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狗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北海手艺人微缩达人施紫丽,她把北海老街
TUhjnbcbe - 2020/9/27 17:17:00
北京白癜风专科医院哪里的好 http://m.39.net/pf/a_4786431.html
1

去年6月,一件记录老街虾仔饼的微缩景观作品,被发到网。古旧的骑楼、斑驳的老墙、浓浓市井味的虾子饼摊、精致的煤气罐、各种不同的水果,甚至是一砖一瓦,都在镜头下栩栩如生,让人真假难辨。

超高的还原度,让网友集体献上了膝盖,评论区的画风清一色膜拜“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吧!我在那家店买过东西!”“真正的艺术!”……

前几天,乔木找到了这个作品的作者,没想到,竟然是一位年轻的妈妈,并且,她还不是北海人!乔木开始还以为,能把北海老街还原到这个地步的,肯定是个老北海。呵呵,艺术总能打破偏见。

作者叫施紫丽,微缩场景职业创作人。年随丈夫回北海生活,现在已经是1个孩子的母亲了。每天料理家务和照顾孩子之余,施紫丽坚持一点一滴的记录着生活,只不过,她用的不是纸和笔,而是一件件鲜活的微缩小物。

2

让我们来看看,这位神奇妈妈的微缩世界吧。

在那之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施紫丽的作品——北海老街骑楼之陈姨虾仔饼摊。

这个作品有多逼真?我尝试过把旁边的施紫丽裁掉,直接让人看作品图片,几乎没有人能看得出来,这是一个只比头大一点点的微缩景观。

微缩景观:指将现实世界已存在,或已有过描述的场景按照一定比例等比缩小并用材料制作出来,向观众展示的模型。微缩景观的对象通常是某一知名景点,也有公司企业会将本公司的区域规划以微缩景观的形式向前来参观的人群展示。

这张图片,你能看的出来最左边的虾仔饼摊,是施紫丽微缩作品在老街错位拍出来的效果么?我不说,很多人可能会以为,这只是老街最普通的一角。

是不是很厉害?去年,施紫丽的老街虾仔饼作品,还被北海市*府,当做国礼,送给日本八代市的市长。足可见,其本身的艺术价值之高。

施紫丽说,陈姨虾饼摊原本的那栋骑楼,是老街里骑楼的“基础款式”,有一天路过,看到这栋骑楼的主人已经开始对楼体进行改建,暗暗在心中叹息又一栋栋老房子即将消失。每一个人,都有追求更美好生活、便捷生活的权利,更好的生活品质也是所有人的追求,但是如何平衡“老房子”历史文化层面内容的延续和保留,是我们值得探讨和研究是问题。

时代在变迁,我们身边的很多东西一直在慢慢改变,甚至悄悄消逝,陈姨的虾仔饼摊不是第一家,也不是最后一家。

但那栋建筑无疑是幸运的,虽然消失了,却永远活在了施紫丽的作品里。“微缩景观做为城市记录的另一种载体,相比于相片、影视等画面性的东西,要来得更加直观,更加直白;另外还希望能引发大家对自己所居住城市的一些思考,这就是微缩景观的意义所在......”施紫丽说。

而记录喜欢的建筑、喜欢的人、喜欢的事物,也是施紫丽选择成为一名微缩景观创作人的原因,她希望能用这种方式,把时间停留,把大家的记忆点留下,并且希望能让大家从另一个角度,去思考和审视自己的生活和城市,更热爱养育自己的这个地方。

3

我去到施紫丽家的时候,她正埋头在放着一堆工具的桌子上,用钳子摆弄着什么。眼前这个,就是她制作微缩景观的“工作室”,房间的地板被拖得闪闪发亮,没有客凳,只有靠墙一排矮矮的沙发,和一张软绵绵的地毯。

这是一个随时随地可以葛优瘫的房间,不像工作室,更像是一个安乐的小窝,我已经想象得到,干活累了的施紫丽,往后倒头就摊的画面。

当时,施紫丽正在为她的下一个作品,制作一扇“小铁门”。

虽然是一扇小门,但施紫丽告诉我,做成这个效果,已经经过了七八道以上的工序了。量、剪、焊、穿、上漆等等,为了让门的金属感更强,镀蓝漆之前,还要先度一层银漆。铁门的“荷叶”是她自己做的,门下的“挡板”也是她用铜线,一根根串上去的。

旁边各种规格的小塑料管,就是“铁门”的主要材质。不是施紫丽说明,我根本没看硬朗结实的“铁门”其实不是铁门。

见微知著,一扇小门,就已耗费如此多的工序,那些结构更为复杂的墙体、内饰等等,加工起来,就更为繁琐了。

由于要带小孩,施紫丽平时只能利用一些零碎时间来工作,拼凑起来,大概每天也有四五小时的工作量。对于需要高度集中精力的微观操作来说,时间已经足够长了。即使这样,想要完成一个作品,也大概需要半年多的时间。

施紫丽说,如果她火力全开,每天弄个七八小时,三个月左右也能做好一个作品。不过这样的话,估计会把自己累死。

4

由于制作工序的时间太长,乔木没法连守大半年,去记录施紫丽的加工过程。而已经组装好的作品,也没有条件拆除重拍。所以,这期的只能根据施紫丽的讲述,简单跟大家介绍一些微缩景观制作的主要步骤了。

