淝水之战
导语:“淝水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最终东晋仅以八万军力大胜拥有绝对优势的八十余万前秦军。前秦国也因此衰败灭亡,北方各民族纷纷脱离了前秦的统治,分裂为后秦和后燕为主的几个政权。
惨败之后的苻坚,每每想起这次痛苦的经历,总像做噩梦一样。他后悔没有听一个人的“谆谆教导”,才导致今天这样不可收拾的局面。是谁有这么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为什么在苻坚的眼中他的地位如此之高?他,就是十六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在前秦国官至丞相、大将军的王猛。
王猛
01
王猛(年—年),字景略,东晋北海郡剧县(今山东潍坊寿光东南)人,后移家魏郡。十六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在前秦官至丞相、大将军。
王猛出身贫寒,隐居山中,以靠贩卖畚箕为业。虽然家徒四壁,但他好学不倦,尤其好读兵书,善于谋略和用兵。
公元年,东晋大将桓温进兵关中,击败苻健,驻军灞上(今西安市东)。听到这个消息后,王猛身穿麻布短衣来到大营求见,得到桓温的准许。
王猛进来后,恒温赏座。王猛坐下后,突然觉得身上刺挠,于是在大庭广众之中,撩起衣衫,开始找起虱子来。找到以后,便旁若无人的扪虱子。周围众将士看了,怒目而视。
桓温
那桓温一生征战,也是见多识广,看到这么一介破衣烂衫的草民,见到大将军一点都不胆怯,落拓不羁的样子,不由得心中暗暗称奇,认为遇到了世间的高人。
其实这也是王猛的运气,他遇到的是很有城府的恒温。否则,要是遇到一个心胸狭窄之人,早把他乱棍打出军营了。
寒暄过后,该进入正题了。桓温问道:“我奉天子之命,统率十万精兵举大义讨伐逆贼,为百姓除害,而关中豪杰却无人到我这里来慰劳,这是什么缘故呢?”
王猛直言不讳地回答道:“您不远千里深入北境,长安城近在咫尺,而您却不渡过灞水去把它拿下,人们都摸不透您的心思,所以不肯前来。”
桓温的心思正是如此。桓温北伐只想提高个人威望,并无收复关陇失地的雄心。他自己心里有个小九九,是若收复关中,地盘要归朝廷,自己只能得个虚名;与其消耗实力,失去与朝廷较量的优势,不如留下实力,好拥兵自重。
王猛一针见血的回话,勘破了他的心思。他沉默了许久,才抬起头来慢慢地说道:“江东没有一个人能比得上您的才干!”遇到如此奇士,恒温异常高兴。一番详谈之后,恒温直有相见恨晚的感觉。
桓温南归时,赐王猛车马,拜高官督护,并邀请他和自己一起南下共谋大事,谁知道却是热脸贴个冷屁股,被王猛断然拒绝。这下给恒温造蒙圈了。心想,你一介布衣,不就是要讨个好前程吗?我给你飞黄腾达的机会,你竟然不要,那究竟意欲何为呢?只好带着遗憾惜别了。
南归
02
王猛真的不想荣华富贵吗?那是傻子的思维。关键是通过交谈他感觉恒温不是他的菜。他是要寻找合适的明主,待价而沽。
他是在等待机会,一个更有利的时机,一个一鸣惊人的机会。果然没过多久,机会来了。
前秦厉王苻生(氐族人)武艺绝伦,但性格残暴。稍不顺心,就拿身边人撒气。被他虐杀的有政府里的高级官员,包括宰相、元帅等等。亲族中有皇后,亲舅舅,还有自己的兄弟。
这样的暴虐是长不了的,他的行为已经到了天怒人怨、众叛亲离的地步。
一天夜里,符生对侍婢说:“阿法兄弟已经不可信任,哪天要把他们杀掉。”侍婢偷偷地把这话传了出去。他们感觉到了危机,认为再也不能拖延了。
于是东海王符坚和清河王符法约定一起起事。他们带领的手下不过几百人,但进了宫中,宿卫将士都放下武器,服从他们。这时的符生喝得酩酊大醉,睡得正熟,听见喧闹醒来,还弄不清是什么事,就做了稀里糊涂的归了西。
苻坚
政变成功后的苻坚继任帝位。成立了新朝,要组建权力架构,还要制定今后的战略方针,苻坚于是和尚书吕婆楼商议对策。婆楼说自己没有本领办大事,家乡有个王猛,是世间少有的奇才,殿下不妨向他请教。苻坚接受尚书吕婆楼的推荐,把王猛请到府里。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王猛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宾主谈论了一番之后,对王猛的学识、眼光和看问题的透彻性,苻坚都佩服得五体投地,自己认为仿佛是刘玄德认识了诸葛孔明一样的感觉。此时王猛正当壮年,三十三岁。
从此以后,王猛就入主中枢,成了前秦王朝的中流砥柱。
入主中枢
03
符坚上台后,很快就发觉朝廷面临着两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权贵不守法,二是叛乱迭起。
王猛建言,要想彻底解决这两个问题,必须遵循“治乱世用重典”的原则。在苻坚的坚定支持下,王猛坚决贯彻了这一思想。
因为前秦国是以氐族人为主体的国家,权贵们都是氐族势力。他的所作所为激怒了氐族人,氐族豪强樊世当面斥责王猛,“我们与先帝共兴大业,都不曾参与朝政,你无汗马之劳,何敢操纵国家大权?难道要让我们去耕种喂养你吗?”
