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狗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没有立场也不稳二战时期的那些中立国,如何 [复制链接]

1#
北京白癜风的医院 http://www.t52mall.com/

当全球面临新冠病毒疫情威胁时,有人编了俏皮话调侃一些疫情严重的西欧国家:“这次疫情比二战还危险,因为这次没法投降了”——面对病毒威胁,不但没法投降自保,而且也无法保持中立。即便二战中战火席卷全世界2/3的国家和3/4的人口,还是有一些国家成功以中立姿态免遭空前浩劫的荼毒。

20世纪前半叶,国际社会公认的中立概念源自年第二次海牙会议期间签署的第五公约和第十三公约。年9月1日清晨,世界大战的战火在欧洲点燃,当时全世界的独立国家基本集中在欧洲和拉丁美洲,亚非大部分地区还是殖民地或附属国。除了相继宣战的英法德诸列强及其盟国、属国外,全世界几乎所有国家都希望远离战火,很多欧洲小国尤其乞灵于国际法保护他们免遭践踏。

在希特勒闪击波兰之前,年8月22日下午,挪威、瑞典、芬兰、丹麦、比利时、荷兰、卢森堡七国预感大事不妙,在共同的恐惧驱使下,齐聚挪威首都奥斯陆开会,他们集体宣布将在未来的冲突中保持中立,被称为奥斯陆七国。

在整个西半球,拉美21个共和国宣布对欧洲的战争保持中立。日本偷袭珍珠港后,其中19个国家陆续宣布追随美国参战,未宣战的也选择与轴心国断交。智利和阿根廷宣布中立,最终只有阿根廷我行我素坚持到底,一直以中立的幌子与轴心国暗通款曲。

奥斯陆七国中,丹麦、挪威、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因地处交通要冲而又国力孱弱、战备松懈,战争初期迅速遭到纳粹德国践踏。倒霉的芬兰则因为一部分领土对强邻诱惑太大而遭苏联进攻。最终,只有瑞典巧妙保持了中立。欧洲其他国家中,瑞士、西班牙、葡萄牙、土耳其和爱尔兰也都各显神通,艰难地在夹缝中保住了中立地位。

复杂微妙的局势,注定了中立国必须在战争中小心翼翼地审时度势,及时向战争中优势者妥协的生存之道。同交战国一样,中立国同样需要勇气与智慧去守卫中立,下面讲述的就是他们的故事。

瑞士

世界最著名的永久中立国瑞士,在二战中迎来最艰巨的考验。法国沦陷后,瑞士的国土彻底被轴心国包围。2/3的瑞士公民说德语,其余1/3公民一半讲意大利语、一半讲法语。瑞士北部几个州全是德语公民聚集区,德国的好几个邻国已经因为拥有德裔公民聚居区而惨遭侵略,瑞士也很早就被纳粹盯上。

当纳粹在年上台后,德国一些地图出版商就恬不知耻地直接把瑞士北部德语民族聚居区直接划进德国版图。希特勒曾公开说瑞士是一个时代错误,瑞士在建立联邦前曾经是德国的一部分。纳粹新闻宣传机构公开叫嚣瑞士是下流的狗,没有对日耳曼父国表现出应有的忠诚。驻伯尔尼的一位德国外交官公然把瑞士比作音乐厅里的苍蝇,警告说“你们瑞士人要是聪明的话,就不要嗡嗡叫骚扰别人,否则有人将把你们捏死。”

年9月1日,德国正式发动对波兰攻击,为应对战争爆发,瑞士士兵被动员起来。到9月3日英法对德宣战时,万瑞士人全民动员,瑞士已做好一切准备,纳粹高层经过仔细考虑放弃入侵企图,双方在战争中保持密切的经贸关系

战前和战时,德国不断通过各种渠道威胁瑞士——瑞士的生存是德国的恩赐。瑞士人自己并不这么看,他们幅员狭小而富裕的国家高山密布,地形险要。身处四战之地,瑞士人很早就明白,不能指望国际法和别国的外交承诺保护自己,与德国这种有着多次践踏中立国不法纪录的恶邻做伴,自保的根本只能是加强自身国防,让侵略者畏惧于高昂的入侵成本。

