
巍巍闽都,有福之州,千年前,祖先们从这里劈浪斩波,走向海洋。
人们说,毕业就是下海,过了今天,你就下海了,明天是什么样子,谁也无法说。
但时间会回答成长,成长会回答梦想,梦想会回答生活,生活会回答你我的模样。
没有比福州更适合毕业旅行的地方了。邀上你的好朋友们,你爱的男孩女孩,走一趟福州,因为有些风景,只在此刻。
我也是在福州海边,才突然明白:“人生就会有那么一次:在你一放手,一转身的那一刹那,有的事情就完全改变了。太阳落下去,而在它重新升起以前,有些人,就从此和你永诀了。”
——涉江年5月24日
记于福州南澳海滩
福州我要向你借一朵浪花
还有说不完的话
风催着我们出发
把笑和泪都留下
留在这一年的夏
对于未来的想法
有太多疑问没有回答
关于面包和理想
还有平凡和伟大
那就这样出发
再见吧和我一样匆忙的人啊
6月,分手的季节,告别校园,父母,熟悉的生活,走上社会,哪怕笨小孩,此时,也该学会独自猎捕。
我母亲很喜欢看动物世界,特别是非洲的,我记得在央视10套的纪录片里,有一幕,在挨过绝望的冬天之后,小猎豹终于要告别妈妈,独自寻找猎物,猎豹妈妈站在峭壁上,望着小猎豹走远,然后她继续往高处爬,大概爬的越高,就能看的更远,能目送他更久。悬崖峭壁的石子被她踩的哗啦啦往下掉,却丝毫没有停下来的意思,小猎豹起先一步三回头,然后箭步一般的消失在了镜头里。
我想他还并不知道在冬天里,猎豹妈妈为了守护领地,赶走了多少觊觎的野兽,最后一次,一只比她强壮地多的年轻猎豹还打伤了她,她只是勉强保住了领土,谁也不知道下一个冬天会怎样?
幸好此刻,小猎豹眼里是生机盎然,是肆意驰骋的大千世界。
有时候我就想,刚毕业那阵孤身闯北京,是我自己想走,还是生命的本能,不得不走。总之,我走了,年少轻狂,总以为天下事,无可不为。像极了那只小豹子。
人们说,毕业就是下海,过了今天,你就下海了,明天是什么样子,谁也无法说。如今,我是否长成我想要的模样,我不知道,眼泪总是迷蒙我的方向。
南澳海滩夕阳/摄?涉江
但就像歌词说的,时间会回答成长,成长会回答梦想,梦想会回答生活,生活会回答你我的模样。
如今,任性的我,告别北京,一路从绍兴到宁波到舟山,从台州到泉州,到福州,其实,福州这个城市过去我没有什么印象,只知道郑成功在这里收复琉球,几乎全部的认知都来自于《明朝那些事》。
这一趟旅行只是沿海,并没有说一定要去哪个城市,有时候就是随便地图找一找,福州越入眼帘的时候,只是想着这里的造船业很发达,适合出海,福建人又很会做生意,感觉很适合毕业旅行,因为或许能给“下海”的我们,提供一些乘风破浪的“工具”,我如此想,便来了,努力寻找一些痕迹,一些故事。
郑和:悲剧的开端是荣耀的起点
福州的故事,离不开海洋,离不开征服,那是一种蓬勃的生命力,带动那些靠近它的人,生出一副铮铮傲骨。
郑和七次下西洋,带着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船只队伍,在福州太平港驻泊候风,扬帆起航,拉开了大航海的序幕。
大航海时期明战船,中间为太平公主号,曾号称要横渡太平洋
/摄?涉江
郑和究竟何许人,明朝最伟大的大太监,当年明月说:伟大这个词用在郑和身上是绝对不过分的。他不是皇亲国戚,也没有显赫家世,仅仅只靠自己的努力和智慧成就一段中国人的海上传奇。
在郑和之前,中国历史上有无数的王侯将相,在他之后也还会有很多,但郑和只有一个。
就这样一个熟知大海的人却并不是出生在海边,他出身在一个离海很遥远的地方,那是遥远的边陲云南,一个普通的伊斯兰教家庭,而在所有伊斯兰教徒心中都有一个伟大的愿望——去圣城麦加朝圣。郑和从小也被种下这样一颗种子。
