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贞观二年①,京师旱,蝗虫大起。太宗入苑②视禾,见蝗虫,掇③数枚而咒曰:“人以谷为命,而汝食之,是害于百姓。百姓有过,在予一人④。尔其⑤有灵,但当蚀我心,无害百姓。”将吞之,左右遽⑥谏⑦曰:“恐成疾,不可!”太宗曰:“所冀⑧移灾朕躬⑨,何疾之避?”遂⑩吞之。注释贞观二年:即公元68年。贞观,唐太宗的年号。
苑:古代帝王游玩、打猎和躬耕的园林。
掇:抓取。
予一人:古代帝王的自称。
其:如果。
遽:立刻。
谏:规劝。
冀:希望。
躬:自身。
遂:于是。
译文贞观二年,京城长安大旱,蝗虫大量孳生。唐太宗进入园林查看粮食的情况,看到有蝗虫,捉了几只咒骂道:“百姓把粮食当作身家性命,而你吃了粮食,这对百姓有害。百姓有罪,那些罪过全部算在我身上。你如果真的有灵的话,你就吃我的心吧,不要再害百姓了。”唐太宗准备把蝗虫吞下去,周围的人急忙劝阻道:"恐怕吃了要生病的,不能吃啊!”唐太宗说道:“我所希望的就是把百姓的灾难转移到我身上,为什么要逃避疾病呢?”于是就把蝗虫吞了。
文化常识说“京师”:历朝历代都有国都,那是帝王朝*的地方。一般称“都”,如“唐都于长安”。亦称“京师”、“京”、“京城”、“帝京”、“国”等。上文中的“京师旱,蝗虫大起”,意思是都城发生旱灾,蝗虫大量孳生。又如,《岳阳楼记》:“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去国”即离开国都。《左传》上多见“国人”,实际上应指国都的人,而非全国百姓。
人物介绍李世民:(年—年),陇西狄道(今甘肃省临洮县)人。唐朝第二位皇帝(66—年在位),*治家、战略家、*事家、诗人。
李世民聪明果断,擅长骑射。少年从*,曾往雁门关解救隋炀帝。唐朝建立后,领兵平定薛仁杲、刘武周等割据势力,为唐朝的建立与统一立下赫赫战功,拜天策上将,封秦王。
武德九年六月初四日(66年7月日),发动“玄武门之变”,册立为皇太子。八月初九日,唐高祖李渊退位,李世民即皇帝位,年号贞观,开创了“贞观之治”。
李世民对外开疆拓土,执行夷汉一家的*策,与北方地区各民族融洽相处,获得尊号“天可汗”,为唐朝后来一百多年的盛世局面奠定重要基础。
出处唐·吴兢《贞观*要》
启发与借鉴唐太宗在蝗灾面前的行为,将唐太宗愿为人民承载灾难的勇气,和坚决消灭蝗虫的决心体现得淋漓尽致,也将一个国家的君王的形象烘托的高大伟岸。在国家有难之际,唐太宗首先想到的是人民,担忧的是民生,无怪乎当时的百姓对唐太宗如此的爱戴了!
唐太宗是唐朝的第二位皇帝,在他的统治下,唐朝民风开化,经济繁荣,各民族融洽。直到今天,我们提及他的“贞观之治”都不免感叹当时的盛况。而唐朝之所以能如此昌盛,与李世民爱民如子是息息相关的。
/每日文言文回顾/陆绩怀橘李密侍奉祖母*香温席弥子瑕失宠直躬者盗名赵襄王学御哑孝子口诵掌船法项籍不肯竟学季札赠剑范式守信范仲淹有志于天下邴原泣学王冕少时曹彬攻金陵荀巨伯远看友人疾陶母责子田忌赛马诸葛恪得驴于令仪诲人关羽刮骨疗*勤训齐桓公登门访士萧何远虑法不赦故人鲁恭治中牢李泰伯改字韩琦大度娘子*笼中鹦鹉钱货入瓶祖逖闻鸡起舞范仲淹食粥心安柳季论“宝”顾荣施炙田真兄弟陈遗至孝孟母三迁杨修啖酪岳飞破拐子马张飞横矛当阳桥晏子谏杀烛邹唐太宗觅人才文徵明习字法大于才艺樊重种树一字师刘宠任会稽守天敌姜从树生葛洪苦学陈涉有鸿鹄之志李勉埋金苏东坡焚屋卷李勣煮粥侍姊孟母不欺子岳柱八岁指瑕裴行俭粮车伏兵赵广誓死不屈姚坦直言血山智永与“退笔冢”王安石改诗释车而走奇鹰越人养狗宗悫乘风破浪子路始学刘庭式娶盲女刘氏善举墨子怒耕柱子曹冲智救库吏管仲巧用老马之智苏武牧羊北海上陆贾说汉高祖张齐贤明察拷打羊皮定案越人溺鼠东施效颦蒲松龄博采唐临出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