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见习记者施文郁
初识董义章,他还是长海县财*局的“大管家”,掌管着县里大大小小的固定资产,对全县各单位的“家底”了如指掌。再见董义章,他已在小泡子村驻村两年多,黝黑的皮肤泛着光亮,写满了与海风常伴的爽朗与朴实,与小泡子村扎实、上进、有为的新面貌相得益彰。
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渔家后生,从县财*局一级主办到小泡子村*总支第一书记,董义章从未有过身份落差,反而“如鱼得水”般,活跃在小泡子村的田间地头,海边村路……将村里事、村民情逐一录入心中的账本,并日夜盘算着如何将这本账盘活、盘盈。
防风化险有谋有略村民财产“穿盔戴甲”
谈起董义章的驻村生活,家里人最大的感触便是他一去不返的节假日。村里的工作复杂而琐碎,海上陆上的风险更是说来便来。因而,第一书记的工作自然没了“工作日”与“节假日”之分,甚至没了固定的办公地点。
记者通联董义章时,正值年元旦假期。电话那边呼啸的海风清晰可闻,董义章正有条无紊地指挥着疫情防控工作。由于近期大连出现多例新冠疫情感染者,多个街道化为中风险地区,董义章迅速紧绷起风险防控弦。他深知“海岛地理位置特殊,一旦发生疫情,那全岛都可能危险。”故而,他第一时间带领工作人员对近期上岛入村人员进行排查、登记,以确保村民人身安全。
这样的场景,仿佛回到了年春节时期,主动放弃假期的董义章,在严抓疫情防控的同时,每天向居家隔离人员提供暖心的生活服务。在全村封闭式管理阶段,对22个路段进行封路设卡,对外来人员和车辆进行跟踪登记管理,做到“内防扩散外防输出”。安排工作人员对辖区内公共场所和公厕进行定时定点消*,消*面积多平方米。为了能让志愿者喝上一口热水,他自费多元钱买了66个保温杯,并带头为抗击疫情捐款。疫情好转后,董义章又马不停蹄帮助企业复工复产。他的行为感动了百姓,也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于年,被评为大连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
实际上,董义章的风险防控意识远不止在疫情期间凸显,而是内化于他日常的每一项工作中。他所驻守的小泡子村,凭海临风,资源优势明显,但风险也相应突出。每到台风季节,经常面临道路泥泞、码头被毁、浮筏养殖区域受灾等严重自然灾害风险的威胁。董义章动员组建了村级海上救援救灾志愿服务队,常年坚持对海上风险和村民遇险等突发事件进行应对救援工作,先后处置了近百次海上风险和村民险情,保护了大量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他常说:“以危为机,预防第一。不能等风险发生了再想辄儿。降低风险,就是保卫家园。不能让乡亲们辛辛苦苦积攒的财富,被灾害打了水漂。”在他的“严防死守”下,村民财产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保护。
变“废”为宝门道多,清债增收“一条龙”
守住百姓既有财产的同时,董义章无时无刻不在琢磨着如何开源增收。小泡子村全村户,口,人均三分地,绝大多数是“靠海吃海”的渔民家庭。长期以来,受海产品市场价格浮动的影响,渔村人的日子过得可谓是“猫一年狗一年”。如何改变这种被动的现状,是董义章一驻村就开始思索的课题。
经过多方面的调查研究,干财会出身的他首先把目光锁定在村集体资源型资产上。他要通过资源优化配置,让别人眼里的“废弃物”开花结果。他首先将北海60亩滩涂进行产改转包,仅此一项,每年就为村里增加收入6万元。同时,又将村里闲置资产进行整合,通过招商引资对外发包,每年直接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20余万元。对无利润、无发展空间的村办砖厂和部分滩涂海区资产,董义章运用市场经济手段,依法进行拍卖转让,一下子化解村级债务多万元。至此,小泡子村帅气得甩掉了集体经济“空壳村”的帽子。
经此一战,小泡子村村民对这位“会算账”的第一书记心服口服,脱贫致富的热情与决心空前高涨。董义章一鼓作气,趁势扶持村里敢于带头致富的能人。
小泡子村有两个养殖户业主,一直想扩大养殖面积,但受*策所限,始终未能如愿。董义章了解后,立即表态:“这个事情我来帮你们办。”他跑前跑后,联系多家行*审批部门,帮助解决了海域使用权证及市场经营方面遇到的困难。开工营业的承包业主激动不已,连连向董书记致谢。董义章却语重心长嘱咐:“你们不光要自己致富,还要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奔小康啊。”
二人没有辜负董书记的期望,养殖产业迅速发展起来,并将村里全部闲散劳动力吸纳到养殖场务工,有效带动村民增收。如今,小泡居民人均稳定收入达到三万多元。
老传统汇入新习俗,这里的生活有点儿“潮”
“鼓了村民的钱包远不够,还得富了他们的头脑。”村里成功脱贫后,面对成绩不骄不躁不满足的董义章,又在心里算开了账。渔家除了海上养殖产业外,最大的特色就是风俗文化。然而,旧俗难免存在不科学的槽点。比如每年正月十三的海灯节,渔民们都会烧香祈福拜海神娘娘,堪称岛上一年一度的“盛世大典”。然而,这样的祈福方式却不免污染了村里的环境,浓烟四起,甚至有点儿呛嗓子。
董义章想着,时代在进步,习俗也应该与时俱进,讲科学讲环保。他在村民代表大会上说:“我们祈福奔小康,要讲文明小康生活,要天蓝蓝、海蓝蓝,不能把渔村折腾成脏兮兮的样子,让老祖宗骂我们败家子。”他建议,要办个“海神娘娘文化旅游节”,搞健康向上的、富有渔家新特点的新文化习俗。
于是,一支由60多位村民组成的秧歌队很快成形了,首次亮相便吸引了城里村外数百人观看,还破天荒上了长海县的电视台专题节目。这下子,村民们可抖起来了,渔村文化旅游活动越搞越红火。每当渔闲时节,村里天天热闹非凡,白天,扭秧歌的、说评书的、唱二人转的、剪彩纸扎渔灯的、大合唱的,到处洋溢着渔村新生活的欢声笑语;夜幕降临,海面上五彩斑斓,各式各样的渔灯星星点点,吸引无数游人流连忘返。董义章筹划的新习俗新文化,不仅丰富了村民的精神生活,更打响了小泡子村文化旅游的品牌,令家家户户赚得盆满钵满。
物质与精神得到双重满足的村民们见到董书记都笑得合不拢嘴,直夸他是村里的“福将”,感激之情溢于言表。每每这个时候,董义章黝黑的脸上总是露出一抹羞赧,他常说“渔家儿女为渔家,我要做的还多着呢……”不由得,村民们开始期待,这位“会算账”的第一书记带领小泡子村盘盈更多未来,开辟新农村的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