瑞士是全民皆兵的典范,正规军规模很小,但装备训练精良。在20世纪30年代末航空工业飞速发展的时代,瑞士在大战爆发前就拥有一支以小国的标准来看很不错的空军。年初,瑞士空军有名飞行员,架飞机,他们装备了荷兰产的侦察机,来自德国和法国的战斗机和国产攻击机。瑞士空军最好的机型是90架德国的梅塞施密特Me-战斗机。

瑞士军队敢于以实际行动显示其捍卫中立的决心,在年5月德国入侵法国后的前三周,瑞士就击落了3架德国He-轰炸机。德国空军司令戈林元帅被激怒,派遣Me-战斗机护送轰炸机故意穿过瑞士领空,结果引发一场大规模空战。38架德国战斗机对抗14架瑞士Me-战斗机,瑞士空军以损失1架的代价击落4架德国战斗机。整个二战期间,瑞士击落过30架主动或误入其领空的轴心国飞机和数量不明的盟国飞机,另有多达架盟军飞机被瑞士空军迫降并扣押。

年9月,瑞士边防部队人员在边境安装铁丝网加强防护

构成瑞士国防主力的是民兵,瑞士法律规定所有男孩小学期间必须学会使用步枪,军训贯穿男孩整个学业。年满20岁后,所有青年都要在军队接受三个月基本训练,民兵每年要到现役部队参加三星期的恢复训练,直到48岁被允许转为后备军。

瑞士军队很早就储备武器,加强军事训练并修筑防御设施。进入瑞士的每座桥梁、每条公路以及连接德国、意大利的重要铁路,都可以快速埋设地雷。瑞士还用多年时间营建了被称为“国家堡垒”的防御工事,政府花了以当年的币值计算将近2.5亿美元,修建了几千座装有大炮和机枪的碉堡;阿尔卑斯山中大量山区预先修造了防御阵地和地下仓库,即便一半国土、所有重要城市和1/3的人口分布区被外敌占领,瑞士还能退入山区坚持战斗。

当欧洲战争爆发时,瑞士在25年来第一次动员军队。到年9月3日英法对德宣战时,万瑞士人全民动员,80万民兵转服现役,50万人作为后勤支援人员动员起来,瑞士边防部队按计划迅速占据要塞,并在桥梁、隘口和重要路段埋设好地雷。

面对如刺猬一般做好准备的瑞士,纳粹高层经过仔细考虑放弃了入侵企图,瑞士也识相地尽量不刺激德国,战争中瑞士与德国保持着密切经贸关系,向德国出口了大量精密机械,并提供了难以估计价值的金融服务,瑞士还冷酷地拒绝了大部分周边国家难民入境的请求,很多人因此丧生。

战后,一位瑞士作家这样描述自己国家的选择:“瑞士的处境比其他所有中立国都要危险,精神上抗敌、物质上通敌这一法则是瑞士的生存之道”。

瑞典

瑞典王国在18世纪的几次王朝战争中败北后,主动退出欧洲争霸舞台,选择中立的历史不逊于瑞士。作为奥斯陆七国中唯一最终幸免于战争的国家,瑞典既有地理上偏居一隅、远离强邻的天生幸运,也得益于自身加强国防的努力和不断调整外交策略、与交战双方维持恰当关系的机智。

欧洲战争爆发后,英国和德国都承诺尊重瑞典的中立。当年9月苏联入侵芬兰时,瑞典曾派出余名志愿者赶赴芬兰参战。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五世的母亲和妻子都是德国贵族,他本人强烈的亲德反俄倾向声名远扬,这让希特勒对入侵瑞典多少有些顾虑。

年4月,德国占领丹麦和挪威后,瑞典吃惊地发现纳粹海空军已经将瑞典从波罗的海通往外部世界的海空交通完全封锁,而英国皇家海军又封锁了北海。瑞典彻底丧失了海外市场,失去了70%的能源供应,每月只有5艘非轴心国的船只经德国批准后才能进入瑞典港口。瑞典经济上立即陷入困顿,被迫调整工业结构,实行严格配给制,努力自产粮食以度过困难时期。瑞典丧失海外市场后,不得不将自身产的优质铁矿石和精密轴承等机械产品大量出口德国。