麦加座落在如今的沙特阿拉伯,在沙特西部赛拉特山区一条狭窄的山谷里。那里距离云南何止十万八千里,所以郑和从小习武,刻苦学习航海知识,希望有朝一日能走一走父亲口中那朝圣途中破浪远航、跋山涉水的惊险历程,亲眼看一看异国他乡的奇闻美事。
麦加俯瞰/摄?网络
可是世间之事,总在我们以为万无一失的时候,来上当头一棒。公元年明太祖朱元璋下令远征,一举平定云南,对明朝*府和朱元璋来说,这不过是数次远征中的一次,但对于郑和来说,却是灭顶之灾,11岁的他成为战俘,而时代对他更残忍的地方在于,那个时代对儿童战俘会实行阉割。
一时间,似乎所有的梦想似乎都离他远去了,但历史无数次告诉我们,悲剧的开端,往往也是荣耀的起点。
悲剧,还是荣耀,只取决于你,取决于你是否坚强。
郑和如何在战场上浴血,如何在*事上展露才华,如何助朱棣登上王座,自不必多言,而我最要讲的二十多年以后,他对海洋的梦想,丝毫未减。
而他终于等到了一个机会,明成祖朱棣把一个历史上从没有人做过的事情交给了郑和。
福州海面/摄?涉江
公元年7月11日,郑和在福建五虎门启航,开始了中国最伟大的远航征程,郑和站在船头,看着被誉为无敌舰队的船只队伍,自幼年向往的大海就出现在眼前,等着他去征服,一段伟大的历程,扬帆起航。
在福州有很多特色博物馆,船只博物馆是我最喜欢的,一路走下来,好像历史都在眼前。除了郑和的故事,中国大陆第一次与琉球的联系也是在福州,在福州也出现过许多次的海战,包括郑成功大败荷兰舰队,收复台湾。
当时光走到近代,更多的故事,出现在三坊七巷,那是比北京胡同更有生趣的地方。
三坊七巷:历史和现代的交织
在福州浪荡了几天,我发现近现代叫得上名字的历史名人多多少少都能和福州扯上点关系。或许因为它和琉球的关系,或许因为它靠海,或许因为它经商,或许这里人杰地灵,总之,一代又一代的名人志士奔赴这里,留下足迹。
三坊七巷/摄?涉江
福州有一片老街区,三坊七巷,说是老街似乎又不准确,它是百年前的城市市中心,名人聚集地,几乎所有近现代历史上与福州有关的名人都在这里居住过,最熟悉的虎门销烟林则徐、翻译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严复,中学课本登过“与妻书”的林觉民。
林觉民故居是我第一个去的地方,大家可能更熟悉他的侄女林徽因。林觉民又是何人?一个在起义后被抓他的清朝水师提督李准誉为“面貌如玉,心肠如铁,心地光明如雪,称得上奇男子”的男人。
在林觉民故居,我看到一封信《与妻书》,那是在高中课本里曾今被感动过的文字。如今再读,只是读到第一句,便泪流满面:
《与妻书》
“意映卿卿如晤:
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
惊天地泣*神,大概说的就是林觉民的《与妻书》吧,但那时高中的我们,还不谙世事却以为什么都懂,以为世上最大的邪恶是不分青红皂白的年级主任,以为最大的烦恼是罗里吧嗦的父母,以为爱情就是一定要在一起的韩剧,很难理解这位群热血男儿对妻子的深情厚谊,更不能完全理解其中的矛盾与挣扎,缠绵与决绝。
如今在他的故居重新看到,好像感觉完全不一样了,那一字一句里,是含着血泪的不舍和爱。
”初婚三四个月,适东之望日前后,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吾与汝并肩携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语?和情不诉?”
