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狗

首页 » 常识 » 灌水 » p④(明)王骥德
TUhjnbcbe - 2020/8/29 10:35:00

根源的差异,也使得“罪感文化”和“礼文化”的“导人以善”的作用机制有所不同:前者倚重内部力量,后者更多依靠外部力量。西方人注重个人主义观念,“罪感文化”提倡建立道德的绝对标准,并且通过该标准发展人的良心,其向善力量是以自发和主动为主的,即强调内因:一个人只要犯下“罪恶”,违背了那个“绝对的道德标准”,无须外力的参与,灵*上便会感到不安。中国礼文化注重集体主义观念,“礼文化”之“礼”,一方面也要求节欲存理,控制本能欲望,另一方面,“礼”更表现为具体的集体行为规范,如一整套制度仪式,是德的保证。《荀子?修身》写到:“礼者, 所以正身也。无礼何以正身。”颜元曰:“身有礼则身修。”礼就是要端正人的行为。在中国传统社会里,主要是通过学礼、用礼、保礼的礼教来熏陶人们的道德品质,规范人们的道德行为,保证社会道德准则的实施。即“礼仪文化”中向善的力量主要是外部的促醒和推动,生活在这种文化中的人,时刻需要有外部制度、规则或舆论压力来促其向善;如果缺少了外部的压力,向善的力量便不会像“罪感文化”中的那样自然而强大。 三、“礼仪文化”和“罪感文化”影响下的中西文明交流


  (三)藏、彝文一类模式考生报考普通高校非藏、彝文专业,享受我省现行普通高校招生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统一规定加分*策,按照省定普通高校录取各批次控制分数线执行;报考普通高校艺术、体育类专业,按我省2014年普通高校艺术、体育类专业的相关*策和办法执行。


今年石家庄实施十大造林绿化工程 森林覆盖率达34%

1
查看完整版本: p④(明)王骥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