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周王国境内,各路诸侯纷纷独立,并升级为王国,与周王国平起平坐,各国王族,皆有以王为氏者,如,齐王国、魏王国等,而以前的商王国,其王族也有以王为氏者——因此,王氏,就有了不同来源,来源于姬姓、妫姓、子姓等等。
战国局势陈留王氏、北海王氏,这两家,出自妫姓,与出自姬姓的琅琊王氏、太原王氏,不同源。
出自姬姓的王氏,也是不同来源的:有的,出自周太子晋;有的,出自周平王;有的,出自魏国信陵君公子无忌,也有的,出自燕国太子丹,等等;同时,王氏还有其他来源,比如,出自妫姓、子姓,等等。
说到妫姓王氏,他们是末代齐王田建的后裔,因出自齐国王族,因而以王为氏,其中最著名的后代就是王莽。
北海王氏,因所居地望不同,分为三支,其中:营陵王氏知名最早,剧县王氏影响最大,而密县王氏则最为富有。世人所说的北海王氏,一般指北海郡剧县王氏。
营陵王氏于汉晋时期,昙花一现,在五胡乱华时,不肯渡江,后来遭到祸乱,渐渐衰落。
营陵王氏衰落后,剧县王氏取而代之。剧县,位于今山东省潍坊市寿光县一带。五胡十六国时,剧县王氏的成员之一,王猛,移居魏郡邺城(今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一带),博学,好兵法。
大致来说:北海郡,属青州,今山东省潍坊市一带;东海国,属扬州,今山东省临沂市、枣庄市、江苏省宿迁市、海州市一带。
北海郡王猛,到,活了五十岁。王猛出生于剧县,当时,西晋已经灭亡,后赵占领青州,与东晋对峙,由于战乱,幼年王猛随家人,颠沛流离,流落到冀州魏郡一带。
前秦丞相王猛王猛家贫,青年时期,以卖畚箕为生,不过,王猛天赋异禀,胸怀大志,深沉刚毅,苦读兵书,见识不凡。
当时,后赵已经统一了北方,赵国晋国对峙,相持不下,但是,都城邺城,因为石虎暴虐,一片混乱,王猛遂躲避于西岳华山,隐居山中,观时局变化,等待明主出现。
王猛二十五岁那年,年,暴君石虎终于死了,石赵一片混乱,各地纷纷独立,其中,秦岭山中的氐族,在酋长苻洪率领下,趁势崛起,占据了关中,建立前秦。
年,东晋荆州刺史桓温,北伐前秦,自武关打进关中,击败苻健军队,驻军灞上(今陕西省西安市以东),威胁长安。关中父老,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桓温王猛闻讯,身穿麻布短衣,投桓温大营求见。桓温请王猛谈谈对时局的看法,王猛在大庭广众之中,泰然自若,一面扪虱,一面纵谈天下大事,滔滔不绝,旁若无人。
别看此时王猛一无所有,穷屌丝一个,日后,他却创造出庞大的王猛家族,皆为南朝北朝高官显贵。
桓温见这王猛不卑不亢,纵论天下局势,不由问道:“我奉天子之命,率十万精兵,举大义讨伐逆贼,为民除害,而关中豪杰却无人到我这里相见,这是什么缘故呢?”
王猛直言不讳说:“您不远千里深入北境,长安城近在咫尺,而您却不急于渡过灞水,去拿下长安,本地豪杰都摸不透您的心思,所以不肯前来。”
桓温临阵犹豫,是因为,如果收复关中,朝廷地盘增大,而自己却无所得,闹不好,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倒不如养寇自重,使得自己力量坐大,因此犹豫不决,他的鬼心思,被王猛一语道破。
就在桓温犹豫之间,粮草已经吃完,苻健此时又在关中实行坚壁清野,晋军缺粮,站脚不住,只得撤兵,并带走了不愿意留在北方的民众几千户,秦军趁势追击,晋军和民众伤亡惨重。
桓温见王猛见识出众,也想带走王猛,以为辅翼,将来一起干大事,王猛见他是个野心家,结局不会好,因此婉言谢绝,继续留在关中。
年,前秦主苻健去世,其子苻生暴虐,其侄苻坚,得王猛出谋划策,于年,杀堂兄苻生,夺位为前秦之主,苻坚是历史上著名的一代明主,杰出政治家,仰慕华夏文化,励精图治,苻坚得到王猛,犹如刘备得到了诸葛亮。
苻坚在苻坚王猛的有力治理下,秦国政治清明,国力强盛,在到十年之间,连续吞并燕国、代国、凉国,一举统一了北方。
年,王猛积劳成疾,不幸病故,年五十岁。苻坚失此栋梁,痛不欲生,而他也的确因为失去王猛,而失去了曾经辉煌一时的一统江山,肥水之战以后,前秦土崩瓦解,各地纷纷独立,年,苻坚为叛军所杀,年四十七岁。
