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狗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以什么姿势迎接玉林狗肉节之争 [复制链接]

1#
视频网站免费vip账号 http://www.shcymc.com/2020/hongguanjingji_1113/26062.html

点击上方“正阳书局砖读空间”可以订阅

说到研究北京风土文化的大师,有一位必须要提,那就是张次溪。

张次溪生于年,是民国著名学者张伯桢的儿子。他继承父志,平生最好藏书刻书。虽然是广东东莞人,张次溪却极爱研究北京地方史料,对北京风俗掌故了如指掌。他一生所藏古今书籍3万余册,大多和京津史料相关。

在张次溪所出书籍中,有本《燕京访古录》,论好玩有趣可排前十。据他自己说,这书是根据他的老师沈宗畸的口述记录下来的。

沈宗畸也是广东人,来自番禺,论岁数算清末人。他起小随父进京,前后在北京生活30余年,平日最好逛书坊和妓馆,有京师四大才子之称。

沈宗畸给张次溪讲的这些燕京掌故,很多都得算是“八卦秘闻”,连北京土著都不知道几个,就算是知道名头的,也不知道细节。民国十七年前后,张次溪把这些记录整理成书,命名《燕京访古录》,以纪念老师。

这书里提到的很多北京古迹以及背后传说都很有意思,我们摘录一部分,各位看看能知道其中几个?这是高阶试炼,能知道5个的,您就算是牛人啦。

炭海

咱们都知道景山有别称叫煤山,但是如今已经很少有人知道其实煤山对面儿还有个“炭海”,俩名字是一对儿。

▲北京历代城市发展,辽金时都城在左下角,方向而言,或许今天故宫一带真的是放煤炭的

这炭海是对着景山底下的一片平地,但是具体位置却有很多说法,有说如今的天安门广场的,也有说是太和门广场的。《燕京访古录》中说,炭海是辽金时堆放煤炭的地方。辽金的北京城在今广安门一带,所以在如今故宫的位置堆煤炭也不是不可能。当然,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因为景山叫煤山,所以文人雅客对应其名,又根据史料记载,指了一处称为炭海。

南苑蚂蚁坟

在南苑的西北处有一个地方叫“蚂蚁坟”,每年清明之日,亿万蚂蚁在此集成小丘,高有一丈,多日才会散去,是当日北京城一个奇景。据传是辽金打仗的时候,在此地全*覆没(但是书中没有说是哪边全*覆没了,按照时代,应该是金灭辽吧),孤*无主,化为蚁沙。

▲曾经的燕京十景之一,“南囿秋风”

这个传说还真不是一家之言。明末清初时,京城有一文人叫吴伟业,他有一首《海户曲》,写的是南苑,其中就有一句“野火风吹蚂蚁坟,枯杨月落蛤蟆水。”说的就是《燕京访古记》里的这个蚂蚁坟,可见这个奇景起码是从明代就有的,一路传到了民国。

勾栏胡同的妓女神

东四的勾栏胡同,就是今天的内务部街,也就是《邪不压正》电影里主人公住的地方、姜文小时候的家。

▲现在内务部街的荣恩公主府

这地方元朝时设有官妓,勾栏本身就是妓院的暗指。据说这里曾经有个庙,庙里有一个坐式的铜铸女像,貌美含笑,姿势暧昧。原文写的复杂,我大概总结一下,就是右腿盘坐,左腿前伸,露出三寸金莲,同时右手伸出做点人状,左手摸着自己的小脚……想象了一下,大概就是一个妖娆的妹子坐在勾栏后面,荡着小脚挥着手冲底下喊“来呀~大爷~”的样子。——这肯定是娼行的保护神,没跑了。

菜市口的天狗

这记录的不是个静态的物件儿,而是活物。说是宣武门外的菜市口曾经有只大狗,高一丈,两眼会发光,几十年才出来一次,被称作天狗。天狗出现时,京城的家狗便会夹着尾巴跟在它后面,场面十分壮观。

▲狗群会出现在菜市口,可能这才是直接原因……

明清时一丈是3米来高,这是《进击的巨人》里才会出现的物种,应该只是民间夸大了说辞。但以北京城好养狗的习俗来看,菜市口这种商贩聚集有肉腥的地方,出现了一只精壮大狗带队来蹭饭的可能性,还真不低。不说过去,我们西四这儿的狗子也经常有狗老大带着小弟去肉铺蹭饭的时候……

