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老街,百年历史在这里沉淀,每一个故事都值得细细品味,《老街故事》栏目,向你讲述这里的点滴生活,品百味人生...
老街故事
渐渐入冬,微寒的风吹过这条古老的街道,两边的三角梅依然怒放,游人如梭。傍晚,一个年轻的声音在老街响起,游人驻足、倾听、迷恋......有这么一群年轻人,他们聚在一起,干了一件躁动老街的事情,我们一起来“听老街説”。
▲访谈视频(建议在wifi环境下点开)
01.
初识“听老街説”
“听老街説”,是一支年轻的乐队,成立不到三个月,可为了这一次聚首,他们相知,相交了十多年。
阿靖是乐队的队长,多年的音乐教育工作让他发现,其实在北海,还是有很多好的音乐苗子,也有很多人坚持在玩音乐。
但阿靖觉得,在北海这么有历史文化的一座城市里,始终未能出现一个为自己家乡歌唱的声音,“是一件不是那么正常的事情”。
为了能给这个城市留下一个标识性的声音,也为了自己的音乐梦,阿靖组建起了“听老街説”乐队。
02.
扎根老街,为爱而唱
乐队主唱“师姐”和我相识多年,早在年时,我便见她常往来一些酒吧驻唱,也和一些朋友玩过乐队,在音乐的道路上,一坚持就是十几年。
“乐队取名‘听老街説’,是想以老街为窗口,让更多的人认识我们,也通过我们的努力,让更多的人认识老街。”,师姐说到:关于乐队的名称和驻唱地点,之前考虑了好几个,都不是那么满意,后来大家想到,老街是北海的一张旅游名片,往来的游客非常多,就想把老街作为驻唱的根据地,让游客停留在老街上的时间更长一些,听听我们的音乐,于是便有了“听老街説”。
让大家倍感高兴的是,北海老城办给乐队的驻唱提供了很大的帮助。老街作为一个4A级旅游景区,日常管理非常严格。师姐很兴奋地说:“老街接纳了我们,给我们提供了演出的场地、解决了乐器的存放、用电、演出人员的车辆停放、以及现场安防等问题,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把自己的音乐做好!”
03.
从5个到25个
乐队组建伊始,只有五个初创成员,他们分别是:阿靖、师姐、阿东、文兄、老古。平时除了一起演出外,五个人也有各自明确的分工:阿靖是队长,负责演出统筹;师姐是主唱;阿东是乐队打击乐手,日常做音乐教育工作;文兄是主音吉他手,担任乐队的音乐总监;老古是贝斯手,也负责乐队的后勤。
▲五位初创队员(左起:阿靖、师姐、阿东、文兄、老古)
通过一段时间在老街的演出,越来越多的人们知道了在老街上还有这么一群对音乐执着的年轻人,慢慢有些同样怀揣音乐梦想的小伙伴,开始加入到队伍当中来。
不经意间,乐队的成员已经由最初的5人,发展到了如今的25人!队伍的小具规模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5位初创成员对此都颇感欣慰,阿靖说:“这不仅仅是一个数字的简单增长,也恰恰说明北海还是有很多人认可我们所做的事情,同时也愿意为此一起努力。”
整个乐队目前的演出还是公益性质的,除了现场一些游客自发的“打赏”外,再没任何的收入。随着团队的不断壮大,开销也逐渐大了起来。
5个小伙伴给大伙找了一间几百平米的排练室,让这群有音乐梦想的年轻人“折腾”音乐,为每一场的精彩演出做准备。为了维持日常运转,目前的开支全由五个初创成员来承担。
04.
每周三、五、六,咱们老街见
25个,绝对不是队伍成员的最终数字,用乐队的说法,希望这个数字在不久的将来,能达到人,甚至是无穷大的!
▲老街演出现场视频(建议在wifi环境下打开)
按阿靖的想法,乐队的运营经费可以通过各方努力去筹措,不能因为短暂的困难而让这些年轻人失去展示自己的好舞台。乐队成立之初,只有五个人,几场演出下来,人很疲乏,观众也容易产生视觉疲劳,团队大了以后,大家都可以轮着出场,毕竟平时大家还有各自的工作,音乐......目前只能是一种屈居于生存的“副业”。
现在每周三、五、六的19:00~20:30,乐队都会在老街上的老城历史博物馆门前演出。其实这个时间段并非很好的*金演出时间,但没办法,总得在“扰民”和“管理”之间找到一种平衡。随着队伍的壮大以及逐渐成为了老街的一个符号时,乐队期盼着,每天都能在老街与游客见面。
05.
期待乐队原创,做真正的本土音乐
既然是“听老街説”这么有标识性的一个名称,如果没有本土音乐,是不成立的,没原创的乐队也是没有灵*的——这是全体初创人员的共识。
“所以我们组队之初,就一直在努力写自己的原创歌曲”,阿靖说“目前已经写了好几首歌,歌词里面都有介绍到北海的一些景点,人文等内容,但最终歌曲还需要编曲、灌录等工作,这些都需要投入不少的精力和财力。我们会尽快完成,把原创早日唱给大家听。”
游客合影
梦想正一点点地照进现实,多难的路上,有音乐的陪伴,有你我的掌声,有许多的感动,流淌在老街的每一个角落,化成音符的记号,不管你离开老街多久,总有一天,你会回来,继续——“听老街説”......
启事《老街故事》是由北海市旅游发展委员会、北海旅游集团支持,北海老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