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和县文化礼堂里的“文化艺人”
在云和县,有一位老人,从发起组织“瓯江龙舟赛”,到操办“乡乡一台戏”中的第一场戏;从发起“追寻红色印记”的文化之旅,到市级先进文化礼堂创建,他将自己的余热倾注于农村文化的沃土上,他就是今年66岁的徐景舟老人。
云和县石塘镇小顺村是一个融入了丰富文化的村庄,瓯江文化、印石文化源远流长。这里曾是抗战时期浙江铁工总厂所在地,周恩来总理曾亲赴小顺视察,民国浙江省*府主席*绍竑曾戎兵驻守此处,潘天寿曾在这里挥洒笔墨流痕,冯雪峰曾在这里养生著书……文化礼堂建设是一个对当地文化梳理、汇总、诠释、引领的过程。在小顺村,这个担子自然落在了生长于小顺、并曾担任云和县文化馆馆长的徐景舟肩上。徐景舟结合《小顺村志》的编写工作,溯古寻今,从建村开始,挖掘各个时期所发生的大事,到档案馆、史志办查询相关名人轶事、到文管办考证文物古迹来历,到非遗办摘抄记录乡风民俗,点点滴滴,老徐没少花心思。
在老徐的精心指导下,小顺村文化礼堂突出了小顺红色抗战文化的主旋律,在编制中心村、特色村和农房改造示范村规划中都融入文化礼堂建设内容,并邀请相关部门人员对规划进行评审论证,同时,遵循“规划一步到位、建设分步实施”的原则,扎实推进文化礼堂建设工作,确保了礼堂创建的延续性和可操作性。
在老徐的共同参与下,小顺村今年着手修缮了礼堂、乐堂、道德评议堂、书堂、文化墙、宣传栏等建筑。下一步,还将结合特色村、农房改造示范村和文化礼堂建设,完成抗战浮雕墙、文化长廊、抗战史料陈列室等建设,明年争取创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现在的徐景舟还加入了文化礼堂专职管理人员队伍,活跃在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创建中,负责将其知晓的详实感人故事、惊心动魄的历史,进行宣讲并搬上舞台。
在徐景舟的带领下,小顺村40多名老人上台当演员,排练出了 《社会主义好》、《东方红》、《做*鞋》、《请到我们小顺来》、《中国梦、小顺梦》等15个节目,有小品、舞蹈、歌唱,成为小顺文化礼堂的经典节目。
徐景舟说:“礼堂是承载文化的一种形态,是人们灵*的栖息之地,文化得以流传,礼堂才能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