王猛反唇相讥,“你光耕地怎么成?还要去当屠户。(我还要吃肉呢?)”
这番回答可把樊世气歪了鼻子,跳脚骂:“你个臭小子,老夫不把你脑袋挂在长安城门,我就不活在这个世上。”
樊世
王猛把樊世的话汇报给了苻坚。苻坚一听,顿时火冒三丈,“老家伙就是不懂礼法,不杀此老氐无法治理国家。”
刚汇报完情况,樊世也了,他是跑来诉苦的。
见到樊世,苻坚没让他说话,直接扭头问王猛:“吾想让杨壁娶公主,你觉得杨壁为人如何?”樊世一听,当时就急眼,“哎?杨壁是我的女婿,早就定下了,陛下怎么可以再让他娶公主?”
王猛什么角色,立马明白苻坚的用意。从座上一跃而起,指着樊世的鼻子大加训斥,“陛下拥有四海,天下什么东西不是陛下的,你竟敢和陛下抢女婿,你也想做天子吗!你还懂君臣上下的关系吗!”
二人一唱一和把樊世搞得晕头转向,气得大怒,抡起拳头来揍王猛,左右侍卫急忙拉住。樊世被人拉住出不了手,破口大骂,逮什么难听骂什么。史载“丑言大骂”。
天子的尊贵
苻坚火了人,成何体统,喝令左右把这个老东西拉马厩里斩了。
列班大臣都是氐族豪强,他们不干啦,蜂拥而上,纷纷指责王猛。王猛却冷眼相对,悠然自得。
倒是苻坚沉不住气,把众人骂个狗血喷头,一头骂,一头拿起鞭子抽,殿内庭外追着打。
打这儿之后,王猛一下子抖起来,氐族豪强见到他连大气不敢出,“自是公卿以下无不惮猛焉”。
从此朝纲肃整,令行禁止;世风清明,路不拾遗,秦国由此达到大治。苻坚看到这种喜人景象,感慨地说:“我今天才知道天下有法,才体会到天子的尊贵啊!”
激战
04
王猛政绩卓著,很快由中书侍郎迁尚书左丞、咸阳内史、京兆尹。不几日,又迁尚书左仆射、辅国将军、司隶校尉,加骑都尉,居中宿卫。时王猛年仅三十六岁,一年内五次升迁,权倾内外。
王猛以一介布衣,鞠躬尽瘁,尽心竭力。在他的治理下,前秦由一个落后野蛮的氐族政权迅速汉化,成为当时北方最强大的国家。
国力强大以后,就是和周围小国的征战。
公元年,前秦正式吞并前燕。
公元年,又出兵攻伐陇西鲜卑。
公元年派兵进攻仇池,同年又征服了蜀地。
公元年前凉又收入囊中。(王猛病逝后一年。但遵照的还是他身前制定的战略。)
至此,除边塞的游牧部落外,北方是前秦的一统天下了。
征战
05
王猛积劳成疾,终于在前秦建元十一年(年)六月病倒了。七月,苻坚见王猛病危,赶紧询问后事。
王猛睁开双眼,望着苻坚说:“晋朝虽然僻处江南,但为华夏正统,而且上下安和。臣死之后,陛下千万不可图灭晋朝。鲜卑、西羌降伏贵族贼心不死,是我国的仇敌,迟早要成为祸害,应逐渐铲除他们,以利于国家。”说完便停止了呼吸。
苻坚三次临棺祭奠恸哭,对太子苻宏说:“老天爷是不想让我统一天下呀,怎么这样快就夺去了我的景略(王猛字景略)啊”。
于是,按照汉朝安葬大司马大将军霍光那样的规格,隆重地安葬了他,并追谥他为“武侯”。秦国上下哭声震野,三日不绝。
淝水之战
06
后续:公元年,苻坚在太极殿召见群臣说:“我从继承大业以来,将近三十年了。四方大致平定,只有东南一角,还没有蒙受君王的教化。我粗略计算了一下兵力,能有九十七万。我准备亲率大军东伐。你们以为如何?”
朝中大臣劝谏,指出东晋由汉族人建立,受国人拥戴;而且有长江天险,不易攻下,但骄傲的苻坚却不屑地回应:“我坐拥百万大军,只要我一声令下,所有士兵把他们的鞭投入区区长江,足可把长江水断流,长江天险还有什么好怕的?”这就是“投鞭断流”典故的来历。
苻坚在淝水惨败。淝水战后,前秦元气大伤,先前被统一的鲜卑、羌等部族酋豪纷纷举兵反叛,建立割据政权,北方重新四分五裂。
历史的结局完全证实了王猛的高瞻远瞩。后来苻坚每每向隅而泣时,总是痛悔自己妄自尊大,没有听王景略的临终遗言。但已悔之晚矣,历史已经不可能重复了。
淝水之战
07
再后续:公元年,唐德宗追封古代名将六十四人,并为他们设庙享奠,当中就包括“前秦丞相王猛”。
公元年,宋室依照唐代惯例,为古代名将设庙,七十二位名将中也包括王猛。在北宋年间成书的《十七史百将传》中,王猛亦位列其中。
由此可以看出王猛对后世的影响力,同时也证明他的确是青史留名了。
参考资料:《晋书》唐·房玄龄
《资治通鉴》宋·司马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