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话“戒狗肉”,源自《笑林广记·世讳部》。
古时候,有个小乞丐从小出生于丐帮之中,便由了众人的饮食习惯,时不时吃些狗肉。
慢慢长大了些,小乞丐看到野狗被烹,于心不忍,于是找到长老,当面立誓戒吃狗肉。
众乞丐互相看看,劝他道:“你不该戒吃狗肉。”
小乞丐说:“可是我不吃狗肉已经很久了,现下就算不吃也不觉得怎样。”
众乞丐说道:“你戒吃它,它却不戒吃你。”
笨蛋评语:
丐帮的名号,打小从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中已经听闻不少了,真实的古代中国到底有没有这样一个“天下第一”的帮会,有待考证。不过,地大物博以致地广人稀,想要成立并且管理如此大的组织,想必是很难的,所以我相信真实的乞丐组织都是有地域性的这一说法,比如湖北的“罗筐会”、江西的“边钱会”、贵州的“孝义会”等等。
乞丐的职业是沿街乞讨,所以遇到野狗的几率很大,烹饪之享用之似乎也就理所当然了。我自己不吃狗肉,也见不得别人当我的面吃,这倒不是因为有什么圣母精神,只是饮食习惯而已。让自己沦陷进入这样一个颇具争议的话题也不是平素的风格,更不是今天要讨论的重点,所以此处就略过了。
丐帮不仅吃狗肉,还有一把传说中专门用来驱赶狗的神器,唤作“打狗棒”。传说孔子周游列国,在陈、蔡一带断粮,得知当地的丐帮人士范丹有余粮,于是命颜回去借粮,这才渡过难关。孔子许诺,欠范丹的粮,就由孔门弟子继续偿还:“凡门头上有字的,墙上有画的,家有藏书的,尽是孔门弟子,讨之无错。”然后接着问道:“你的门徒是何等样人?”范丹说:“凡衣衫褴褛,蓬头垢面者,皆范氏门下。”说完忧虑道:“书香门第多有看门狗,要怎么对付?”孔子道:“狗咬拿棍敲。”
这便成了打狗棒的由来。当然,通篇读下来,隐隐中感觉是丐帮人士故意给自己脸上贴金编造出来的谎言,也像是自己给自己开了一张欠款单,偿还人是所有有饭吃的人士。好像要饭的唱鼠来宝,“孔夫子无食困陈蔡,找范丹老祖把粮帮。借你们吃,借你们穿,借来了米山和面山,直到今天没还完。”
乞丐们平常日子里要吃狗肉,就连帮会的标志都是一根打狗棒,跟狗子的仇恨感觉颇为久远了。小乞丐要戒掉吃狗肉,以至于偷偷好几年不再吃,看来是下定了决心。众乞丐对他的决定似乎并不惊讶,大概是见到过很多类似的事件了,所以三言两语就把事情的真谛道了出来:
“你戒吃它,它却不戒吃你。”
乞丐手持打狗棒子,自然不是装酷,那是真正要用来对付野狗的。你不招惹它,它还要骚扰你,你不吃它,它还惦记着吃你的东西以至于你的肉体。
就是这么残酷。
小乞丐不想再吃狗肉了,想来肯定不是因为有其他美味佳肴鸡鸭鱼肉生猛海鲜吃,而是因为他保持着善良。只不过,如此残酷的社会里,保持善良真的还那么重要吗?为了保持善良,而放弃对一些恶事的防备,究竟是天性、还是愚蠢?
几乎每个成年人都被生活折磨得死去活来,渐渐地磨砺出厚厚的盔甲保护自己,转头面对孩子时,却仍旧教导他们要保持“真诚善良”。
这大概就是我们自己深藏在心底的至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