眼前的作品叫“老耶大排档”,这个是施紫丽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个微缩景观作品。虽然从制作来说,相对简单,但“老耶大排档”对施紫丽而言,意义非凡。

因为老耶大排档的老板,是施紫丽的老爸。施紫丽的家庭条件一般,按照她的说法,就是出身市井。老耶大排档,是维持一家生计,供她念书的唯一经济来源。这里,是除了家之外,施紫丽所有的童年记忆所在。下面,乔木就以“老耶大排档”为例子,简单讲讲微缩景观的制作过程。

注:老耶,南宁话老江湖的意思,有点类似于北京话里的“老炮”,在有些地方,也叫“老野”。

第一步:场地资料搜集

制作微缩景观的第一步就是,场地资料收集。收集的内容包括各个角度、各重要部件的相片和尺寸。相片是为了便于还原物件的外观和颜色。而尺寸,则是为了保证按比例缩小之后,作品能更协调。

下面这张“老耶大排档”的收银台实拍图,额,看起来有点生(凌)活(乱).....

很多场景,不同的时间段,会表达出不一样的感觉,为了抓住不同的感觉,前期的踩点工作,施紫丽需要频繁的进行,通过不断的观察,找出原型不为人知的特点。

施紫丽的微缩作品,不仅外表还原度高,内里的结构,基本上也是真实还原的。所以,除了要记录原型的外表之外,施紫丽还要去了深挖原型的内里。

在北海老街渔具店的制作过程中,施紫丽就多次往返老街骑楼,和不同的房主,了解房屋的建筑结构和材料。

第二步:画图纸

也就是按比例缩小后的施工/制作的图纸。在作品制作之前,所有的建筑结构,和一些比例计算,都会提前计算好,再进规划。我看观察了一下施紫丽的作品“渔具、杂货店”的图纸底稿,足有4大页之多,上面密密麻麻的附带着许多计算公式。

那么难,那是否制作微缩景观就一定要学设计出身?施紫丽的回答是否认的,在她认识的许多微缩创作人中,很多都是非设计科班出身的,他们通过不断的揣摩、和细心的加工,也能做出非常的棒东西。

施紫丽的微缩景观制作,并不是在学校学的,而是自学的,她希望强调自己的自学经历,给爱好者多点鼓励,希望他们不要顾虑太多,微缩景观其实没那么难,只要耐心,用心去做就可以了,当然,有美术基础的话会更好。

哪里能学到微缩景观?

施紫丽说,现在国内微缩景观还处于一个起步阶段,很多微缩景观创作着正处于一个各自摸索的状态,而由于微缩景观本身的创作性比较大,制作的材料,加工的方式,许多人都不一样,所以目前国内也没有专门的微缩景观培训机构。

施紫丽的手艺,很多都是自己慢慢琢磨,或者“翻墙”,去浏览国内外一些微缩景观论坛,自学而来的。

第三步、立框架

这一步主要是底板和墙体大框架的制作。“这和盖房子一样,先把基础(底座)打好,立好框架,然后是主要墙体,把这些大的‘骨骼’建立以后,才能往里面慢慢‘加肉’。”施紫丽说。

施紫丽的微缩作品,材料大多来源于生活,包括金属、木头、塑料、石膏等等,材料并不固定,看什么效果好就用什么。

不过前期的时候,施紫丽只是追求外在的还原度高不高,而如今,除了还原度之外,她还会考虑保存时限的问题,她现在用料,更倾向于找些不容易发霉,变质、褪色等更为稳定、环保、保存时间长久的材料。

施紫丽书桌上的架子,有很多黏土、染料、油漆等辅助性材料。不同物件,不同形态,不同颜色的物品加工,都没有模板,每一样都需要她细细的考究。

因为材料的不固定,所以直接导致的是工具也不固定。下面这些是施紫丽加工微缩景观的部分工具。尺规、镊子、钻头、刻刀、钳子、剪刀等等,功能涵盖、雕、切、黏、量等......

这还有一堆,画笔、电焊、胶水、打火机,简直要啥有啥,不过清一色都是小号或者加小号的。

微缩景观,自然就涉及到微雕,光是刻刀这一块,施紫丽就买了不下十把,每种的功能都不一样。对应的镊子、钻头、剪刀等工具,也通常会准备好几个尺寸。

所以,大家看到施紫丽的作品里,似乎想要什么,就有什么。神奇的背后,是建立在她大量的使用不同材料和不同工具的结果。

不同尺寸的镊子。

不过,施紫丽说,工具这块,其实更多的是提高工作效率而已。要作出自己想要的效果,主要还是看个人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几年前,制作老耶大排档的时候,施紫丽当时只有剪刀,尺子,铅笔,橡皮擦,等一些普通的工具而已。

第四步:零部件制作

大至拉砸门,小至纸巾筷子砖头勺子等等,都会在这一步骤制作完成,没有固定套路,也没有任何模具,只有不断的想象,摸索。

一个个可爱的逼真的微缩模型背后,都是生活的记录与升华,也是对生活的满意和赞赏,以及对未来的希冀!