年3月,在瑞典哥特兰岛海岸防御的大炮和士兵

和平时期瑞典的国防曾长期废弛,但自从年国际联盟对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无动于衷后,瑞典幡然醒悟,丢弃幻想全力加强国防。瑞典陆军算上预备役也只有13万人,但官兵训练精良,其素质被认为在欧洲数一数二。瑞典发达的军火工业为其海军装备了配有15英寸口径重炮的袖珍军舰、高速驱逐舰和15艘潜艇,瑞典萨博公司生产的俯冲轰炸机性能比德国著名的斯图卡俯冲轰炸机还优越。在北欧各国中,瑞典的备战工作是做得最好的。欧洲战争爆发后,瑞典将军队迅速扩充到45万人,并严阵以待。

瑞典保持中立除了加强国防,还依赖于不断调整对德外交政策。面对虎视眈眈的德国,瑞典忍气吞声允许德国军人以度假为名穿越瑞典领土去被占领的挪威换防,瑞典以这种外交上恭顺妥协换来德国的容忍。但是瑞典人也偷偷将自己产的精密轴承以海运和空运方式出口到英国,暗中支持盟国的事业,并慷慨收留了来自丹麦、挪威、芬兰这波罗的海三国的难民,特别是犹太难民。

直到年德国相继在斯大林格勒和库尔斯克战败、盟军登陆北非和意大利后,瑞典觉得德国入侵的现实威胁已不可能发生,对德外交逐渐强硬。从年8月起,瑞典不再允许德国过境向挪威运送战争物资,并宣布德国军队不得再通过瑞典领土,此前曾有多达万人次德国军人和大量物资通过火车经瑞典领土到达挪威。

盟国也向瑞典施加压力,如果不减少对德国的出口,会有更多的瑞典产品被盟国列在封锁黑名单上,而美国也威胁将冻结瑞典在美资产。瑞典大幅削减了对德国的铁矿出口,从年的万吨减少到次年的万吨。年底,瑞典暂停与德国的一切贸易。

战争结束后,有一段调侃瑞典中立政策的俏皮话是这样说的,两只青蛙掉到一桶奶油中,一只是宿命论者,不做任何挣扎就沉了下去;而另一只——也就是瑞典——是机会主义者,他用力扑腾着,不但活了下来,还把奶油搅成了黄油。

葡萄牙、爱尔兰与土耳其

伊比利亚半岛上另一个国家是萨拉查博士领导的葡萄牙独裁政权。葡萄牙是英国最古老的盟友,两国自年确定结盟关系起一直维持着稳定的同盟。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葡萄牙还履行盟约派一个师的兵力协助英国打仗。但二战爆发后,萨拉查决定和佛朗哥一起走一条微妙的中立路线。

二战爆发前6年,萨拉查当选葡萄牙政府总理,他致力于建立一个强有力的政府。此前葡萄牙长期动荡不定,从到年,葡萄牙曾出现了将近50届不同的政府,年起,时年39岁的经济学教授萨拉查被邀请入阁担任财政部长,4年后他当选政府总理,从此开始了对葡萄牙长达36年的统治。

葡萄牙清楚认识到伊比利亚半岛能否保持中立,完全取决于英德两国的意愿。二战爆发时,希特勒同意尊重葡萄牙和其海外殖民地的领土完整,英国也表示同意不再援引《温莎条约》,该条约规定从年起两国有义务共同参战帮助彼此。

葡萄牙总理(-年在任)萨拉查

葡萄牙精心维持着自己的中立政策,美国作家马克西米安·希尔在年访问里斯本后这样描述,如果一个葡萄牙书商在他的橱窗里陈列了6本英国书,那他一定会尽力在旁边摆上6本德国书。葡萄牙报纸在发表评论时表现得也相当谨慎,他们既不攻击丘吉尔也不攻击希特勒,既不攻击西方民主国家也不攻击轴心国。当德国战斗机迫降在葡萄牙时,葡萄牙官方宣布飞机被扣留了——这是说给英国听的,但又宣布飞行员跑了,这是说给希特勒听的。