北京关于“天狗”的传说也并非这一个,以前我们讲过的位于东四的二郎庙,就是因为流传有“天狗”的故事而闻名的。

袁崇焕墓

袁崇焕是广东东莞人,因而是张次溪的偶像,《燕京访古录》里自然要大写特写一番。袁崇焕死后,曝尸于市,他有一个姓佘的仆人,想尽办法盗走了袁崇焕的头颅,并将其葬于广渠门内,昔日广渠门这片儿,除了广渠门大街和关厢地区,剩下的地方大多荒凉,所以有不少乱坟岗子、义地、义园,其中有一个粤东义园是由明朝年间的粤东会馆改建而来,袁崇焕被葬此地,也就算是变相的落叶归根了。

▲袁崇焕墓,旁边那个小一点的是佘义士墓

这墓如今是文物保护单位,这些年也为越来越多的人所知。墓的具体位置就在北京崇文门东花市斜街,四周是小区,我以前还真去过,也听守墓人佘奶奶讲过她先祖的事情,还是很值得去看一看的。

公主坟的巨蛇

神武门外曾有一个公主坟,是明朝埋葬早夭公主的地方,据说那里有一只灰白色的大蛇,平时能化人形,喜欢去戏园子听戏。这段子流传到了清朝,民间流传,说某个旗人还和这修炼了三百来年的蛇精交上了朋友,二人常一起喝酒。

▲朝阳区的佛手公主坟

北京的公主坟不止一个,众人皆知的一般都是一号线上那个。除此之外,北京还有好多地方都曾经或者现在仍然叫公主坟,比如说海淀永丰乡、房山大紫草坞乡、朝阳来广营、丰台长辛店等等,都葬过历朝历代的公主。书里说的这个公主坟在神武门外,也就是在北京城的北边,这是哪位明朝公主,实在是不可考了。

这里说个插曲,虽然我没有考证出这个位于京北的公主坟是哪里,但是却在某个论坛发现,几年前有人曾经征集网友一同夜间前往“北京北边的七公主坟”探险,说是听闻那里有灵异事件,他是从哪里得知这么个公主坟的我们不得而知,知道的是这个征集帖的楼主账号后来注销了。细思有点儿恐啊。

南横街的多旗杆庙

南横街据说有个特殊的庙,特别灵验。去那儿烧香祈愿的人如果如愿,就会在庙门口竖上一对儿旗杆。时间久了,庙口的旗杆就跟一片小树林子一样,所以这座庙叫“多旗杆庙”。不过书中特别说明,这庙不能乱许愿,必须得有自知之明,许一些你估摸着自己有实力达成,但是又缺了那么点儿运气的愿望,不着边际的愿望是不会实现的。——这么说来,这庙其实主要是用来给有实力的人增长信心的安慰剂嘛……

▲南横街上的圣安寺

至于说这个庙到底是哪个,这就很难说了,南横街一带的宗教建筑不是一般的多,什么江南城隍庙、千佛寺、华严庵、圆通观……其中很多已经只剩下遗迹,甚至是连遗迹都不存了,旗杆子这种木制的东西,恐怕不可能存活至今。

铁拐葫芦

正阳门外有个李铁拐斜街,这说的就是现在的铁树斜街。明朝时只地方没名字,就叫斜街,更没种过铁树。到了清朝,有个做铁锅的工匠姓李,很有名,于是这里就有了李铁锅斜街的名号,名字传到清末,便谐音为李铁拐斜街了。年整顿街巷名称时,此地又改称铁树斜街。

▲现在的铁树斜街

书里说,这李铁拐斜街东口路北的墙下,有五个二尺来高的铁葫芦,半埋在土里,旁边还埋着半截铁棍子,说是镇压之物。镇压的是什么没人知道,又是葫芦又是铁棍的,这怎么看都是有人为了应“李铁拐斜街”的景,把铁拐李的装备拿出来装点胡同了吧……

金兀术的宫院

在钟楼的后头据说曾挖出过一块石头,色如鸡血,重多斤,正中刻有“红硍硃石”四个大字(其实意思就是“大红石头”),一旁还刻着“大周广顺三年五月刻石”。

▲金兀术

这“大周广顺”说的是后周,五代十国的最后一个朝代,位于北宋之前。书中介绍称此地曾建过金兀术的宫院,金兀术即完颜宗弼,他的侄子完颜亮后来建造了金中都。金兀术于天会三年(年)十二月攻克北京,听说他在北京的住地就在鼓楼西大街北侧。

