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研究白癜风专家 http://m.39.net/disease/a_5481259.html高车,也就是汉代的丁零。他们生活在北海(贝加尔湖)一带,早期奴役于匈奴,在南北朝开始逐鹿于大漠,被称为“铁勒”或者“高车”。同时期崛起的突厥是其近亲,他们自己曾经建立了高车、薛延陀、回鹘三大汗国。
一,北狄是*方
实际上,丁零人和长期活动于长城一带的狄人有着密切的关系。从字面来来看,狄也就是以猎狗放牧、以火围猎的游牧民族,他们在商朝被称为“*方”,在西周可能是“玁狁”,到春秋时期被称为“狄”,有赤狄、白狄、长狄等称呼,在战国曾建立中山国,他们在方位上统称为“北狄”。他们在春秋战国时期南下中原,对华夏文明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本文首先证明:狄就是*方。
在商朝时期,曾经多次出兵讨伐*方,到了商朝末期,一部分*方就臣服于商朝,其首领被封为了“*侯”,与西伯侯、鄂侯并称为“三公”。*侯的封地在河北相州(磁县),《括地志》说:“相州滏阳县西南五十里有九侯城,亦名*侯城,盖殷时九侯城也。”西周初期,周公将怀姓九宗分封给了唐叔虞,这里的怀姓也就是*姓。这部分*方是最早融入华夏族的。另外一部分*方继续和商朝为敌。
在商朝后期,周国还多次和*方交战。《古本竹书纪年》记载:“周王季伐西洛*方、戎,俘二十翟王。”这里古代的狄和翟通用,将*方的首领称为“翟王”也证明了*方就是狄。根据小盂鼎铭文记载,周康王曾经和*方交战,将之击败。春秋时期梁伯戈铭文有“抑*方蛮”的字样。
到了春秋时期,就将*方称为狄了。当时狄人主要分布在*土高原北部和鄂尔多斯高原一带,因此统称为“北狄”,其中主要分为赤狄、白狄、长狄三部分。赤狄为隗姓、白狄为姮姓、长狄为漆姓或者厘姓,其中的隗姓、姮姓都来自于*姓,王国维更是直接断言隗姓赤狄就是“怀姓九宗”的后代。
二,北狄的迁徙为丁零
而根据《山海经》的记载,北狄可能是*帝的苗裔。《山海经·大荒西经》记载:“有北狄之国,*帝之孙曰始均,始均生北狄。”杜预《春秋释例》说:“鲜虞中山,白狄,姬姓。”可见他们和周人王族是有一定渊源的,而周人王室又自称是*帝之后。
战国末期,进入中原的狄人融入了华夏族之中,是汉族的来源之一。停留在塞外的狄人就和其他民族融合而形成了“胡人”,也就是“匈奴”。还有一部分狄人受到匈奴的挤压,最终迁徙到了贝加尔湖一带,形成了丁零人。《魏书》载:“高车,盖古赤狄之余种也,初号为狄历,北方以为勅勒,诸夏以为高车丁零。”
石峁遗址
中国的文献中,最早关于丁零的记载出现于《山海经》,《山海经》的成书于战国到西汉前期,其中关于丁零的记载有“钉灵国……其民从膝已下有毛,马蹄善走”,可见其丁零国早已被中原人认识,是游牧民族。关于“钉灵国”的位置,《海内经》记载为“北海之内”,说明当时的丁零人还活动在贝加尔湖以南,并未北迁。从这里可以看出,丁零人的迁徙的确是在战国之后,那就是受到匈奴崛起的影响。当然,一部分丁零人可能很早就到达了贝加尔湖一带。
狄人(*方)北迁路线
如果以上的资料可信,那么说*帝轩辕氏、西周王族姬姓、北狄、丁零的血缘上有一定的关系的,是否是这样呢?目前,已有的线索主要是山西西南姬周诸侯国级大墓,疑似毕公高后裔楷侯,测量结果为N系北支下的M类型。该类型是商周时期发现的主要几大类型之一。而目前公认的丁零人的后裔——涅涅茨人和雅库特人的单倍群也主要是N,这绝非巧合。古代的N系人群曾经长期活动于长城上下。
涅涅茨人