前秦败于肥水之战王猛有四子,其中:长子王永,秦太尉,为秦镇守邺城,后被燕所杀;第三子王休,秦河东郡太守;第四子王曜,在秦灭亡后投奔晋。
王休有七子,其中,王镇恶,最为著名——
王镇恶,到,活了四十五岁,酷爱读兵书,长于谋略,处事果断。他生于长安,其祖父、秦丞相王猛,亲自为他取名。秦亡后,他随叔父王曜投晋,客居荆州。他最早做官临澧县令。年,受到太尉刘裕赏识,授太尉参军,参与作战,颇有战功。年,拜振武将军,平定荆州刺史刘毅之乱,册封汉寿县子。
年夏秋之际,趁河水大涨,东晋太尉刘裕,起七路大军,在自扬州到益州的数千里战线上,向羌人的后秦,发动灭国之战,各路人马,沿着各条大河,乘战舰,扬帆远航,快速前进。
刘裕七路大军北伐当时的北方,河流纵横,并且都是长江那样的大河,河宽水深,都是可以行驶大船的,乘风破浪,其速度不次于骑兵,并且还可以不费粮草。当时华夏南北水系,如同现在的高速公路网。
主力部队很快收复了西晋故都洛阳。晋军在进攻潼关时,秦军奋力抵抗,龙骧将军王镇恶为先锋,率先头部队,在渭河下水,乘坐快艇,沿着渭河,直扑长安,船借风势,速度极快,如同利箭,攻势锐利,岸上的秦人见了,无不惊骇。
船到长安城北门外,晋军弃舟登岸,因为水势太大,急切之间,船没有拴牢,都被大水冲走了,王镇恶鼓励战士们说,各位将士的家都在江南,这里是长安城北门外,离家相去万里,而船队所载的衣物钱粮,都一起被大水冲走了,已无生路,唯有死战,可以立下大功,不然我们都会死在这里。
将士们知道没有退路,人人奋勇,个个争先,奋力攻入长安城,后秦君臣无力抵抗,只得投降,姚泓被押送建康,在街头斩首示众,失陷百年的故都长安、洛阳,一举收复。
王镇恶以战功,晋升征虏将军。王镇恶弃潼关走渭河、从水路攻入关中这一招,那时可用,后世不能用,因为,后世渭河水量大减,无法行船了,更不要说快艇犀利攻势了。
沿渭河进军长安按照刘裕的宏大设想:攻灭后秦,之后,晋军北上陕北,攻灭胡夏;然后,东渡黄河,攻灭北魏。以刘裕晋军的强大战斗力,做到这些,是可以预见的,如此,则可以完成统一大业。
可惜,天意,还未到统一时,刘裕镇守后方的得力助手刘穆之,很不合时宜地在此时去世了,刘裕因此改变计划,他唯恐后方生变,执意返回,关中父老百般挽留,也无效,刘裕只留下一万多将士,由其孺子刘义真统率,这简直是瞎胡闹,很快,关中将士起了内讧,沈田子杀王镇恶,王修杀沈田子,刘义真杀王修,胡夏赫连勃勃趁机南下,夺取长安,关中晋军全军覆没。
顺带说一句,王修出身京兆王氏,京兆王氏虽然也是姬姓,但是与琅琊王氏太原王氏来源不同,他们起源于魏国信陵君、公子无忌。
王休的其他儿子——
王康,一直留在关中,王镇恶被沈田子杀害后,居家迁到彭城,投奔刘裕,后来为东晋刘宋守洛阳。
王宪,一直随大伯王永镇守邺城,秦亡魏兴,他投奔北魏。
王基、王遵、王鸿、王渊,皆被沈田子杀害。
王镇恶有两子,王灵福,王威,后来皆为刘宋官员。
宋武帝刘裕,追封王镇恶为左将军、青州刺史,封龙阳县侯,让镇恶后人袭爵,但爵位仅传四世,至镇恶曾孙王睿时,遇齐代宋,爵位被革夺,此后便衰落不显。
南北朝王猛子孙仕于北朝者,则风光贵显达数百年。镇恶弟王宪,少遭父丧,随伯父永在邺(今河北临漳县南)。永仕前秦为宰相,秦亡时,被西燕将慕容所杀,王宪逃奔清河郡(今山东临清),北魏初年,出仕,官至并州刺史,封北海公,年八十九卒。
王宪的子嗣,长子王崇袭爵,次子王嶷历官尚书,封华山公。
王嶷卒,长子王祖念袭爵,次子王祖志,官豫州刺史。
王祖志九子,皆北朝显贵,在魏、齐、周、隋,高官得坐,骏马任骑——
王昕,历仕北魏、北齐,官至吏部尚书,有盛名;
王晖,与王昕齐名,官至兖州刺史;
王昭,官至考功郎中;
王晞,仪表堂堂,有器度,受到高欢、高澄赏识,征入幕府,任常山王高演宾友。在高洋驾崩后,参与策动高演入京,政变夺权,高演最终称帝,王晞成为首席功臣之一,深受齐孝昭帝高演器重,官至散骑常侍、太子太傅、太子中庶子。一朝天子一朝臣,武成帝高湛即位后,受到忌惮。北齐灭亡后,北周武帝宇文邕,以王晞为仪同大将军、太子谏议大夫。隋初,年,王晞去世,终年七十一岁,追赠仪同三司、曹州刺史;
王皓,官郢州刺史;
王晔,沧州司马。
庞大的王猛家族,枝繁叶茂,人丁兴旺。
南方世族,终结于侯景之乱;北方世族,终结于唐末黄巢之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