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hjnbcbe - 2021/1/28 11:44:00
内容提要:南北朝时期,徐州经历了从隶属于南方到隶属于北方的巨大变化,这在文化上亦有所反映,尤其表现在墓葬随葬陶俑方面。通过对徐州南北朝墓葬及陶俑发现情况的概括总结,分析可知徐州地区南北朝陶俑特点的转变和演化大致可分为东晋刘宋、北魏和北齐三个阶段。同时,物质材料变化所涉及的历史背景,指示出陶俑形象的转变与徐州在南北朝时期*治地位的升降变化存在紧密的关联。江苏徐州自古以来是中国南北文化的交汇之地。南北朝时期,徐州经历了从隶属于南方到隶属于北方的巨大变化,这在文化上亦有所反映。徐州地区陆续发掘了若干座南北朝时期的墓葬,尽管数量不够多、内容也不很丰富,但已经能够说明一些比较重要的问题,特别是其中随葬的陶俑蕴含诸多信息,值得着重讨论。一、徐州地区南北朝墓葬及陶俑发现简况徐州地区发现南北朝墓葬的数量颇难统计,有些墓葬材料没有公布,有些墓葬的年代不能完全肯定,这里只能列举公开报道和展示的材料,它们是徐州内华、三官庙、东甸子、石桥、楚岳山庄、狮子山等地的墓葬。徐州内华墓有两座,但被严重破坏。墓葬用几何形花纹砖砌成。简报虽没有给出平面图,但报道说有前室、南北耳室,主室被破坏,看来是前室带两个耳室的前后室墓。从墓中抢救出来的主要是一批陶俑和陶动物俑。陶俑有男俑9、女俑2、象奴俑1,男俑头1件,陶动物俑有马3、牛3、猪1件(图一)。徐州三官庙北魏墓材料未见正式公布,目前所知者有陶执拂俑1(图二)、陶执剑俑1、陶骆驼俑1件。徐州狮子山北朝墓葬资料未见正式公布,目前在书刊上可以见到的有当属于北魏而不是北齐时期的文吏俑2、女侍俑1,陶骆驼俑1件(图三);属于北齐时期的陶武士俑、鼓吹俑、文吏俑共8件(图四);瓷器有盘口壶、罐。狮子山北朝墓尚有其他发现,文物现藏于徐州狮子山兵马俑博物馆。以徐州狮子山M08为例,陶俑有头戴小风帽或小冠的陶男立俑(图五︰1),头梳双髻的女侍俑(图五︰2);头戴鸡冠帽的镇墓兽(图五︰3);陶动物有骆驼、牛、马、狗、鸡、鸭;模型明器有陶磨、灶;陶瓷器有陶盘口壶、果盒、魁、盏托、青瓷莲瓣纹罐、盘口壶;还有“吉”字铭铜镜、“永安五铢”铭铜钱若干。永安五铢系北魏孝庄帝永安二年(年)铸造的铜钱,墓葬年代当在此年之后。徐州东甸子北齐墓有两座,都遭到破坏,但结构基本清楚,都是凸字形砖室墓,用几何纹、几何纹与莲花组合的花纹砖砌成。1号墓随葬品主要是陶俑、陶动物和陶瓷器。其中陶俑共36件,包括陶镇墓武士俑2件,男仪仗俑、武士俑、侍俑共30件,女侍俑、劳作俑共4件(图六);陶动物有鸡2、猪2、狗3、马1、骆驼1、羊1件;模型明器有陶井1、磨1、灶1、仓1、碓1件。日用陶瓷器有陶罐1、瓷碗12、虎子1、唾壶1、鸡首壶1、壶盖1、细颈瓶1、洗1件。还有石猪2件,“常平五铢”铜钱6枚。2号墓陶俑共15件,包括陶镇墓武士俑2件,男仪仗俑、武士俑、侍从俑共10件,女双髻俑、骑马俑共3件(图七)。陶动物有鸡1、骆驼1、牛1、羊1件;模型明器有井1件;日用瓷器有鸡首壶1、碗3件;还有铁镜1件、“常平五铢”铜钱7枚。徐州石桥北齐墓是凸字形砖室墓,用几何纹和莲花纹砖砌成。随葬品有陶动物猪1件;日用陶瓷器有陶罐1、杯1、瓷罐1、碗1件;还有石猪3、铜镜1、铁镜1、银簪1件,“常平五铢”铜钱3枚。徐州楚岳山庄北齐墓是凸字形砖室墓,用几何纹和莲花纹砖砌成。随葬品之中,有陶男侍卫俑2、女侍俑5件(图八);陶动物有马1、牛6、猪3、鸡3、兽头禽身俑2件;模型明器有仓2、灶1、磨3、牛车1、刀俎1件;日用陶瓷器有陶罐3、碗2、盅2、盆1、瓷碗1件;还有铜簪1、铜环1、金扣1件,“五铢”铜钱4枚。徐州地区南北朝考古发现虽然不是很多,但在徐州地区的分布范围较广,随葬品的年代跨度从北魏到北齐乃至隋初,文化面貌相当复杂,具有相当高的学术价值,下面即作简单讨论。二、从陶俑看徐州地区南北朝墓葬的演化轨迹徐州地区的南北朝陶俑比较清晰地揭示了其墓葬特点的转变和演化路径,大致可分为东晋刘宋—北魏—北齐三个阶段。能够体现东晋刘宋时期特点的是徐州内华墓。徐州内华墓发掘简报以《徐州内华发现南北朝陶俑》命名,在简报正文中交代了相关依据:“这批俑中,男俑I式、II式,个体较小,着帽或戴小冠,上着右衽紧身短衣,下着裙,正面双腿间有一竖向凹槽,俑下半部作喇叭口状,其风格与南京新宁砖瓦厂、北郊合班村及北郊东晋墓等所出陶俑一致。……据此我们认为内华出土的这批陶俑的时代应在东晋占据徐州时期或稍晚,但不会晚至北朝后期东魏、北齐时。”简报将内华墓文化属性主要归之于南方是有见地的,但在墓葬时间上留下了豁口。简报将内华墓时代下限设定在东魏北齐之前,也就是包括了刘宋、北魏平城时代和北魏洛阳时代,需指出的是,刘宋时期完全可能,北魏平城时代不太可能,北魏洛阳时代几乎不可能,但可能就是将时代下延到北魏才促使简报直接以“南北朝陶俑”命名。与简报所列举的南京新宁砖瓦厂、北郊合班村及北郊东晋墓相比,与内华墓陶俑特点比较接近的还有南京刘宋明昙憘墓。内华墓所出作牵引状的男俑、身材较矮的笼手男俑与明昙憘墓所出者(图九)服饰有别而形态相似。明昙憘墓葬的年代为刘宋元徽二年(年),这已届刘宋晚期了。这两种陶俑的服饰与其他陶俑都相似,是南京东晋墓葬出土陶俑中的常见服饰,其中的小冠实际上在汉代就存在,只是汉代常在小冠外再罩一个“帽子”而已,可见这种服饰从汉代到东晋刘宋具有延续性。但这种服饰与大同、洛阳,包括下面将要涉及的徐州出土北魏陶俑服饰差异甚大,这决定了内华墓葬只能属于刘宋而不是北魏,其年代自然与北魏无涉。简报没有对内华墓陶俑与北魏墓的相似性加以举证,那出于何故而必欲与北魏发生关系?这当与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