这块来自后周的石头,可能就是先落到了宋朝手里,又在之后南北宋与辽金的征战中,一路到了北京,被金兀术作为战利品收藏的。

什刹海的古槐

什刹海西北处有一座净海寺,位于大金丝胡同甲33号,建于明朝,民间称为槐宝庵,后来变成民居。年的时候,这里还曾作为北京市*府授予的“奥运之家”,接待过不少外国游客。

▲现在的槐宝庵

这里曾经有一棵古槐,树干向南倾,树枝则向北,树心是空的,但是树叶却颇为茂盛,宛如龙蟠。但与一般说法不同的是,这颗古槐有“作祟”的黑历史,据说清代有个叫达天的和尚在此参修,结果这古槐老捣乱(不知道怎么个捣乱法),于是达天和尚就用一根巨大的铁链将此树捆住以镇之。这棵带着铁链的古树至少到民国时仍留存,到今天恐怕是够呛了,当代偶有的对这个院落的记载,只提到里面仍有明刹的痕迹,却只字未提里面有棵这么显眼的树。看来甭管多皮的树,也架不住砍哪。

-若喜欢本文请转发点赞-

掌柜推荐

《侠隐》

张北海

《侠隐》是姜文电影《邪不压正》原著小说。

《侠隐》的写作历时六年,参考了好几百本有关老北京的中英文著作,因而,对三十年代北平的描写确凿、细致,一街一门,一草一木,都符合当时,宛如城市在张北海笔下重现。

张北海笔下的北京,是一个“有钱人的天堂,老百姓的清平世界”,传统和现代,市井和江湖,中国的和西洋的,平常的和传奇的,融为一炉。真正的老北京已经消失,而张北海却用文字使它复现,使它栩栩如生。

扫描

分享 转发
TOP
2#
程序c#.net开发求职招聘QQ群 http://www.kuaileshijie.com/lehuo/baike/20201215/631.html

前几年,好友东明曾说过“只有离开兰州的人,才真正懂得兰州的味儿”,初听,未曾体会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忧愁,直到时隔多年,远离故土,辗转几座城后,再次回味,方才体会。

兰州是什么味道的?是大街小巷牛肉面的清香、是夜市街头鸡蛋醪糟的绵柔、是寻常巷陌烤羊肉的辣爽、还是《董小姐》里陌生人递来兰州烟草的悠长,每次回家大都行色匆匆,兰州的味道总是意犹未尽。

几天前,因为一些琐事计划回家一趟,欣喜之余,赶忙联系兰州故人、老友,吆喝着小酌几杯、八卦一二。走出机场,老友便问,想吃啥,脱口而出,牛肉面吧,犄角旮旯里最地道的那种。牛肉面,兰州最温润如玉的城市标签,也是无数远游的人儿心中最想念的那口味儿,一趟返乡之旅往往以下飞机后的一碗开始,又以上飞机前的再来一碗结束。小西湖立交桥小时候,笔友曾问我“你哪里人?”“兰州”“兰州,我知道,就是那个上学要骑骆驼的地方呀”“是呀,不仅骑骆驼,我们考试都考骑射、摔跤”,我心里鄙视他的无知,胡乱吹侃,他听得津津乐道,羡慕不已。兰州,曾被世人误解,也懒得解释半分,他总以优雅温婉的姿态牵引着我,是我记忆深处最顽固的记忆。总找个恰当的标题,为兰州正名,也向我的新朋友们浓墨重彩地述说这座西北古城的市井烟火,与火辣的长沙、玲珑的上海、欢畅的青岛,活力的深圳不同,兰州的城市精髓里隐藏着独有的醇厚。

天下*河第一桥:中山桥,始建于清光绪三十三年(年),距今年之久

兰州,我更喜欢叫他金城,固若金汤之城,从古至今,这儿都会兵家必争之地,他也是唯一一座*河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浩浩荡荡的*河水从青藏高原出发,一路怒吼,到了兰州却突然变得沉静和缓了,从林立的*土梁峁之中穿行而过,也给予了这座城特别的豪爽与温柔。要从哪里开始讲述兰州味道呢?就从兰州的美食讲起吧,世间之情因食而起,每一道食物都承载着一些或美好或朴实或温柔或戏剧的情感,兰州的味道,就是从那一碗热气腾腾的牛肉面中苏醒的。

