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狗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邹振环交流与互鉴清宫海错图与中西 [复制链接]

1#
北京正规治疗白癜风多少钱 http://m.39.net/pf/a_5059033.html

本期精彩

新刊速递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年第3期目录摘要

语言学研究

李葆嘉

西洋汉语文法学三百年鸟瞰

杜敏,刘志刚

新中国少数民族文字创制的目标与成效——以土族文字考察为例

再写中国伦理学

*勇

儒家*治哲学的若干前沿问题

萧阳

论“美德伦理学”何以不适用于儒家

国家与社会治理

胡键

*治的话语分析范式

高子平

美国网络舆情视阈下的中美人才战研究

历史研究

陈明

笔谈与明清东亚药物知识的环流互动

摘要:《清宫海错图》是清宫所藏五部表现海洋生物、飞禽、走兽等动物题材的画谱里,唯一出自民间画师之手的画谱,也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关于海洋生物博物学的"复合图文"。该书具有博物学知识和博物画艺术的双重性。书中的"麻鱼""井鱼"与明清汉文西书《西方答问》《西洋怪鱼图》《海怪图记》有着中西海洋动物知识的交流;其中的"人鱼"描绘,更是从想象动物的视角,表达了大航海时代之后中西海洋动物方面的若干知识互动。作为博物画图册,它在绘制手法上不受当时官方主流画风所限,既表现了中国传统鱼类绘画的特点,又吸收了西洋博物画的表现手法,为中西鱼类博物知识和画艺的比较与互鉴,提供了出类拔萃的历史文本。

关键词:《清宫海错图》;聂璜;《西方答问》;《西洋怪鱼图》;《海怪图记》;"人鱼"

作者简介:邹振环,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世界想象:西学东渐与明清汉文地理文献”(项目编号:17FZS)

原文载于《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年第三期

目录

一、深藏清宫中的《海错图》及其作者聂璜

二、“麻鱼”“井鱼”与《西方答问》《西洋怪鱼图》

三、《海错图》中的“人鱼”

四、中西鱼类画艺的比较与互鉴

五、小结

“海错”一词,是中国古代对于水族之中种类繁多的海洋生物、海产品的总称,出典于《尚书·禹贡》的“厥贡盐,海物惟错”,孔安国传称:“错,杂,非一种。”最新出版的“故宫经典”系列丛书的最新一部作品为《清宫海错图》(原书题签“海错图”,为避免歧义,下凡正文述及该书,均简称《海错图》),书名之“错”,即多样杂陈之意。该书作者聂璜将自己在东南海滨所见、所闻、所想象的鱼、虾、贝、蟹等海物绘成图册,取名为《海错画谱》,作者自序中这样写道:“以错称海物也”,“夫错者,杂也,乱也,纷纭混淆难以品目,所谓不可测也。”

根据《石渠宝笈续编》的记载,《海错图》一书共有四册,前三册藏于故宫博物院,第一册有作者自题《海错图序》《图海错序》,两首《观海赞》及跋文,其中有画35开,主要描述鱼虎、河豚、飞鱼、带鱼、海蛇、鳄鱼、人鱼等海洋鱼类。第二册37开,主要是鲨鱼类,如青头鲨、剑鲨、锯鲨、梅花鲨、潜龙鲨、*昏鲨、犁头鲨、云头鲨、双髻鲨、方头鲨、白鲨、猫鲨、鼠鲨、虎鲨,其他还有海豹、海驴、海獭、海马、海蚕、海蜈蚣、海蜘蛛等。第三册39开,主要描述海鹅、海鸡、海鹄、火鸠、燕窝、金丝燕、海市蜃楼、珠蚌、马蹄蛏、剑蛏、巨蚶、紫菜、吸*石、海盐、珊瑚树、石珊瑚、三尾八足神龟等。第四册藏“台北故宫博物院”,主要描述一些蚕茧螺、红螺、扁螺、巨螺、棕螺、白蛳、短蛳螺、铁蛳、手卷螺、鹦鹉螺、刺螺、*螺、针孔螺、苏合螺、桃红螺、空心螺、白贝、圆底贝、云纹贝、织纹贝、金线贝、纯紫贝等。与故宫博物院所藏的康熙朝《鹁鸽谱》、乾隆朝《仿蒋廷锡鸟谱》《兽谱》和道光朝《鸽谱》不同,《海错图》是清宫所藏五部表现海洋生物、飞禽、走兽等动物题材的画谱里,唯一出自民间画师之手的画谱,也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关于海洋生物的博物学画谱。

