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狗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睡在我们身边的鬼,从不办暂住证 [复制链接]

1#
北京中科白殿风医院         http://m.39.net/pf/bdfyy/bdfzj/

十多年前,我断断续续读了一些中国古代志怪小说,惊叹于古人对谈神论*无穷无尽的热情。那些作者显然相信幽冥世界的存在,甚至可以说,他们认为人类每天都生活在人*杂处的世界里(当然也包括神、仙、精怪)。可是,他们中很少有人会向我们描述那个世界的整体情况,或者介绍那个世界运转的基本规则。

我想做的,就是将志怪小说中关于幽冥世界的不同元素分门别类地找出来,像做拼图游戏一样,尽力拼出一幅那个世界的整体图景。并试图解读其背后更广阔的人文和历史脉络。

——作者:有*君

今天的节选集中展现了人*相处之道:那些为人所知或不为人知的“往事”和“规章”。

01

阴间

妹子

说不

人*的婚恋故事,自古以来就多如牛毛,不过,男女双方大都不是生死相隔的夫妻,所以大致可以说,虽然有积简充栋的文章歌颂凄美的人*恋,但实质上就是阴间与阳间约会的故事。人*之间的恋爱,当然也不是全都以约会为结局。或者说,首先是精神上的、柏拉图式的。比如著名的汉武帝与李夫人的故事,按照《拾遗记》的记载,著名方士李少君用奇石雕刻了李夫人的像,“刻成,置于轻纱幕里,宛若生时”。可是这石像只能看不能触摸,李少君劝武帝“勿轻万乘之尊,惑此精魅之物”。所以说,汉武帝与李夫人柏拉图式的人*恋,并非他们看重精神,而是李少君道术不够。因为在《搜神记》卷二的故事中,一个不知名的道士就做到了这一点。汉代北海郡的一位无名道士,“能令人与已死人相见”。郡中某人妻子去世数年,因为思念不已,就去请道士帮忙。道士说没问题,但是听到鼓声,就得赶快离开,天亮就分手。道士教了这人具体的方法,他果然见到了亡妻。两人“恩情如生”,后来鼓声响起,那人恋恋不舍地离开,外衣被门夹住了,急切之间,只能将衣服留下。过了一年多,这人也去世了。家人将他与妻子合葬,进入墓道一看,他那件衣服就压在妻子的棺材下。此后,可能是*世界的主体意识逐渐强化,女*看中了哪位帅哥,往往会直接上门,不再需要借助道士作法。清除技术壁垒之后,人*相恋的情况就很常见了。三国时著名的书法家钟繇就有这样的艳遇。电影,《钟馗伏魔:雪妖魔灵》钟繇晚年经常不去上朝,而且脾性也变化很大,他对外人解释说,因为遇到了一个奇女子,美丽非凡。人家就说这多半是女*,得杀掉。后来那女子再来时,钟繇就做了准备,可是缠绵一晚,钟先生有点不忍心,可还是一刀砍下去,伤了女子的大腿。女子竟然没有任何表示,一边擦拭腿上的血,一边径直离开了。第二天,钟繇派人顺着血迹去找,在一座大墓中发现了那女子,与活人一模一样,穿着白衣服、花坎肩,正在用坎肩里的棉花擦血。(《搜神记》卷十六)作者好像不忍心指责著名书法家,故事至此戛然而止。但是另外一些类似的故事中,女方似乎是借男方的阳气,以求复活。所以,人*恋这事有时就是双方各取所需而已,不一定非要弄得那么崇高。对阳间的人来说,面对飞来艳福,虽然有找小三的嫌疑,不过在纳妾合法的古代,实在不算什么。麻烦来自那个世界,因为你实在没法判断那位主动投怀送抱的女*在阴间是不是单身,如果不小心睡了那个世界的有夫之妇,那就很危险了。电影,《倩女幽*》清乾隆年间,帝都有位官二代,模样俊俏,是个可以刷脸吃饭的主儿。有天出门去看社戏,一直到深夜才结束。回家途中,他到一户民宅讨水喝。那户人家只有一个少妇在家,见俊俏小哥进来,“流目送盼”,主动说自己的夫君出门在外,明天才回来。这妥妥的约会的节奏啊!小哥当然心领神会,两人就上了床。临别时,少妇拿出一个金钏给小哥留念,并让他不要再来。小哥回到家把玩金钏,发现都是铜锈,好像是从土里挖出来的。因为对女子念念不忘,又来到相遇之地,可是民宅已不见,只有一座坟墓。正在惊惶时,有位虬髯大汉出现,二话不说,就扇了他几个耳光,嘴里还骂骂咧咧的。小哥奔逃回家,就此发了失心疯。他父母听他絮絮叨叨的,才知道遇到*了。命人带着金钏到墓前,祭拜祈祷,并把金钏又埋入土中。可是回到家,小哥情况更糟糕,被那位虬髯男*附体,男*说:“我老婆的金钏不见了,当时虽然怀疑,可是没有凭据,只好当作被她偷偷卖了。今天你们把金钏还回来,我才知道她是被你家小哥穿过阴阳界给睡了。这样的奇耻大辱,一点祭品岂能了结?”果然,小哥疯癫了两个月后,不治身亡。(《北东园笔录》三编卷三“见*”)即便天不怕地不怕,胆敢与女*约会,也还是先问清楚对方的家世为好,否则就是两个家庭的悲剧了。

