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中秋,吃月饼,玩花灯!
灯,自古以来就不仅是照明的工具,赏花灯、猜灯谜、放河灯。。。。。。
灯,热闹了我们的节日,寄托着我们的希望。
在没有电的那些日子里,我们的灯都是用什么点亮的?
三千多年前,人类开始使用简单灯具承载火烛,书写文明历史。从粗糙的石灯到精美的青铜灯,从古代的陶瓷灯到近现代的电灯,是劳动人民智慧与科学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社会经济文化缩影。
中国古代灯具从使用燃料的角度,可分为烛灯和油灯。油灯主要采用植物油等液体燃料,而烛灯则采用脂烛或蜡烛等固体燃料。因动物油常温下多呈固态,故应归于烛灯燃料之列。两者形制的变化和照明燃料的发展均密切相关。
从豆到灯
人工灯具最早的起源过去一般认为在战国时期,但据史实推断“实际上不亚于早商时期我国已创制出点燃油脂的灯具。
晚商青铜中柱旋龙盂
从灯具原理上讲,任何器皿只要能够盛放油脂,配上引火装置,即可充当灯具,而从形态相似性上,一般推断中国古代灯具的原始母型应为“豆”。豆,形似高足盘,分有盖和无盖两类。最初是普通的盛食器,后用作祭祀的礼器。盛行于商周时期,多陶制,也有青铜制、竹制或木制。由于后来人们用青铜豆来作礼器,于是战国时期又产生了“镫”字,“登”与“镫”通用。南北朝顾野王写的《玉篇》一书中首次出现了形声字“燈”,意“燈火也”,从“火”旁表明灯的照明特征。再后来为了使用方便,又将“燈”简化为“灯”。但是,“燈”和“灯”是有区别的。灯,古音丁;燈,古音登。徐铉在《说文》中注曰:“锭中置烛,故谓之镫。今俗别作燈。非是。”晋郭璞云:“礼器也。”所以“燈”是一种礼器,而“灯”是普通的照明器具。“豆”、“登”、“镫”、“燈”、“灯”的字形演变实际上反映了这种器皿的用途从盛食器到礼器,再到普通照明工具的历史变迁。
动物油脂
一直到魏晋南北朝时才有可将植物油大量榨取出来的技术,所以早期的豆形灯都是烛灯,普遍采用动物油脂作为燃料。这时的烛灯有两种形制,烛盘式和烛钎式。
因无固定灯芯的装置,故燃烧面积较大,燃烧速度较快,阻挡了空气和油脂中的碳充分接触,没有和氧结合的碳漂浮在空气中便产生了大量黑烟,导致空气污染,光线昏暗。
针对这一问题,一种解决方法是引入导烟管,将烟导入中空或贮有清水的体腔内,净化空气,也使油脂能充分燃烧。如西汉长信宫灯,东汉镶嵌神兽纹牛青铜灯等,这一类引入了导烟管的灯通常都是烛盘式的。
西汉长信宫灯
还有一种解决方法就是利用灯芯来控制火焰大小和减缓燃烧速度,减少黑烟,延长照明时间,火焰也能更趋于稳定和明亮。出于这一目的,烛钎式灯的样式便形成了。这种灯在灯盘中间安有烛钎,用以放置灯芯。灯芯有软硬两种,软灯芯为植物纤维,放置软灯芯的烛钎是个小柱台,可将灯芯放置或缠绕在烛钎上。而硬灯芯为剥去表皮后的植物茎杆使用硬质灯芯的烛钎呈短钉状,将植物茎杆直接插在上面便可固定,我国在唐代之前,大多采用硬质灯芯。
战国玉勾云纹灯
从*蜡到白蜡
蜡烛的演变对烛灯形制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伴随着制蜡原料从*蜡到白蜡的发展,管型烛灯也最终变成了高钎烛灯。
中国古代常用于照明燃料的几种动物油(羊油、牛油、鲸油和猪油)熔点都比较低,最高也就是在45℃到55℃之间,最常用的猪油的熔点则低于人体温度,而腊料的采用可以有效的起到提高熔点,减少油腻,增强稳定性和使其不易在空气中变质的作用。
景泰蓝烛台
中国古代蜡料主要来自两种昆虫蜡,即*蜡(蜂蜡、蜜蜡)和白蜡(虫白蜡)。
