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地方特色美食,重口味的美食当然也很多,爱好的人喜欢的不得了,不喜欢的人只是闻着,看着就已经接受不了,更别说吃了。重口味的美食,通常要么有特殊气味,要么味道比较浓重,要么食材比较独特。
狗肉这个东西吃的地方还是很多的,大家最熟悉的就是广西玉林和苏北的沛县,这两个地区是吃狗肉的大户,尤其是广西,爱狗人士会疯狂抵制,这是根据人的同理心,于心不忍,很多人下不了口。就是因为狗会看家护院,有智商,是人类的好朋友。
当狗肉变成美餐,对一部分人而言,碎了的心都有了。其实狗肉不仅仅流行在玉林和沛县,全国很多地方都会吃狗肉,比如安徽地区,山东地区,包括江南一带也会吃狗肉,而朝鲜族也喜欢吃狗肉。
更值得一提的是,沛县地区吃狗肉,不是红烧,一般家庭也不会专门去杀狗吃,而是屠户把狗杀了之后直接卤煮,做成类似于酱牛肉那样的,喜欢吃的去买就可以了,其它地区吃狗肉喜欢把狗红烧一番,连皮带肉的那种,就像江南地区吃羊肉一样。朝鲜族吃狗肉,就是炖煮的方式,类似于炖蹄膀一样。狗肉算是比较常见的重口味食品了,一些人看了之后会坚决抵制,一些人会认为狗肉和驴肉一样是人间美味。
还记得小时候在芦苇草中见到蛇吃青蛙的场面,还见过蛇爬行的声音,不知道是不是蜕皮,尤其是爬行的蛇,比童年看了恐怖电视剧还要噩梦。如果把蛇做成美食,或者和鸡做成汤羹,那我肯定一勺子都不会吃。但是见过油炸的大王蛇,带蛇皮的那种,可以说触目惊心,拼盘码放的大块蛇肉,拿上一块,吃一口,蛇骨如刺,油炸后肉质非常细嫩,需要沾着花椒盐吃,非常喷香,蛇皮透露着神秘的纹路,吃它据说很凉性,吃过两次,肉质比较鲜美。
猪大肠和以上两个不一样,猪大肠就是比较大众化的食物了。猪大肠就是猪下水,如果前期没有清理干净的话,绝对算得上是重口味,因为很腥臊很臭。红烧肥肠好做,但是前期翻过来调过去处理大肠非常耗费精力。而重口味的人会说,大肠吃的就是那股子臭臭的味道,没有这种味道菜品就没有灵魂,就像羊肉没有膻味还是羊肉吗?
猪大肠的的确确是美食食材,青椒洋葱爆肥肠做好了,喷香美味。而上海的名菜“草头圈子”还是当年杜月笙的最爱,草头就是苜蓿,圈子就是猪大肠,这道菜可是地地道道的魔都一等一的民间没事,也是上海本帮菜浓油赤酱的第二大代表,而第一代表就是上海红烧肉了。
猪大肠,喜欢吃的连大肠内的猪油都不去掉,不喜欢吃的看到就已经能闻到那股臭味了。其实,猪下水做好了真的比猪肉还香氛,比如猪肚。猪脑看起来白花花,血淋淋的,不像豆腐,也不像豆腐脑,吃起来虽然不是不那么重口,但是看起来确实挺唬人的啊,一盘端上来,惨白的画面映入眼帘,视觉冲击力极强,不知道你敢不敢吃。
尤其是在吃火锅的时候,很多火锅店出了小肚鸭肠,哈哈,还提供猪脑啊,真把“二师兄”浑身当成宝贝了,这个猪脑,吃到嘴里,其实没有什么特别的味道,不知道吃了之后人会不会变的和猪八戒一样了。
解溜候,是苏鲁豫皖地区的方言俗称,对蝉的幼虫的称呼,也就是知了,就是夏季晚上从泥土里爬到树枝上蜕皮的那个,那是真正的蜕变啊,夜里退了壳,就变成蝉了。这个东西高蛋白,非常美味,很多地方的人不吃,但是在苏鲁豫皖交界地,这是夏天一道亮丽的美味。每年夏季都有人打着手电筒夜里去抓这个东西吃,不吃的人也会去抓了卖钱。在野地里抓回来后,要么售卖,要么丢到盐坛子,吃的时候直接油炸就可以,什么都不放,好吃极了。就像有些地区吃的烤蚂蚱一样。
总的来说,重口味的美食还是太多了,现在还催生出更多的黑暗料理,绝对的重口味,不仅重口,视觉冲击力也强,比如西红柿炒桔子,西红柿炒水煮蛋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