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狗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孔子孟子等圣贤被发现骂人,是神的跌 [复制链接]

1#
长沙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qsnbdf/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孔子教我们“温柔敦厚”,孟子教我们“舍身取义”,庄子教我们“看淡生死”。这些前圣前贤们,真可谓,“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他们真的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一样的存在吗?在理学家眼里恐怕还真是这样,要不然朱熹,也不会搞出一个“存天理,灭人欲”的半吊子儒家教条来。他讲的这些道理,恐怕连他自己都未必信。

明明自己也想去娱乐娱乐,却又说什么“有伤风化”,其实孟子早就说过,“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那么与民同乐又何妨?大可不必自己搞一个内部的小场子,偷着乐;明明自己也想挣钱,却说什么“商人满身都是铜臭气”,其实孟子早就说过,“王如好货,与百姓同之,于王何有?”后来的民国正是着了理学家的道,“礼、义、廉、耻”说得响当当,但是“四大家族”却大发国难财。国难尚且不救,更不要说和大伙一起挣钱了,所以当时的民族工商业,只能在夹缝里求生存;明明自己也想要爱情,却又大骂《诗经》中的郑卫爱情诗多“淫奔”,说什么“存天理,灭人欲”,其实孟子早就说过,“王如好色,与百姓同之,于王何有?”要爱大家一起爱嘛,朱熹不让别人爱,他自己却又悄悄地娶了小老婆。

《红楼梦》中的贾政,他明明非常希望自己有一个好文采,但是文学之事并非他所擅长。所以当大观园初一告成,他和众清客一起游览,就想让宝玉给他长长脸,他让宝玉给大观园的亭台楼阁,各个院落提一个匾额和对联。这个事情对于宝玉来说倒也是手到擒来,可是宝玉每提一处,他总要鸡蛋里挑骨头,但是他内心里却又常常窃喜,表面上还是他那一贯的假正经。

贾府上下明明“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当焦大喝醉了酒揭他们老底的时候,王熙凤第一反应是装着没听见,只有宝玉不明就里,“乱问”、“乱说”了起来。原来所谓的世代簪,缨钟鸣鼎食之家,都是这样的不堪。也难怪曹雪芹要让《红楼梦》中的第一大家族姓贾。这正如他自己所说:“无为有时有还无,假作真时真亦假”,真真假假,假假真真,曹雪芹就是要用隐晦的方式,揭露当时社会的鸡鸣狗盗。《红楼梦》之所以伟大,原因就在这里。

中国传统文化正是毁在了,”贾家“为代表的那一群人手上。这些假道学、假正经、假礼教,把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名声给搞臭了的。以至于后来鲁迅先生,在他的小说《狂人日记》中,痛心疾首地破口大骂:“中国封建礼教文化,里里外外都写满了吃人。”老百姓,也早就受够了已经成为行尸走肉的传统文化,以至于后来群起而攻之,要“打倒孔家店”。传统文化,终于从最初的活泼、接地气深入人心,落得个人人喊打的地步。究其原因“程朱理学”恐怕脱不了干系。

我们常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但其实我们通过阅读《论语》、《孟子》、《庄子》这些传统文化的典籍,不难发现像孔子、孟子、庄子这样的圣贤,他们也会犯错,他们不但会犯错,甚至还会骂人。我们一起看下他们是怎么骂人的?

一、孟子骂人禽兽不如

1、“夜气不足以存,则其违禽兽不远矣。人见其禽兽也,而以为未尝有才焉者,是岂人之情也哉?”

释义:孟子在这里强调了,善心、良心对一个人的重要性。怎样让我们的善心、良心常在呢?孟子给了一个很好的解决办法,就是每当夜深人静你睡不着的时候,就想一想白天的所作所为,有没有对不住自己良心的事,如果有,往后就加以改进;如果明明发现有违良心,第二天还是老样子,那么时间久了,人就会变成丧尽天良的恶魔禽兽,甚至禽兽不如。孟子个性张扬,棱角分明,骂起人来也是脱口而出,一副怒其不争的样子,这也恰恰反映了亚圣的古道热肠。

2、“嫂溺不援,是豺狼也。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权也。”

释义:嫂子落水了,你却拘泥于“男女授受不亲”的礼节,不赶紧救人,那就是禽兽不如。因为事发突然,施以援手也是人之常情。人命关天,这个时候还要拘泥于礼仪,那就跟借刀杀人没有什么两样,不被骂反而就怪了。

二、庄子骂人“死老鼠”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於是惠子恐,搜於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名鸳雏,子知之乎?夫鸳雏发南海而飞於北海,非梧桐而不止,非竹实不食,非醴泉不饮。於是鸱得腐鼠,鸳雏过之,仰天而视之曰:哧!今子欲以子国哧我邪!”

释义:庄子的好友惠子在魏国做宰相,有一次庄子去拜访他,有人就跟惠子说:“庄子哪里是来看你的?他是来抢你宰相位置的。”惠子听了非常担心,下令在国内搜捕庄子,一连忙活了三天三夜毫无所获。后来庄子见到惠子,就嘲笑他说:“真以为你那个宰相的位置是块肥肉啊?在我眼里它就是一个死老鼠。”看看庄子骂人是不是也太损了。

三、孔子骂人老不死

1、“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

释义:一个人小的时候,不能跟兄弟和睦相处,那是因为教养不好,长大了有没有什么成就,那就是既无德又无才干,这样的人不管在家里,还是在社会上都是无用之人,老了还不见死,那简直就是浪费国家粮食的独夫民贼。孔子差点没说这样的人可以“人人得而诛之”了。温柔敦厚的孔夫子要是骂起人来,那也是唇枪舌剑,杀人不见血。

2、“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释义:孔子的学生宰予大白天睡觉,老夫子非常生气和失望,他骂宰予说:“平日里我简直是错看了你,你简直无可救药,就是一个无用之人。”这话说得非常重啊,即便在我们今天看来,也是非常伤自尊的。学生犯了错该不该骂呢?当然也该骂,但显然,孔子这次骂得有点过头了。

3、“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释义:这句话出自《孟子.梁惠王上》。原话是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陪葬是中国古代葬礼文化中,非常不人道的地方,孔子对这种文化是大加挞伐的,即便是用人俑来代替,孔子认为也是不可取的。所以他骂最初发明俑的人,一定会得到报应,断子绝孙。

圣贤们要是骂起人来,真如孔子自己所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他们的话,真如刀子一样锋利,让人不寒而栗。反过来看,这恐怕才是真正有血有肉的人,应该有的样子,而不是后世所宣扬的那样,圣贤们简直就是世间完人,无可挑剔。是人都有七情六欲,喜怒哀乐,他们气极了破口大骂也是在所难免。

我们今天重新回到传统文化经典文本,发现古之圣贤也有骂人,不是要刻意揭他们的短,而恰恰是要证明他们是人,不是神,即便被尊为圣贤,也实在是因为他们有一副古道热肠,始终以人文本。后来他们虽然被拔得很高,但我们原本优秀的传统文化,反而因此失去了活力,这不是得不偿失又是什么呢?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