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有句谚语:狗肉滚三滚,仙人站不稳,闻见狗肉味,仙人直跳墙。可见狗肉的美味,诱惑力之强。
狗是六畜之一,在古代吃狗肉很正常。《礼记》记载“八珍”之一就是狗肉或狗肝,所以狗肉是一道历史非常悠久的传统名菜。
《水浒传》中鲁智深大块狗肉饮酒的情节描写,在宋代都市生活中可见一斑。
本草纲目》记载:狗肉能“安五脏,补绝伤,轻身益气,宜肾,补胃气,壮阳道,暖腰膝,益气力。补五劳七伤,益阳事,补血脉,厚肠胃,实下焦,填精髓……”经证实对胃病、肾亏、阳痿等病症有治疗作用。因此,狗肉不仅营养美味,而且滋补。
今天我们就来说说沛县鼋汁狗肉。
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菜系。
沛县狗肉是徐州沛县著名的地方传统特产,鼋汁狗肉呈酱红色,色泽鲜艳,味美醇厚,肉质韧而不直,烂而不腻,可谓色香味俱全,味道都不错。
沛县还有古今中外著名的“狗肉之乡”,沛县狗肉以凉食为主,食用时用手撕开,不用刀切,口感非常好。
很有意思的是花椒夹在狗肉里吃不麻。冬天再配上一碗热气腾腾的羊肉汤,绝对比火锅还要诱人,驱寒补寒的效果堪比人参!
值得一提的是,沛县狗肉也是受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的美食,保护范围为江苏省龙固、大屯、杨屯、沛城、胡寨、魏庙、五段、张庄、张寨、敬安、河口、栖山、鹿楼、安国、朱寨、新城区、能源开发区。地理坐标为东经°41′-°09′,北纬34°28′-34°59′。其中以沛县崔寨狗肉最为出名,很多人来沛县都是带一条狗腿回来的。
鼋汁狗肉,历史悠久。鼋是一种老鳖,沛县鼋汁狗肉久负盛名,烹调技艺已有两千多年历史。
《史记》记载:刘邦与樊哙是同乡,樊哙以杀狗卖肉为生,刘邦什么都不生产,只是闲着。刘邦经常不给钱就吃肉,时间长了樊哙就不高兴了,为了交情(估计刘邦脸皮很厚,说不在意),将肉摊迁至湖东下赵(今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下赵)。刘邦闻讯赶过来(他的脸确实够厚的),当河水被堵住时,他正苦于不能过河,突然一只大鼋把刘邦驮过了河。刘邦找到樊哙,抓起狗肉吃了。此后,刘邦常带着这只老鼋过河吃肉,樊哙发现是这只老鼋把刘邦驮过河后,他又羞又气,杀了它,煮了狗肉,没想到狗肉更香了,所以沛县狗肉又称“鼋汁狗肉”。
沛县狗肉为什么不能用刀切?原来,刘邦当上泗水亭长后,因为樊哙用刀杀了老鼋,很生气,就把樊哙切狗肉用的刀都收走了,并命令樊哙以后不要再用这把刀。
所以,“沛县狗肉无刀”的吃法一直流传至今(现在依然如此,沛县绝对是手撕狗肉,绝对不会用刀切)。
古代沛县的名士如北宋周宇欣、南宋文天祥、明武宗朱厚照等,都以吃鼋汁狗肉为乐。
现在,吃狗肉的方式越来越多,烤蛋糕夹心狗肉类似肉夹馍馒头,还有狗肉火锅等,每一种吃法都鲜香十足,食物补充充足,让人大快朵颐,乐此不疲,上瘾十足。
欢迎每一位看官来古沛之乡品尝绝佳的“鼋汁狗肉”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