里斯本成为吸引欧洲上流社会和下层平民的避风港。年的一天,美国记者埃里克·塞瓦赖德注意到,在里斯本皇宫旅馆门口,挤满了各国名流,有卢森堡前总理、比利时总理、法国前总理、波兰第一任总统,还有罗马尼亚国王。英国和德国、意大利的航空公司在里斯本开设定期航班,而且英德两国达成默契,互不攻击对方的民航。德国军事情报局局长卡纳里斯海军上将认为,从里斯本起飞的民航航班给德国带来的利益几乎和英国一样多。年6月1日英国海外航空公司的号航班被德国战斗机击落,这是整个战争期间唯一一次例外,据说德国间谍误以为丘吉尔在那架航班上,而那其实是著名演员莱斯利·霍华德和他的经纪人。霍华德的经纪人身材矮壮,叼着大雪茄,远远看上去很像丘吉尔。

到了年,在盟国明显将取胜的前提下,英国施加巨大压力后,萨拉查允许英国使用葡萄牙在大西洋中部的亚速尔群岛的海空军事基地,这里将对盟国的大西洋反潜战发挥巨大作用。美国也提出同样要求,葡萄牙也做出了让步,但要求美国兵必须穿英军制服——毕竟英国可以援引《温莎条约》。战争末期,萨拉查悄悄将在他办公桌上摆了好几年的墨索里尼的照片换了下来。

与葡萄牙相比,爱尔兰在战争中的处境更尴尬。爱尔兰地处英伦三岛,年才脱离英国统治,获得自治领地位,但仍是英联邦成员。爱尔兰国内分裂为两派,亲德派怀有强烈反英情绪,反德派尽管未必同情英国,但却认同纳粹是世界各国的共同敌人。

欧洲战争爆发的第3天,爱尔兰宣布自己中立,这让英国很意外,英国本以为爱尔兰参战是顺理成章的,伦敦和柏林低估了时任爱尔兰总理德·瓦莱拉捍卫中立的决心和韧性。战前爱尔兰军队只有名装备很差的陆军、微不足道的空军,根本没有海军。爱尔兰军队战前的军服和钢盔,看上去像是德国兵的翻版,这也是战前爱尔兰政府对外态度的外在表现。

大战爆发后,爱尔兰迅速征召起名预备役士兵,还组织了地方保安部队。爱尔兰一方面组织海岸防御,防备德国的海空突袭;另一方面,还加强北部边界线的防御,惧怕英国从陆上进攻爱尔兰。

年,爱尔兰都柏林,总理埃蒙·德·瓦莱拉检阅部队

年下半年,英国本土在闪击战打击下岌岌可危,爱尔兰在跨大西洋航路中重要的战略位置使丘吉尔多次威胁如果爱尔兰不跟着英国加入战争,英国将不惜一切代价迫使爱尔兰参战,丘吉尔公开威胁“无论如何,英国要使用那些港口!”德国则不失时机地引诱爱尔兰,愿意提供从步枪、机枪到火炮等大批军火以帮助爱尔兰防御英国。但德国承诺提供的武器其实是英国远征军撤离法国时遗弃的,英国将这些武器在爱尔兰出现看成一种威胁,同时是不可容忍的侮辱。爱尔兰最后明智地选择谢绝纳粹的“好意”,转而接受英国的军事援助,以软化两国关系。在英国提供军事援助后,爱尔兰军队戴上了英国钢盔,穿上英式军装,并扛起美国提供的步枪,至少从外表上看,爱尔兰军队接近盟国阵营了。

爱尔兰顽固的中立政策,使很多在大西洋海战中失去了船只和朋友的水手们对其充满憎恨。如果爱尔兰的海军基地能发挥作用,很多盟国水手可以活下来。直到美国参战以后,英美两国联合参谋长委员会得出结论,认为爱尔兰对于盟国的战争进程不再重要,攻击该岛的成本远大于其对盟国的价值。盟国特别是英国,不再热衷于将爱尔兰拉入战争。尽管政府严守中立,但战争中仍有大批爱尔兰国民同情英国,有至少10万爱尔兰人跑过边境,志愿加入英国军队奔赴全球战场。