牛肉面讲究:一清(汤清)、二白(萝卜白)、三红(辣椒油红)、四绿(香菜蒜苗绿)、五*(面条*亮)

“五二、七三、四细、一个韭叶”,兰州人的早晨从此起彼伏的叫面声中开始,五个二细、七个三细、四个细的、一个韭叶子,牛肉面馆里唱票的师傅总能精准的记得在你身后几十个人分别点的是哪种粗细的面,接过唱票师傅的单,拉面师傅气定神闲的撩动几下,粗细不同的面迅速被甩进锅里,而盛汤师傅又会以最热情洋溢的姿态捞面,然后绘制出一碗“一清二白三红四绿五*”品相极佳的面。出了兰州,大概很少有地方会将面按照几何形状区分的如此细致了吧,圆柱形、扁长体,不规则形状,臂力过人的拉面师傅将这几三大类形状逐渐演变出数十种不同的口感。二细、三细是当地人最平常的选择,兰州人总能在综合自己的性格、喜好、习惯、口感后找到适合自己的选择,通常,老人、小孩和大病初愈的人都会选择入味、易消化的细面,当然也有甚者会挑选毛细,那是如龙须挂面一般的口感,二细,顾名思义,它的直径是细的两倍,也是牛肉面中口感最好的,三细介于细的和二细之间,以前却总以为它是比二细还粗的面条。在牛肉面中,吃大宽和二柱子的人不多。大宽,如皮带一般宽窄的面,而二柱子更是如同女性小拇指一般的粗细,我相识的朋友中,只有大老师会定期选择这两种类型的面,通宵加班后他都会在吃完一碗二柱子后满足的睡去;宿醉酒醒时,他多半会选择大宽,挂上牛肉面的热汤,瞬间清醒通透。大老师和牛肉面的故事,总能让我们回想起十多年前。那时候,初入电视台,作为职场菜鸟的我们,认准了眼勤、腿勤、嘴勤的生存法则,一路摸索着职场的游戏规则。大老师,我们频道的“大人物”,留过洋、技术好,酷爱吃牛肉他能清楚的说出广电那条街上每家牛肉面的味道和差异,也总是习惯大清早用一碗热腾腾的牛肉面打底,然后在办公室里鼓捣一天,刚进台的实习生都以替他跑腿买面为荣,总想着能以这种方式接近大神,好偷师一二,但大老师吃面从来都是记账,鲜有自己买单的时候,那时候,作为实习生的我们都是囊中羞涩,不得不私下串通,巧妙配合,想办法脱离大老师的“重点培养名单”。后来,我们熬成了老师,开始成群结队外出吃面,大老师也不知不觉的加入进来,但他依然保留着完美的逃单记忆,他总能在进店开票的瞬间想出各种逃脱的理由,假意接电话、佯装找不到收银台、忘记带钱包...手段五花八门,我们虽看得人万般无奈,但也总不忍戳破他的小伎俩。再后来,因为工作调动,大家再也没能凑一起吃牛大了,大老师又开始打发新的实习生继续替他准备早起的那碗面。牛肉面承载着我们初入职场的全部印记,也是味蕾最顽固的记忆,糅杂着曾经相伴过、奋斗过的岁月,给我们前行的动力。

*焖羊羔肉

在兰州,吃饭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儿,每一个生长在兰州、到过兰州,或匆匆路过的人,都会凭着某种特定的味道,再次往返。阿西娅,极具代表性的西北餐饮,经营特色各异的地方美食,老兰州人都更喜欢叫她八公里(距离市区较远),有外地朋友来兰州,一定要带他们吃吃这边特色的羊排、*焖羊肉,而每次回家,都要约上三五好友吃上一口手抓羊肉回回神。很尴尬的是,我一直带着固有的偏见,觉得羊肉膻味十足,从未试图尝试,每次也只能从他们响亮而满足的饱嗝中体会食物的奥妙。但是兰州的味道中,少了羊肉,又像是丢了这座城的神韵,始终差那么点味儿,于是,开始写这段之前,特意向几个吃货好友求助,想通过他们的表述,从中找出写作的灵感。

烤羊排,讲究外酥里嫩

“羊肉里你最长吃的是哪些,煎、炸、烤、清真?*焖?”