该书目前除张世义、商秀清的《“清宫海错图”中的4种鱼类》(载《生物学通报》年第47卷第7期)一文外,其他专文有邹振环《〈海错图〉与中西知识之交流》(《紫禁城》年3月号)以及上海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哲学专业王嫣的硕士论文《博物学视域下的〈清宫海错图〉研究》(年5月)。邹振环一文主要考察了聂璜作为民间画师创作《海错图》的特点,以及图中奇异海洋动物的欧洲知识来源;王嫣一文则从“海错”一词的范畴、写作背景、图像分析和命名方式等多个方面,讨论了聂璜绘制《海错图》的原因、化生说的影响,以及作者身份对写作动机和写作方式的影响等。其他还有一些通俗性的著述述及《海错图》,如中信出版集团年1月和10月先后出版了张辰亮的《海错图笔记》初集和二集,以现代科普和美食料理方式,引经据典论证纠错,是接地气通俗易懂的博物百科。

由于图文并茂的《海错图》具有博物学和博物画的双重性,故研究亦需从知识和画艺两个主题入手。本文首先拟在之前《〈海错图〉与中西知识之交流》一文的基础上,从博物学知识来源出发,讨论《海错图》及其作者聂璜,“麻鱼”“井鱼”与《西方答问》《西洋怪鱼图》以及“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海怪图记》的关系,并从神话动物和想象动物的角度,分析《海错图》中的“人鱼”案例,旨在说明《海错图》究竟吸收了哪些西方的海洋动物知识,回应了哪些西方博物学著述的记述,以及与中国传统动物知识有着怎样的交流和互动;其次是通过《海错图》的图绘手法,从中西绘画对于鱼类不同艺术表现的角度,尝试讨论中西鱼类画艺的互鉴问题。

一、深藏清宫中的《海错图》及其作者聂璜

《海错图》图文并茂,图画错落排布,笔触细腻艳丽,独具匠心。画页中内容异常丰富,收录的有海洋生物中威风凛凛的远洋深海鱼类,如该书第二册所收入的鲛鲨,称“此鲨首与身全似犁头鲨状,惟此锯为独异。其锯较身尾约长三分之一,渔人网得必先断其锯,悬于神堂以为厌胜之物。及鬻城市,仅与诸鲨等,人多不及见其锯也”。并称“渔人云:此鲨状虽恶而性善,肉亦可食。又有一种剑鲨,鼻之长与锯等……其剑背丰而傍薄,最能触舟,甚恶”。亦有憨态可掬小鱼小蟹,如第一册收入的“七里香,闽海小鱼,言其轻而美也。其鱼狭长似鳝,身有方楞,白色。海人盘而以油炸之,以为晏客佳品。或以为大则海蟮,然海蟮尾尖似鞭鞘,此则尾如扇,而背有翅,其状非也。《七里香赞》:鱼不在大,有香则名。香不在多,有美则珍”。

图谱中有真实存在、可供作为食物的海洋生物,如第一册收入中国主产于*海、渤海至东海北部的马鲛鱼:“《汇苑》云:马鲛形似鳙,其肤似鲳而黑斑,最腥,鱼品之下。一曰‘社交鱼’,以其交社而生。按:此鱼尾如燕翅,身后小翅,上八下六,尾末肉上又起三翅。闽中谓先时产者曰‘马鲛’,后时产者曰‘白腹’,腹下多白也。琉球国善制此鱼,先长剖而破其脊骨,稍加盐而晒干,以灸之,其味至佳。番舶每贩至省城,以售台湾。有泥托鱼,形如马鲛,节骨三十六节,圆正可为象棋。《马鲛赞》:鱼交社生,夏入网罟。鲜食未佳,差可为脯。”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的学者张世义、商秀清等,曾撰文对马鲛进行过剖析:马鲛是硬骨鱼纲鲈形目鲅科蓝点马鲛S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