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海(三篇)
庞白
在老街怀旧
在北海,无论如何,也得抽点时间去老街怀怀旧。不需要认识什么人,也不需要谁给你引路,从市中心的北部湾广场,沿着四川北路一直往大海的方向走,走着走着,就会和那条百年老街谋面。那老街就是珠海路。
最好是在夕阳西下的*昏走进老街。迷蒙的阳光掠过残旧的楼顶,把那些破碎的倒映撒落在街道上。街道是多年前改造过的沥青路,沥青里有不少石子在路面上探头探脑,路面因而坑洼不平却倒也显得蜿蜒、绵长。街道全由两三层的楼房夹拥而成,宽八九米,长近三里,街道两旁是南方典型的骑楼,骑楼与二排楼房一路相簇相拥,亲人一般温厚。因有了骑楼,街道中就算倾盆大雨,骑楼里也干干爽爽,人从一个门口又一个门口缓缓走过,欣赏身边的雨线如丝如缕,景恬而心欢。
楼是老楼。风侵雨蚀,一个世纪过去,楼面墙壁上,楼顶的装饰物上,最初的油彩和光泽均被雨打风吹去,露出一粒粒的小沙子,亮亮的,在夕阳下闪光,那些沙子得经历多少风雨才能从灰里亮出来。
据记载,这些楼大部分是上世纪二十年代前后的作品。建筑风格大致相同,“临街两边墙面的窗顶多用券拱结构,主要受19世纪末期英、法、德等国在北海建造的领事馆等西方券拱式建筑的影响”(《北海近现代“建筑年鉴”/珠海路》,作者:周德叶)。券拱式建筑结构被誉为“罗马建筑最大的特色、最伟大的成就之一”。在珠海路两旁,连绵三里,街道上绝大多数就是这种券拱式的楼房,但是这些楼房却又并非照搬罗马风格,建筑工匠们,在一砖一瓦中,融入了中国民间建筑艺术的技巧和智慧,两边墙面窗顶券拱式,前后装饰却常是中国的浮雕、吉祥物等等。中西文化融为一体,和谐而生动。难怪珠海路近年来备受建筑界人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