“当然是*焖羊羔肉和烤羊排了,就馋那个味道”,好友宝哥最先回应我,作为地道吃货一枚,他立志要做兰州吃货,用他的行动感染像我这样不吃羊肉的人,每次看他们大口吃肉大碗喝酒的时候总觉得生活不过如此。

“看烤羊排就知道这家大师傅的水平了,火候太大肉容易老、火候太浅又容易夹生,吃的时候要趁着肉上还泛着油汁赶紧入口,一口下去满嘴流油,那叫一个满福。*焖一点羊膻味都没有,肉质细腻,口感香酥鲜美,汤汁渗进肉里,回味无穷,唏不攒劲(兰州方言,夸赞、赞美的意思)”。

手抓羊肉:选择肥肉相间的食材、蘸椒盐、就着大蒜吃;八宝盖碗茶:美容养颜、清火、益神和活血

蛋蛋的口味和宝哥的略有不同,他喜欢吃手抓羊肉,用他的话来讲,手抓是最能体现西北汉子豪爽的吃食了,吃手抓一定要挑肥瘦相间的,热乎乎的肉配上西北的红皮蒜、扯一块放肆地咀嚼,临了,在美美地咂上几口八宝盖碗茶,特别带劲儿。蛋蛋有个习惯,喝茶吃肉的时候一定还得配上白酒,几大块羊肉下肚,蛋蛋的酒量像开挂了一般,咋喝都喝不醉,用蛋蛋的话说,他有这老三样,绝对打遍天下无敌手,因为茶解酒、酒化肉,吃的全是食物的精华。而我,每次看他们吃的大快朵颐,也如同自己享受了一般,满足地吃上几口红油油的凉皮,配上百合酿制的甜点,沉浸在兰州的味道里。

红油凉皮、蜜汁百合

兰州的味道,总是能毫无防备的征服远来的客人,也能猝不及防的唤醒归家的游子。如果说白天的兰州是豪爽的硬汉,那么到了夜里,他才开始释放大西北的温柔,他的温柔从夜幕降临的夜生活开始。鸡蛋醪糟是夜生活里姑娘的最爱,江南的醪糟遇上了西北的牛奶、鸡蛋,在精致的铜锅里碰撞出了爱情的味道,无数的清纯的恋情都在正宁路的小吃街上缓缓散开。说起鸡蛋醪糟,也是沾了《舌尖》的光,这道埋没在街头小巷的美食,正式赶上了好光景才名声大噪,一时间,不足百米的小吃街上涌出了十几家,听说,当时受邀拍摄的是小吃街上一位七旬的回族老人,白帽子、长胡子是他的特意保留的招牌,但当节目播出后,寻味而去,才发现,正宁路上熬制鸡蛋醪糟的师傅居然全都是长胡白帽的老爷爷,大家也只不过是凭着排队的长度判断是否“名门正派”。而掌门人也因此不断调整帽子的颜色和胡子的长度来捍卫江湖地位。