因为费时费力,施紫丽目前的作品,加上老耶大排档一共也只有三件,另外两件分别是“虾仔饼摊”和“渔具、杂货店”。其中虾仔饼摊已经由市*府购买,送给日本的八代市。

施紫丽的丈夫对她的工作非常支持和理解,闲时,他会陪着她会到处在北海逛,有时候为了一块腐朽的木头,两人能在海边走上一天,这个过程,施紫丽觉得很浪漫。

第五步:上色、做旧

这一步就比较考究作者的颜色使用水平了,老旧的墙面、斑驳的肌理,要做到层次分明,需要施紫丽经过多次的渲染、堆叠、剐蹭和打磨得出,没有速成的办法。

墙体的老旧过程,青苔的长势,墙体先变成什么颜色,最后变成什么颜色,这些东西都要有一定的涉猎,才能还原出建筑原型的肌理。(由于老耶大排档墙面没有太多的肌理,这一步就用施紫丽的老街渔具店做例子)

之所以坚持手工,是因为施紫丽知道,机器可以制作某些主干部件,但是细节做不出,机器做出来的东西,不会有丰富的内容,也无法表达岁月的痕迹。

这是用于“批灰”的小批刀,刀面还没有小拇指大。

最后一步:整体调整

这一步,就是把做好的东西,全部组装好,然后,根据原型进行调整。

施紫丽说,制作微缩景观,也不会全部照搬,会在还原的基础上,进行一些艺术加工。比如之前“虾仔饼摊”有个缸,原本里面的植物有些稀疏,而且有些许垃圾,她就没有做进去。除了做“减法”以外,施紫丽做的更多的,是“加法”。

比如,看到原型的绿化树生命不够了,施紫丽会在作品里把它做得茂盛些。比如下面的这根老灯柱,是施紫丽某天回家的路上,发现的,觉得特别的有味道,就把它“搬”到了老街上了。效果,大家也看到了,整个作品因为灯柱的加入,生活的气息更浓了。

5

看了微缩的制作过程,相信大家对施紫丽的手艺,已经无可挑剔了。那么施紫丽的动手能力是怎么来的?施紫丽说是因为妈妈。她的妈妈是个心灵手巧的人,夜市摊里卖的饺子、馄饨、汤圆之类的东西,全部都是妈妈亲手做的。

施紫丽帮忙的时候,妈妈也会带着她一起动手。施紫丽学得很快,而且常常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能做出不同的花样。

因为常常动手,施紫丽从小就手巧得很,学校搞的才艺比赛,她常常能做出很多五花八门的手工作品。最高光的一次,是五年级的时候,削着铅笔的施紫丽,突然发现,铅笔屑好美啊。脑子里“咚”的一下,施紫丽突然觉得这些笔屑可以用来建一个房子。

那时候没有任何人教,施紫丽就知道用一个卡纸立起来,再把铅笔屑粘上去。她还会把铅笔削弄成不同的形态,转的,刨的,手削的等等,最后,还真让她做出来了。

那个比手巴掌还大的,纯铅笔削做的三角顶瓦房,当时惊呆了很多老师。那时候,施紫丽开始知道自己和别人不一样,她可以做很多她想做的东西。不过,那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小学的施紫丽也没有条件拍照留存,作品什么样子,我们只能靠想象了。

施紫丽折的纸兔子,有趣。

施紫丽给女儿做的玩具吉他。有这样的妈妈应该很幸福吧,可以随时随地私人订制各种玩具呀。

施紫丽的三个作品,有两个是以北海老街为背景的创作的,她对北海老街有是否有特殊感情?

是的,年还在南宁念大学的施紫丽和丈夫相遇后,开始和北海结缘。拍拖的时候,她丈夫常带施紫丽去逛北海老街,带她去吃陈姨虾仔饼。

“走到老街拐角,夜幕刚刚下来的感觉,特别好,特别触动,那些斑驳的墙面,昏暗发*的灯光,真美,北海的老街满足了我对小城生活的所有想象。”施紫丽说。

因为喜欢北海,大学毕业后,施紫丽随丈夫一起回到了北海,很快,两人有了自己的宝宝,而因为老公和家人的支持,施紫丽也如愿的成为了一名微缩景观创作人。

第一个微缩景观是施紫丽的家,第二、第三个是施紫丽喜欢的街。一个是生养自己的地方,另外两个是爱情开始的地方,里面都装着施紫丽的温暖回忆。

我相信,很多人都和施紫丽一样,有一些暖心的场景埋在记忆的深处,也许是一条河、也许是一条街,又或是一间破旧的弄堂......然而很多时候,我们还来不及道别,这些东西便从我们的生活中离开了......

我们都想留下这些东西,于是有人选择视频,有人选择相片,有些人选择用声音,而施紫丽,则选择做了出来。无论何种形式,这些用心记录城市、记录生活的手艺人,都值得我们尊重。

▎图文来源:乔木

▎综合编辑:北海

1
查看完整版本: 北海手艺人微缩达人施紫丽,她把北海老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