*蜡是工蜂蜡腺分泌出来的类脂质物质,遇空气凝成鳞片状,再由这些鳞片状物质聚合而成蜡,质轻,熔点低(63℃),因色*,故我国习称其为*蜡。由*蜡所作的蜡烛约出现于两汉,魏晋时期已很流行。
西汉南越王墓鸟形烛灯
魏晋南北朝时期管形烛灯(插座)多为陶瓷所制,可分为单管型和多管型。这种管形圆筒状的灯具形制一直延用到隋唐仍很常见。
西晋青釉辟邪烛灯
白蜡是寄生在女贞树上的雄性白蜡幼虫的分泌物,白蜡虫是中国特有的资源昆虫。虫白蜡熔点为82.9℃,是动物蜡中熔点最高的,色白或微*,故称“白蜡”。白蜡的熔点较高,质硬而脆,所制蜡烛较为坚固,燃烧时“不淋”,蜡烛由此趋于细长化和大型化,有效提升了蜡烛的照明性能和烛灯形制的灵活性。故在明代,白蜡用量大增,从而取代蜂蜡而为制蜡烛之主要原料,蜡烛也变为后世常见的细长状,原来短钉状的烛钎式灯具也就渐渐演变为了高钎烛灯(台)。当时的烛芯多为芦苇等植物茎杆,粗而空心,插之以高钎,便可固定由白蜡所制成的直径较大、高度较高的蜡烛。
明代白地黑花褐彩狮子烛灯明万历掐丝珐琅花卉纹菊瓣式烛灯
植物油燃料和油灯
导烟管和灯芯的采用都对改善动物油脂的燃烧起到了明显的作用,但仍无法掩盖动物油脂燃烧后难闻的气味,且无论是猪、牛等动物油脂,还是由蜜蜡、虫蜡制成的蜡烛,在古代都是非常昂贵的,所以灯具的真正普及还有待于植物油燃料的出现。
唐代老鼠油灯
和埃及、希腊等拥有油橄榄树(橄榄油来自于果肉)这一最佳天然油料作物不同的是,中国原产的油料作物(植物油来源于种籽)品种和出油率都十分低,需要“热榨法”的技术成熟之后才能大规模提高出油率。一直到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才有了关于植物油压榨以及作为燃料用途的具体记载:“苴麻子黑,又实而重,捣治作烛,不作麻”和“茬,油色绿可爱,??又可以为烛。”说的是雌麻和白苏子这两种油料植物的种子可作植物油燃料。此后,菜麻(油菜)、大麻油、杏仁、红蓝花子、蔓菁子、苍耳子、桐、旁毗子、乌柏子等相继被发现可用于燃灯。
植物油燃料的使用也促使灯捻位置产生变化。在唐代之前,因为使用动物油脂作为燃料,灯捻多为硬质植物茎杆,位于灯盘中间。当使用植物油作为燃料时,灯芯草等软质灯捻就可以挂靠在一边,烛钎的设计已无必要。所以一些豆形油灯的设计就取消了烛钎,加深腹部的同时特别加宽沿口,以便放置灯捻。
石油
宋代灯市兴盛,能源为本。在燃料上,采用石油又是一大进步。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说:“鄺延境内有石油,旧说高奴县出脂水,即此也。”宋朝陆游《老学庵笔记》中说:“烛出延安,……其坚如石,照席极明,亦有泪如蜡,而烟浓。”
宋代油台
古灯,由最初的陶豆转化而来,其质地经历从陶、瓷、竹、木、铁、青铜到玉、银的演进和发展;燃料从动物的膏脂油、蜂蜡到煤油、汽油,体现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是劳动人民智慧与科学的产物。灯作为传统的生活用具,经过几千年演变,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其技术的精湛和艺术的魅力,将永远珍藏在我国传统文化宝库中。
-完-
“铁码头”作为我国金属材料行业首家电子商务交易综合服务平台,现在正在招募兼职哦~想在课余时间给自己充电的童鞋们,想施展自己才华的小伙伴们,快向我们飞过来~后台回复“兼职”即可查看详情。
转载授权,商业合作
请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