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纣力敌万夫,屠熊搏虎,有盖世雄才。为什么能凶残*绝冠古今?因为被千年妖狐迷住本性。
所谓:纵欲者招魔。妖魔不是凭空生,而是源于商纣无限放纵人的魔性,纵色欲之心,亵渎神灵,制炮烙之刑止谏诤口,杀妻诛子灭人伦宗庙,杀诸侯失信天下。造露台敛天下资财,欺辱臣妻无廉耻心,以玩赏娱乐残虐生命,剔孕妇之胎,割童男肾命作羹汤,绝万姓嗣脉。
商纣集古今罪孽,为后人留下千古借鉴。人不可行恶纵欲,逆天理,灭人性。恶贯如商纣,最后招来妖魔。
世人败德纵欲,妖魔必重来。
六、人神谁敢轻誓言申公豹本是昆仑修行之士,因嫉妒心而挑拨截教和阐教,在师尊面前立下重誓,违背誓言填北海之眼。殷郊、殷洪是纣王之子,负昆仑道家救命之恩,忘杀母惨痛之恨,不听师尊苦心嘱托,逆天而行,助纣为虐,殷郊、殷洪双双立重誓,而两人却都受申公豹挑拨,最后违背誓言,一个太极图上化飞灰,一个夹于山下受梨锄。
一部《封神演义》,就有多处立*誓不兑现誓言,难逃因果的故事,后人在誓言面前需要再深思。
天神如此,何况是人。
七、人身难得
截教、阐教纷争源于有道摧无道,应一千五百年人神之劫,商天数已尽,周武当兴,而上界分歧的关键可能还有动物能否修成正果。
截教门人多有动物修行,得天地灵性,然而动物不能修成正果,恰逢劫数,很多截教门人不能守住心性,被打回原形,千年道行毁于一旦。
乌云仙化为金鳖被西方准提道人钓往西方八德池,虬首仙被打成青毛狮子成为文殊广发天尊的坐骑,灵牙仙被打成白象被普贤道人所收,金光仙被慈航道人打回金毛犼,龟灵圣母被打回乌龟的原形,等等。
野畜类也有修练有成者,梅山有七怪,他们是白猿、猪、羊、牛、狗、羊、蛇、蜈蚣等七种畜类,修练而成。而正因为动物不能修成正果,他们才会在武王伐纣时,耐不住寂寞,出山求功名,一场大战,七怪被诛杀。
动物不允许修成正果,即便修持千年,总有劫难。通天教主、元始天尊、老子和西方教主大会万仙阵中,天数使然,也应了动物不易修成正果的天理。
上天悲悯,修行不易,根基不一,道行有深浅,各有归宿。三大士收三坐骑后大兴释教,孔宣大明王等随准提道人去西方世界,封神榜上有名者,归路不一,以慰苦修。
千百年来,得人身难,动物修成正果比人身修行更难,封神榜中用多少生命的故事给了人们一个形象的诠释。
八、申公豹的嫉妒心申公豹认为姜子牙道术不如他,无名生出嫉妒之心,嫉妒子牙能去封神,他神通广大,他为什么不能。就是因为这颗心,开始戏弄姜子牙,被南极仙翁惩罚,不思悔改,不断挑拨截教阐教之间的矛盾,导致无数修行之士死于商周之杀伐。发*誓,违誓言,最后被填北海眼。
《封神演义》中的劫难定数,有一个起因就是申公豹的嫉妒之心。可见修行者的嫉妒之心,多么可怕,是导致无边罪恶的一个开始。
古人用申公豹之心警惕修行者的嫉妒,不去嫉妒之心,修行绝对不能得正果。
九、法器、坐骑和道术*飞虎坐骑五色神牛,姜子牙坐骑四不像,闻太师坐骑黑麒麟,哼哈二将坐骑金睛兽,云霄仙子和龙吉公主坐骑青鸾,赵公明坐骑黑虎,道德真君的坐骑云霞兽。
姜子牙有法器打神鞭,杏*旗,哪吒脚蹬烽火轮,手执乾坤圈,赵公明用定海珠、缚龙索,琼霄、碧霄、云霄娘娘有混元金斗和金铰剪,金咤用遁龙柱,接引道人有十二品金莲,接引宝幡,通天教主有六*幡,诛仙剑,女娲娘娘有江山社稷图,陆压有钉头七剑书,广成子有番天印,赤精子有阴阳镜,燃灯道人有乾坤尺,灵柩灯,韦护有降魔杵。等等。