鸡蛋醪糟:甜品的一种,鸡蛋醪糟配上牛奶、葡萄干、花生、枸杞等,口感香甜,滑嫩爽口

在兰州,没有什么事是一起撸串解决不了的,如果有,那就再来一把肉、一把筋、半把肚,兰州人对烤肉有着极致的追求。每一家当地人认可的烤肉店,都认识一位靠谱的穆斯林老人,日坚持挑选优质不膻的羊肉,在肉身余温尚存时送到店里,每一根烤肉都得到秘制香料加持,即便是路边小摊,也要边切肉边穿串,这样层层讲究下来,“大西北狂野的幻术”也在烤肉师傅的手中完成了最后一环。男同志就着一杯冰冰的*河扎啤、女同志喝着一碗爽口的甜胚子,酒肉下肚,白天多少忙碌和烦恼都跟着烟消云散,坊间流传着,兰州人每年都能喝光一个西湖或是半个青海湖,我想,这应该是真的,兰州人的快意恩仇都在酒里。“师傅、到中山桥”,喝到兴起时,随手拦上一辆出租车,穿行在中山桥上,吹着夹杂着*河水的风、想起的还是年少时深爱过的莎莎(年轻漂亮的女子)。兰州的夜生活大多结束在凌晨三四点,再过一个小时,牛肉面馆要开始熬汤了,新的一天又要热热闹闹的开始了。在兰州,烤肉种类甚多、羊肉、羊筋、羊肚、羊皮、羊尾等均可烤制,配上扎啤,是兰州人夜宵的不二之选。常听祖辈们讲起兰州:霍去病西征,用鞭杆在地上戳出了五眼泉水,就成了今天的五泉山;左宗棠平叛,于是栽下了左公柳,现在还长在*河岸边;唐玄奘取经,据说是乘着羊皮筏子渡了*河;成吉思汗驾崩,在兴隆山埋下了衣冢;李自成,兵败后传闻跑青城做了和尚......兰州总有着讲不完的前尘往事。兰州到底是什么味道的?吃一碗兰州牛肉面、点一支兰州烟、买一本《读者》杂志、走过中山桥、看*河奔腾而过、听一出戏《大梦敦煌》,做过了这些事,从此便记住了兰州的味儿。(图片来源网络,如遇侵权联系即删)

长按

TOP
3#
西藏白癜风交流微信群 http://www.enklarediabetes.com/chaoliu/xinchao/2242.html

每届玉林狗肉节,都会变成不折不扣的“玉林狗肉之争节”。无论你站在哪个立场,都不妨思量一下自己将要做出的姿势。爱狗也罢,吃狗肉也罢,切莫做自己阵营的“猪队友”。


  前几天跟一位在广西的朋友电话聊天,他不经意提起玉林狗肉节快要到了,我心里一激灵,预感在一段时间之内玉林又要占据新闻头条了。今天,突然看到一则新闻,说天津爱狗人士杨晓云去年花15万高价救狗成为新闻,今年又要去玉林,所以玉林的狗贩子不断给她打电话,提前谈合作,“准备很多狗,等你来买。”看来今年的这场狗肉之争差不多又要开场了。


  每年夏至是玉林狗肉节,在这之前,爱狗人士与玉林食客、商家、狗贩的冲突就要在网络上掀起波澜。因此每届玉林狗肉节,都会变成不折不扣的“玉林狗肉之争节”。鉴于每年狗肉之争的题目都大同小异,不妨提前给双方提个醒。既然每年都要争,何不进行文明的“辩论”?

其实关于狗的争论几乎每天都在互联网上进行,尤其是每次爱狗人士发起拦车救狗之类的行动之后,都会形成一个斗争的小高潮。而玉林狗肉节,可谓每年一度的狗肉之争大高潮,因此在这个当口普及“辩论”规则是有意义的。


  狗肉之争的选手自己也意识到了必须讲究方式方法。以爱狗人士杨晓云为例,狗贩子给她打电话说“准备了很多狗,等你来买”,这也许有点挑衅意味。她的对策却是“上次没经验,今年统统按斤买”。更重要的是,她意识到拉横幅、去街头阻止吃狗肉的以往做法行不通,今年准备“通过养狗基地、素食馆这样温和的方式,让当地人接受我们的文化,通过这样的方式去传达爱狗的理念”。


  与往年爱狗人士在玉林采取的围攻吃狗者、骚扰威胁商家、殴打食客等做法相比,杨晓云提出的新的温和方式,无疑是一种进步。我们希望更多的爱狗人士能有这样的自觉。爱狗人士常以比吃狗肉者“更文明”自居,但是为了爱狗有时却做了不那么文明的事,无疑是一种反讽。但愿更多的人明白,文明是最有效的说服方式。

反对和拥护吃狗肉者最应该争取的是“沉默的大多数”,他们对狗肉的态度是无可无不可,中间派倒向哪边,取决于两派的表现,谁的极端举动都可能将中间派推向对手。


  玉林狗肉节马上就来了,无论你站在哪个立场,都不妨思量一下自己将要做出的姿势。爱狗也罢,吃狗肉也罢,切莫做自己阵营的“猪队友”。

女主播四周年4FOREVER致曾经·不忘初心

广西十三大城市收听频率

南宁:FM97.0柳州:FM97.4桂林:FM.1

梧州:FM91.1北海:FM98.0贺州:FM.2

百色:FM.0来宾:FM98.2玉林、贵港:FM90.8

钦州、防城港:FM.1河池:FM90.3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