我想再林觉民最后的时刻,他一定很留恋妻子在身边低低切切的小美好,但社会病了,大约因为不忍心有一天看到最爱的人在这邪恶的世道死去,所以要用自己的生命换一个干净的世界给她吧。
“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我勇于就死地也。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诚信快意,几家能彀。”
一句:我最爱你啊,也就是爱你的这一意念,促使我勇敢地去死呀。真的是戳中泪点,太好哭了。
这都是什么神仙爱情,不过这位24岁英勇就义的奇男子,一生不负天下人,却独独负一人而已。林觉民死时,他的妻子身怀六甲,在生外孩子后,便抑郁而终。
她不明白他的苦心吗?大底是明白的吧,只是还是选择了追随他而去。
《与妻书》不仅在大陆,在台湾和香港的课本都有这一篇,我想无论设么样的社会,对爱的感知都是一样的。
三坊七巷/摄?涉江
福州的名人还有冰心,冰心和林家的故事又是另一段传说,当年林觉民被捕,其养父带着家眷慌忙变卖宅邸搬家躲难,而当时买下林家老宅的人叫谢銮恩,他带着他11岁的孙女一同搬了进来,孙女叫谢婉莹,也就是冰心。
在三坊七巷,这里的每一个老宅子都好像穿越了时间和空间,把偌大的历史羁绊抛在你面前,而它的缘分还在继续向遥远的未来延展。
在三坊七巷还有一个人我想聊一聊,是我年幼时的翻译家梦想上的灵*导师,林纾。
三坊七巷状元府/摄?涉江
因为读书的时候,英语特别差,但是语文特别好,有一天一篇关于梦想的英文作文,我写道想当文学翻译家,被老师无情的嘲笑了,于是各种查找资料,终于让我知道不会外文,也能当翻译家的林纾前辈。为此,还特意写了一封信给老师,辩驳我当翻译是有据可循的,有史可考的。
林纾一门外语不懂,却翻译了多部小说,而且都是译成古文,有人说他不配当翻译,也有人说他的译文独到之处,甚至能补齐原作不足,有些译作甚至远胜原作,说开启了晚清小说的昌盛也不为过。
反倒是在白话文盛行的今天,好多人抱怨,不喜欢看外国小说,总觉得get不到他们的笑点和哭点。总感觉有些翻译,哪管你行文漂不漂亮,贴合原著才是最重要的,以至于让许多想看外文小说的人被挡在门外,又是另外一种遗憾。
我想如果林纾懂外语或许也会被原文掣肘,从而削弱林译独有的美感。
讲个小故事,大家都爱大侦探福尔摩斯,很少人知道福尔摩斯的英文是Holmes,请仔细读两遍,或者去百度,告诉我音译出来是什么?好像怎么也译不出福尔摩斯,比起荷尔摩斯,胡尔摩斯,霍姆斯,有没有觉得还是福尔摩斯更正派一点。
这当然是个玩笑了,举个正经的例子,外国人写小说特别爱直接用主角名字,又不是写传记,真的跟中国文化有悖,所以林纾的翻译遇到直接用主角名字的小说,几乎全部改了,你想象一下你去书店,如果书名都叫《张三》《李四》《王翠花》,总觉得哪里不太正经啊,在那个对外国作品还知之甚少的年代,《唐吉诃德》不翻译成《魔侠传》,估计很难有人去看。
《格列佛游记》相信很多人看过它改编的电影,想象力之大胆,林纾翻译为《海外轩渠录》,什么叫《轩渠录》,这是一本宋代笑话集,文人墨客茶余饭后都读过的。《海外轩渠录》,是不是瞬间拉近了和国人的距离,其实,很多时候他把自己的感受和内容翻译进了文字里。
我最喜欢的是《黑奴吁天录》也就是《汤姆叔叔的小屋》,也被其他人译作《汤姆大伯的小屋》,感觉只有林纾翻译到了精髓。还有《天方夜谭》《孤星泪》《钟乳骷髅》等等原作叫啥名我就不一一说了,总之打开了另一扇看外国作品的门,确实有意思。
如果说好的翻译应该能够引导读者去进一步认识原作,而不是停留于此,我想,林纾做到了。
还有许许多多名人都曾在三坊七巷居住,当然,这里也有数不清的美食,马蹄糕,鲨鱼汤,生煎,酱牛肉,各种吃一周都不带重样的海鲜粉。他们共同构成了福州的历史之源。
滑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