02睡在我们身边的*

从不办暂住证

由于人*在形质上的差异,人很难长期在冥界生活,而*却能很好地融入人类社会。按照这个逻辑推演,混迹于阳间人类社会的*应该非常多。事实上,我们周围的*确实很多。惊不惊喜?意不意外?有*君引用过很多次的掠剩使的故事中,*是这么说的:“凡市人卖贩利息,皆有常数,过数得之为掠剩,吾得而掠有之。今人间如吾辈甚多。”(《稽神录》卷三“僧珉楚”)“今人间如吾辈甚多”,已说明人*混杂的情况,至少在唐代就很普遍了。当然,这里说的混居于人类之中的*,其实是长期出差的掠剩使,严格说来,还不能算是移民。到了宋代,市民社会的发达,大批的*迁居阳间,人*杂处的局面蔚为可观:南宋高干史忞离休后,回故乡临安盐桥定居(今杭州市下城区庆春路中河北路口的庆余亭)。他带着下属一起逛街,见到一个卖烤鸭的人竟是自己旧日雇用的厨子王立,不过这厨子在史忞做官时就死了,下葬都一年了。王立看见旧主,连忙上前请安,并端上一只烤鸭。史忞问:你身为**,怎么能光天化日之下在帝都乱窜?王立说:我这不算什么,如今临安城中,十分之三都是*(“以十分言之,三分皆我辈也”)。或扮成官员,或扮和尚、道士,或扮商贩,或扮失足妇女,每天与人来往,和平相处。史忞又问:你这烤鸭是真的吗?王立说:当然是真鸭,就在农贸市场买的,每天买十只活鸭,天不亮到作坊里就着炉火烤熟,然后卖掉。天天如此,尚可糊口。不过,白天好过,晚上难熬。没地方住,只能睡在屠户的肉案下面,有时还要被狗追着到处逃。史忞感慨不已,给了他两贯钱,让他找个安身之处。此后,王立常常给他送烤鸭。时间久了,史忞觉得有点不对劲,我一大活人,每天跟*来往,莫不是将不久于人世?王立就跟他说,您不用担心,您家里孩子的奶妈就是*。说着拿出两个小石子,“乞以淬火中,当知立言不妄”。史忞不大相信,因为这个奶妈在他家已经生活了三十年,现在是六十多岁的老太了。回到家后,他假装开玩笑地对老太说,外人传说你不是人,是*?老太大怒:是啊,六十多了,也该做*了。虽然恼怒,却没有畏惧之色。正好有仆人在一旁熨衣服,史忞试着将小石子扔到熨斗的炭火里,果然就见老太的脸色变了,身体像逐渐气化一样越来越淡,“如水墨中影”,然后就消散在空气中。(《夷坚丁志》卷四“王立爊鸭”)这个故事对人*混居的生活描述得很细致,至少有几点是可以肯定的:一、他们的确是来自冥界的移民,并非出差公干。二、他们遵循阳间的生活秩序,即使生活不如意,也不随意使用法力,入乡随俗,就像吴太伯来到吴越要断发文身一样。三、他们可以长期在阳间生活而不被发现。