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狗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庄子的应帝王无为无不为,治理天下的根
TUhjnbcbe - 2023/10/18 17:43:00

《应帝王》是《庄子》内篇的最后一篇,主要阐述了庄子的为*思想。“应”就是应该、理应的意思,所以此文标题的意思就是探讨“什么样的人‘应’成为帝王”。

第一,不应“物我两分”

在开篇部分,庄子先讲了一个小故事:啮缺四次向王倪提问,但王倪都不能作答,啮缺为此高兴不已。于是把这个事情告诉了蒲衣子,蒲衣子说:“虞舜比不上伏羲氏,因为虞舜心怀仁义是为了笼络人心,虽然获得了百姓的爱戴,但这没能超脱人为的物我两分的困境。而伏羲氏面对任何事都能‘才思真实无伪,德行纯真可信’,所以从未涉入物我两分的困境。”

在这个故事中,庄子阐述了帝王不应有“物我两分”的观点,就是在“我”与“物”之间没有任何界限或限制,因为这样才能按照“道”的规律公平、公正、无私的处理事情,如果有了“我”与“物”的分别,就难免会有偏私,或者依照自我的想法去处理事情,这就成了“有为”,而“有为”正是道家思想认为的很多社会问题的根源。

第二,顺应自然规律

在这一部分中,庄子又运用了几个故事来阐述顺应自然的治国理念。

第一个故事,肩吾拜会隐士接舆,说自己的老师平常教导自己“做国君的一定要凭借自己的意志来推行法度,人们就没有不敢听从的”。接舆说:“这种做法就像徒步下海开凿河道,让蚊虫背负大山,是欺诳的做法。圣人治理天下会顺应本性而后感化他人,听任人们之所能。”

第二个故事,天根闲游时遇到一位无名人,于是向无名人请教“治理天下之事”,无名人很是不悦,说:“你一开口就是治理天下,真是见识浅薄,我与造物者结伴,乘坐虚空之气,超脱‘六极’之外,居处旷达无垠。对你说的毫无兴致。”天根又再次提问,无名人说:“你应时刻保持清静无为的本性,顺应事物的发展而没有半点偏私,天下也就得到了治理。”

第三个故事,阳子居拜见老聃,说:“如果现在有一个人,他办事快捷、决策果断、洞察明锐、好学上进,这样的人可以和圣哲之王并列吗?”老聃说:“这样的人就像拥有美丽毛色的虎豹而会招来猎人的围捕,像跳跃敏捷的猕猴、捕物迅猛的狗而招致绳索的束缚,怎能与圣哲之王相并列?”阳子居听后不安地说:“冒昧地请教圣哲之王怎么治理天下。”老聃说:“圣哲之王治理天下,功绩普盖天下却像自己没有努力过,教化施及万物而百姓不觉得有所依赖;功德无量没有言辞能够赞美,使万物能够各居其所而欣然自得;立足神妙高深之境,而生活在什么也不存在的世界里。”

综合以上三个小故事可以看出,庄子认为治理天下的圣哲应该时刻保有清静无为的本性,能够顺应自然的发展规律而没有半点偏私之心,用“行不言之教”的方式教化百姓,这样才是真正的治国之举。“有为”的方式不仅不能很好地解决治国问题,还有可能会伤及自身。

第三,固守本真

在这一部分,庄子讲了两个故事,以此阐述治理天下的圣哲即使面对世间各种纷扰,也要固守本真。

列子认识了一个占卜识相十分灵验的巫师,名叫季咸,列子对他相当崇拜,并把他的情况告诉了自己的老师壶子。壶子说:“我还没有教给你道的本质,你难道就易经得道了吗?你试着把我介绍给他看看相吧。”第二天,列子和季咸一起来了,壶子的内心寂然不动、“闭塞了生机”,季咸一看说“活不了十天了”。第三天,列子又带季咸来了,壶子的内心显露出与天地相应的一线生机,季咸一看说“征兆减轻了,完全有救了”。第四天,列子又带季咸来了,壶子的内心显露出深渊般和谐的心态,季咸一看说“心迹不定,神情恍惚,看不出来”。第五天,列子又带季咸来了,壶子先显露出内心的本原,又变得颓废顺从,像随波逐流一样,季咸一看掉头逃跑了。从这之后,列子三年不出门认真学“道”,在纷扰的世间也能固守本真,并像这样终生不渝。

这个故事在理解上会有些困难,在第二天和第三天中,壶子显露出的心态无论是闭塞的,还是有一线生机的,都是固定和显现的,是“有为”的,这种状态季咸就可以通过相看出来。不过在第四天和最后一天中,壶子显露的内心像“深渊”、像“道”一样顺应自然变化,这是“虚”而“藏”的,这种状态季咸就无法确定或看不出来,突破了他的认知限度,所以转身跑了。庄子以这个故事说明治理天下也要用“虚”和“藏”的方式。另外,庄子还将修养高尚的“至人”的心思比喻成一面镜子,对于外物“来者即照去者不留”,认为这样既能反映外物而又不因此损心劳神,以此说明不要执着在外在的事物和名利上。

另一个故事是,南海的大帝儵和北海的大帝忽常在中央的大帝浑沌之处相会,浑沌热情款待他们,为此儵和忽想报答浑沌的深厚情谊,认为“人人都有眼耳口鼻等七窍,唯独浑沌没有,我们就为他凿开七窍”。他们每天凿出一个孔窍,凿了七天浑沌也死了。

在这最后一个故事中,庄子把“本真”拟人化成了浑沌,人有了七窍后就会有各种感受而执着在世间万物,也会有了善恶、美丑、是非、名利等各种想法和观念,从而失去了本真,也就是浑沌死了。

综上来看,庄子用大量虚构的故事阐述了自己的为*思想,虽然很多故事看似天马行空、不着边际,但却颇有趣味、形象生动,表达的主旨也极为明确。概括来讲,庄子认为可以成为治理天下的“帝王”,应该是固守本真、听任自然、顺乎民情、行不言之教的人。其实,从本文中也可以看出,庄子继承了老子“无为而治”的治国思想,“无为无不为”才是治理天下的根本之道。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感谢大家观看我的原创文章,喜欢的朋友不妨点点

1
查看完整版本: 庄子的应帝王无为无不为,治理天下的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