爱尔兰被英国和占领法国的纳粹德军团团包围,其夹在两大强国中的中立地位一度岌岌可危。与爱尔兰的危险处境相比,土耳其远离英德,只与苏联毗邻,又扼守亚欧战略咽喉,其地缘政治可以说得天独厚,是两大阵营争相拉拢的对象。

一战以后,现代土耳其在奥斯曼帝国遗留下来的核心遗产安纳托利亚半岛上浴火重生。其国父凯末尔在年去世前曾警告接班人:下一场战争中决不能站在英国的对立面!凯末尔有着惊人的眼光和预见能力,早在年,凯末尔就曾对来访的时任美国陆军参谋长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将军说,一场大型战争将于年左右在欧洲爆发,其结果是德国将控制除英国和俄国之外的整个欧洲,苏联将成为这场战争的主要受益者。

土耳其地缘上最大的敌人是其北方邻国苏联,历史上沙俄通过十次俄土战争抢走土耳其大片领土。一战中奥斯曼帝国轻率地背弃其传统盟友英国,选择与德国结盟参战,结果战后丧失亚欧非大片领土,这些教训让凯末尔及其继任者刻骨铭心。凯末尔制定的基本国策很明确,土耳其既要参与大国政治,又要保持中立,这样才能在四战之地的亚欧咽喉地区复杂环境中求生。当新的世界大战爆发时,贫弱的土耳其选择做中立国,可以从英国和德国两头拿好处,还能与他真正敌视的苏联保持一定距离。

二战期间,一名土耳其军官在土苏边境视察部队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土耳其官员向一位盟国外交官透露:“我们最希望的是支持德国击败苏联,然后再支持盟国击败德国,这样我们就感到安全了。”土耳其外交政策的核心是把土耳其本国利益摆在首位,他们同时向英德高价出售战略物资,如铬铁矿和铜矿,并从英德双方获取他们需要的武器和援助。德国帮土耳其修建了公路和铁路,盟国则建设了土耳其的机场和港口,土耳其还允许轴心国和盟国的间谍以外交活动为掩护在土耳其展开活动。

从年到年,土耳其总理萨拉吉奥卢常常挂在嘴边的话是“土耳其的对外政策一直是与英国结盟,而与德国保持友好”——这微妙含糊的措辞充满了拜占庭式的狡诈,只有土耳其人能想得出来。土耳其不断游走于两大阵营之间离间斡旋,他们向胜利一方祝贺,又向失败一方表示安慰,同时又对双方都表示效忠,以高超的外交智慧多次化解了英国和德国企图把土耳其拖入战争的图谋。

土耳其在战时最大的一次出格行动是总理萨拉吉奥卢在年发表支持轴心国的言论,鼓吹希特勒消灭苏联将是伟大的功绩,并且集结26个师在土苏边境对苏联制造压力,考虑到两国历史上的世仇,西方盟国对土耳其这点小动作表示理解。最终,摇摆不定的土耳其确信德国没有能力对其发动报复后,在年2月对德国宣战。美英苏三巨头在雅尔塔会议上明确提出,允许一国进入战后联合国的必要条件是对轴心国宣战,土耳其赶上了成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国的末班车。最终,二战中没有一颗炸弹落入土耳其境内,没有一个土耳其士兵死于战争。

当时的世界上,还有欧洲的梵蒂冈、安道尔、圣马力诺、摩纳哥和列支敦士登等国和亚洲的阿富汗保持了中立,这些国家要么小到微不足道,要么太远离战火而乏善可陈。

回顾欧洲几个成功保住中立地位国家的经历不难看出,在全球性战争中,如果小国不幸身处战火漩涡中心,宣布中立未必能阻止战火延烧自身,小国存亡虽然直接取决于大国的利益和需要,但小国做好必要的战备并选择灵活外交路线,这些也是必不可少的生存之道。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