四、他们身份的暴露,往往是因为被同类说破。不过,最令人震惊的是,杭州城中*的比例竟然高达总人口的百分之三十,南宋时的杭州是首屈一指的国际大都市,生活便利,工作机会多,群*汇集也是可以理解的。所以下面一个南宋的故事还是发生在杭州。宋人的*故事南宋孝宗年间,河北人王武功,在湖北武昌一带做官。他雇了一个十几岁的小仆人,名叫山童,这孩子聪明伶俐,很讨人喜欢。后来,王武功生了个儿子,又雇了贾氏为奶妈。可是孩子出生不久,山童忽然不告而别,怎么也找不着了。当年冬天,王武功调任临安,在钱塘江边遇到了山童。山童请他到茶馆叙话,王武功说,你在我家里做得好好的,我待你也不薄,怎么不说一声就走了呢?山童说:不敢向您隐瞒,我其实是*,原本在您家里做事很安心。可是您雇的奶妈贾氏也是*,她怕我泄露她的身份,对我百般构陷,我只能避开。您将来对她要提防着点。说着就告辞离开。王武功半信半疑地回到家中,正跟夫人说起此事,贾氏抱着孩子进来,向主人夸耀自己带孩子带得好,“以儿肥腴夸为己功”。王武功把孩子交给夫人抱着,转脸笑着对贾氏说,山童说你是*,这是真的吗?贾氏拍掌大骂:官人怎么能相信那个小王八蛋的话?一边骂一边走到厨房,众人跟着进来,只见贾氏如烟气一般,瞬间就消散了。(《夷坚志补》卷十六“王武功山童”)这个故事中,虽然山童曾暗示贾氏可能对孩子不利,但多半是构陷,因为在山童离开的那段时间,孩子并未有什么异常,反而养得肥肥胖胖的。很可能是**之间的矛盾导致互相揭发。两个故事都表明,**的身份被说破后,就立刻消散。就像被警察查到没有暂住证一样,是要被驱逐的。这种*移民到阳间,与人类共同生活的情况,志怪作品中称作“生身活*”。“生身活*”一般并无恶意,像《聊斋志异》卷八中的“吕无病”,甚至是贤妻的典范。《夷坚志补》卷十六的女*“蔡五十三姐”,嫁为人妻之后,生了一男一女,自己掏钱让游手好闲的丈夫做生意,生活富裕。可是遇到一个道士,运用法术说破她的身份,导致她“寂寞灭无迹”。《聊斋志异》中《吕无病》一篇,女*吕无病一夜奔波数千里,终于精力耗尽,“倒地而灭”,她丈夫为她建一个“*妻之墓”可以猜测一下,很可能在阴律的规定中,*移民到阳间是绝对的禁忌。因为只要被说破,他们基本是以尸骨无存的方式湮灭,而在关于*的形质的记载中,身体的发散、消逝,往往意味着*的死亡。也就是说,他们在阳间“寂寞灭无迹”,也许并非我们想象的那样,可以回到冥界,而是触发了阴律中的死刑判决。而这一结局带来的遗憾是,他们根本没有机会说明自己移民阳间的原因,他们是**史上的“失踪者”,随风而逝了。

