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推非公经济发展——市工商联创新服务记事
从昔日默默无闻、位次列后,到一举跻身“全国工商联系统先进单位”,市工商联工作让人刮目相看。 这悄然巨变的背后,是我市工商联系统注重发挥双重优势,坚持在创新中服务、在服务中创新,主动履职所带来的结果。
力促非公人士健康成长
2007年4月19日,市工商业联合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召开后,一大批*治表现好、综合素质高、经济贡献大的非公经济代表人士充实进了领导班子,一大批科技含量高、竞争力强、税源成长快的外商企业被吸纳为会员企业。在做好推荐非公经济人士进人大、*协等有关部门担任职务的*治安排基础上,对一些外资龙头企业代表人士也作了重点安排,使会员队伍结构进一步得到改善,工商联工作呈现生机和活力。 通过有序组织和引导,市工商联先后指导成立了新余市福建、浙江、广东等三个商会,餐饮业、服装鞋帽业等四个行业商会,重点对商会的组织建设、招商引资、服务会员等方面进行了指导。到目前为止,全市工商联共有会员1900名,基层商会30个,基层组织建设日趋完善,工作效率明显提高,凝聚力大为增强。 通过全方位组织实施“凝聚力工程”,有力地促进了非公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人士健康成长,也极大促进了我市开放型经济发展。市工商联在去年开展以商招商引进项目11个、合同引资43.64亿元的基础上,今年继续保持上扬的态势,仅三个异地商会就分别在东莞、温州、福州等地协助*府引进项目22个、引资47.1亿元;2007年以来市工商联1名会员光荣当选*的十七大代表,会员受省部级表彰28人次、市厅级表彰210余人次。
真诚服务会员
换届后的工商联班子,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坚持服务立会、服务兴会、服务办会的宗旨,把服务会员作为工商联工作的重心和着力点。今年该会积极组织会员参与银企座谈、*银企融资对接等活动,为14家会员企业融资签约22.13亿元;组织和引导会员之间开展相互融资和融资担保活动,如江西蓝天宇家纺用品有限公司资金周转困难时,红太阳贸易有限公司等会员企业及时伸出援手,解决了企业燃眉之急。坚持定期走访、定点联系制度,及时为其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和问题。市服装鞋帽业商会部分会员反映,在洪客隆商业街租用店面与洪客隆开发商发生矛盾,洪客隆开发商向会员发出终止合同通知单。得知情况后,市工商联及时与洪客隆开发商协调此事,并得到妥善处理。洪客隆开发商充分认识到商会的作用,还主动提出为市服装鞋帽商会提供一间办公用房。市福建商会会员企业新余华厦置业有限公司为了项目开发方便,挂靠某公司,今年4月由于某公司民事诉讼败诉,被法院判赔付资金40.8万元,刚好华厦置业公司转入50万元到某公司,被法院执行局划去了42万元。商会领导获悉此事后,多次找有关部门领导反映问题,说明情况。法院执行局认真听取商会意见,在调查核实的基础上,将划拨的42万元重新归还给华厦置业公司。 此外,充分发挥民营企业维权中心作用,维护企业合法权益。近年来,为会员企业提供法律咨询300余人次,非诉讼疏导化解各种纠纷60余人次,挽回经济损失2350万元,为会员企业排忧解难办实事20余件。
引导会员履行社会责任
针对不同时期不同任务不同对象,鼓励和引导会员企业积极回报社会,做有责任的企业家,是市工商联又一项卓有成效的工作。 近几年来,引导会员发扬“致富思源、富而思进、发展企业、回馈社会”光彩精神,共实施18个光彩事业项目,投入资金1.7843亿多元。组织会员开展献爱心、捐资助学等活动,许多会员以多种形式多渠道参与扶贫助学、济困救灾等社会公益事业。近两年会员共有300余人次参与社会各项公益事业,累计捐款、捐物达1000余万元。继新农村建设“百企带百村”活动开展后,又开展了“工商助农,共建和谐”活动。全市共有80余位民营企业家、3个基层商会捐款、捐物及产业扶助3245万元,帮扶62个自然村,7个农业产业化项目,使9万多农民受益。组织会员参与“保护母亲河”活动,参与“*协林”建设。大力组织抗击冰灾,组织会员开展相互帮扶和生产自救,共捐助资金63.8万元。全力支援抗震救灾。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通过倡议和动员,广大会员爱心进一步涌现。据不完全统计,市工商联会员、基层商会、企业员工及机关工作人员以不同方式、不同渠道共为灾区累计捐款(物)8757146.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