《封神演义》中的道术让人眼花缭乱,三头六臂、八九玄功、五行遁术、奇门遁、五色神光、千里眼、顺风耳,等等。
历史任何一部神魔小说,哪部小说能有如此瑰奇,神异的想象力,能将神仙世界的法器、坐骑、道术描写的这样详尽和多彩,不仅仅是文人想象的问题,还需作者具备很深的道家学识和素养,才有可能写出这样的器物和功能,让中国人对这些修行界神秘的术语耳熟能详,将丰富的神传因素留给后人,给最后的时代留下必需的文化。
十、中华是众生首选土地
世界上任何一部书籍,没有表达过这样的内涵:古老的中华文明,渊源流长,沧桑久远,人神众生,天地各界,来凡尘的首选之地是中华,在中华结缘后,转生到世界各地,奠定人类的道德文化。大全法弟子都知道过去的这个天机,而古代的书籍中,只有在《封神演义》中出现过类似的描述。
拘留孙入释教成佛,文殊广法天尊后成佛教文殊菩萨,普贤道人后成普贤菩萨,慈航道人后成观世音菩萨,西方教主收孔雀大明王,长耳定光仙,诸多与释教有缘之士,等等。
商周更替,正邪难分,截教阐教之争致使道行高深之士遭杀身之劫,有缘者不在封神榜上,与西方教结缘,继续修行。
学佛者,学道者,诸多法门,可学道后入佛,同样,学佛者亦可以入道,要看缘份,要看自己的选择。东方文明早于西方文明,很多有缘之士,红尘之人,先在中华结下缘,后在西方成就功业。
封神榜里的故事,真实性不论,却透露出独特信息,中国这片土地,历史久远,人口众多,山川壮丽,神传文化最系统,最丰富,为众生的首选之地,或许还隐藏更多更多不为人知的天机!
十一、殷郊殷洪抉择两难古代帝王以国为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而王公贵胄,成汤殷姓子孙,逢家国剧变,作何选择?殷氏兄弟遭遇母亲惨死,父君诛杀亲子,颠沛流离,受道家昆仑救命之恩,传武艺于名山,本应顺天伐罪,却在君亲富贵和天理天命之间,选择前者。
忠于君亲,不等于忠于成汤宗庙。殷郊殷洪两兄弟背弃大忠而择小孝,发下重誓却敢违背,一个化为飞灰,一个梨锄致死,应验了因果不虚,演绎了君王之子在新旧更替,天命和亲族之间的矛盾选择,为后世人留下惨痛教训。
十二、佛家,道家,奇门
道家是修行,佛家是修行,奇门也是修行,这样的内涵在这部小说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封神演义中一气化三清的老子,是道家之神,封神演义写的是天上之神,八百年之后下世留下五千言《道德经》的那个老子是神以人身来。
道家传承渊源流长,女娲娘娘是神州造人类之神,三皇五帝开创史前文化,伏羲画八卦,神农尝百草,仓颉造字,*帝和众臣子白日飞升,大禹治水,这些人物在封神演义中都是道家之神。
接引道人和准提道人,都是先在道家修行,阐教中的慈航道人后为观世音菩萨,文殊广法天尊后为文殊菩萨,普贤真人后为普贤菩萨,燃灯道人后为燃灯古佛。
是不是真实不重要,小说本来就是虚构的,关键是通过这样的描写渗透出中土之地,中土之人,中土修行人与西方教的渊源关系,渗透出释教和道家的渊源。
奇门独立于道家和佛家,修成后为无拘无束散仙。《封神演义》中的陆压开篇就讲:不在三教中,不在极乐地,不归人王管,不服地府中。潇潇自在任我游,自自在在散圣仙。更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