03这届人不行

因为上届的*不行

无论哪一代的人不行,说到底都是因为前一代的*不行。谓予不信,《水浒传》的开头就说得分明:“张天师祈禳瘟疫,洪太尉误走妖魔。”宋仁宗朝内外提点殿前太尉洪信奉旨前往龙虎山请张天师,将伏魔殿强行打开,放出一干妖魔:只见一道黑气,从穴里滚将起来,掀塌了半个殿角。那道黑气,直冲到半天里空中,散作百十道金光,望四面八方去了。当时住持真人对洪太尉说道:“太尉不知,此殿中当初是祖老天师洞玄真人传下法符,嘱咐道:‘此殿内镇锁着三十六员天罡星,七十二座地煞星,共是一百单八个魔君在里面。上立石碑,凿着龙章凤篆天符,镇住在此。若还放他出世,必恼下方生灵。’如今太尉放他走了,怎生是好?”有诗为证:千古幽扃一旦开,天罡地煞出泉台。自来无事多生事,本为禳灾却惹灾。社稷从今云扰扰,兵戈到处闹垓垓。高俅奸佞虽堪恨,洪信从今酿祸胎。没有仁宗朝放出的这一百零八个魔君,哪里会有徽宗朝的各路强人聚义水泊梁山?这些魔君下到凡间,虽然只是人的一部分,但各个阶层都有,覆盖面很广。他们是可以搅乱整个社会的。实际上,历史上的很多天灾人祸,都可以被归结为那时的人不行,命数不好,而人的命数不好,是因为转世前的*不好。《聊斋志异》卷十一“*隶”记载,明末山东济南府历城县有两个差役,奉命到外地公干,年末回城交卸差使,遇到了两位同样是差役打扮的人,他们自称是济南府的差役。历城县两位差役说:济南府的差役,我们十之八九都相熟,怎么从未见过你们呢?对方回答说:实不相瞒,我们是济南城隍麾下的阴差,要到东岳府去投递公文的。济南府将有一场大劫难,我们此行递送的公文,是死亡的花名册。两个差役大惊失色,问究竟有多少人罹难。阴差说,具体数字不是很清楚,大约有百万人。什么时间呢?阴差说:正月初一城破。两位差役吓得*都飞了,算算日子,回到济南府的时间,正好是年底,岂不要赶上大屠杀?可是不回去,交卸差使的日子要延误。阴差说:你们两个蠢货,耽误时间重要,还是避开大劫难重要?赶紧逃吧。差役听了他们的话,亡命乡间。不久,清兵攻下济南,“扛尸百万”。这次清兵攻占济南,记载并不太多,时为年,皇太极派多尔衮沿运河南下攻取山东,第二年正月,清*渡过运河,经临清,包围济南。济南无备,为清*轻取,德王被俘。俘获人畜计四十六万二千余,金银百余万两。至于屠杀人数,据历史学者研究,至少有十万人。蒲松龄年生于山东淄博,其父辈对此事印象应该极深。如此惨烈的人祸,至少在当时人眼中,恐怕与命数有关。为大家熟知的唐代安史之乱,根子也出在*那里。时值唐玄宗朝,宰相李林甫的家奴苍璧死而复生,他向主人讲述了自己的经历: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林九郎原型李林甫苍璧被索命的阴差押解至一处大殿,阴差嘱咐他在殿角等候,自己先进去通报。这时,“见殿上卷一珍珠帘,一贵人临阶坐。似剸割事。殿前东西立仗侍卫,约千余人”。就是有君王升殿处理*务,有一红衣官员出班上奏:现下有新奉命下界叛乱的安禄山,等您指示。贵人问:李隆基虽然皇位已尽,但命保得住吗?红衣官员说:他生活奢靡,本来应该折寿的,不过因为不好杀戮,有仁慈之心,所以寿命之数还在。贵人又问:安禄山之后,还有数人僭越称帝,杀害百姓,要速速制止,不能让他们祸乱太久,伤了天帝的心。红衣官员说:自大唐建立以来,天下百姓安居乐业已久,“据期运推迁之数,天下之人,自合罹乱惶惶”。命数已到,老百姓该受罪了。贵人说:那这样吧,先把杨国忠和李林甫这两人弄到这里来。这贵人又絮絮叨叨地处理了不少*务。苍璧在下面听着,也不敢乱跑。到了傍晚时分,贵人散朝,阴差带他上殿,见到一位道士,道士对他说:你赶紧回去,告诉主子李林甫,早点过来报到。苍璧就此被带回阳间。李林甫得知世道将要大乱,对权势也不再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