从语言上说,狄(Di)和丁零(Dil)是十分接近的。后来的他们因为“俗多乘高轮年”、“车轮高大,辐数至多”而被称为“高车”。而中国上古时代的*帝为轩辕氏,也是和车有关,两者之间或许也并非巧合。当然,以上的说法还未最终定论,因为这还需要更多考古上和分子人类学方面的证据。
苏联建立后,曾经在丁零人活动的区域内进行了考古挖掘,发现了前13世纪到前7世纪的一系列墓葬,出土了许多青铜器和陶器,苏联将之命名为“卡拉苏克文化”,这些青铜器和陶器和商朝的十分类似。其后蒙古国也出土了类似风格的青铜器和陶器,苏联学者和蒙古学者均认为这些文化是丁零人从中国北部带过去的。
据中国史籍记载,原先居住在中国北部和汉族相近的丁零部落,正是散居在上述这些地方。显然就是他们把得自商朝古代中国居民的各种文化因素(特别青铜造技艺)带到了南西伯利亚。——《世界通史》苏联和蒙古卡拉苏克时期的特殊文化的产生是与大批居民从中国北方向这里渗入有关。这些居民可能就是生活在戈壁和*河之间的畜数部落。——《蒙古人民共和国通史》
二,丁零演化给铁勒、高车
丁零人迁徙到贝加尔湖之后,很快又被匈奴征服,成为了匈奴的别部。从语言上来说,丁零人和匈奴人的语言是十分接近的,应该属于同一种语系,现在归为“突厥语系”。《北史》记载“其语与匈奴同,而时有小异”。我们通过丁零这个关键信息点,也就是知道了匈奴人和突厥人大致上就是一伙人。
西汉后期,匈奴曾经扣押汉朝的使者苏武,并将之软禁于北海,这里就是丁零的活动区域,苏武的羊群也曾被丁零所盗取。匈奴曾经封汉人卫律为丁零王。年,苏联考古学者在贝加尔湖一带发现了一座中国风格的城池,并发现了汉朝的瓦当。根据史料判断,这座城池的主人应该就是卫律了。
贝加尔湖
匈奴将许多丁零人沦为奴隶,并在丁零修建城池,对丁零实行严格的控制。到了匈奴衰落的时候,丁零也乘机进攻匈奴。前72年,丁零和乌桓、乌孙等一起进攻匈奴,加速了匈奴的衰落。50年代,蒙古在北部发现了匈奴的一座祭祀遗址,有明显被火烧的痕迹,蒙古学者认为这是丁零人进攻匈奴的证据。
北匈奴灭亡后,鲜卑族又占据了漠北,从此丁零人又受到了鲜卑族的奴役。但是该时期的丁零人已经遍布漠北了,而不是仅限于北海一带。鲜卑族将他们称之为勅勒、或者是铁勒,当时流传有《勅勒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而汉族人因为他们“俗多乘高轮年”、所以直接称呼为“高车”。北魏的拓跋珪曾经出兵击败了高车,并且将更多的丁零部落迁徙到了漠南。
到太武帝拓跋焘时期,柔然强盛,铁勒被柔然统治。拓跋焘曾经北征柔然,一直打到了贝加尔湖一带,击败铁勒“数十万落”,并将他们迁徙到了漠南。到5世纪后期,柔然汗国衰落,铁勒的首领就带领他们西迁到了吐鲁番一带,建立了“高车汗国”,高车汗国一度称霸西域,与柔然争锋,但是好景不长,最终被柔然所灭。
高车汗国被柔然灭亡之后,其部族又大规模加入了突厥,使得突厥迅速崛起。突厥后面专门在贝加尔湖一带设置了北面可汗,以统治铁勒九姓。在隋朝时期,突厥内战,逐渐形成了东突厥和西突厥的分裂局面,而铁勒之中的薛延陀部落强盛起来,占据漠北,建立了薛延陀汗国,直到年被唐太宗所灭。
唐玄宗时期,铁勒中的回纥部强盛,又联合唐朝击败了后突厥汗国,建立了强盛的回鹘汗国。直到年,回鹘汗国才瓦解,丁零人在漠北的历史才正式结束。不过经过了高车汗国、薛延陀汗国和回鹘汗国之后,丁零人已经和其他民族产生了大量的混血,其部族成分、文化习俗、宗教信仰、外贸特征都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后来回鹘人西迁西域之后,他们形成了维吾尔族,但是他们和丁零人已经有了天壤之别,而停留在西伯利亚的涅涅茨人和雅库特人才算是丁零人的后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