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狗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仁义君主刘玄德照耀千古 [复制链接]

1#

刘备在当今世上的评价不高,这是因为总有一些人标新立异,显得自己与众不同,继而令他人无脑跟风,于是刘备就成了大众口中的“伪君子”

出现这种情况令我着实痛心,编排刘备的都是些什么人呢?大抵是那些蝇营狗苟心思龌龊之人,他们把仁义的刘备编排的一无是处,然后向他人指着刘备道:“看吧,其实他也就是那个样子的,一个小人而已”

呵呵,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今天就带着大家走近真实的刘备。

一,内治县事,外預贼寇,以诚动人

公元年,刘备帮助田楷对抗袁绍,被升为平原县代县令,在职期间,对外防御贼寇,对内整治有方,百姓无不称赞。

因为刘备待百姓太好,于是损害了权贵的利益,便有人派刺客刺杀刘备,刘备不知来人是刺客,便以待常人之法对待来人,刺客大受感动,不忍刺杀,对刘备如实告知。

二,两救他人

公元年,黄巾余党管亥率军攻打北海太守孔融,孔融派太史慈去找刘备求救,刘备闻知,毫不迟疑地发兵三千援救孔融,北海之围遂解。

公元年,曹操以为父报仇之由攻打徐州陶谦,陶谦不能抵挡,于是就向人求救,结果来帮他的就两个,刘备和田楷前去相救,徐州之围解后,陶谦将小沛送给刘备驻军,还送了刘备四千士卒。

陶谦病死后,刘备在陈登和糜竺的支持下做领徐州。(刘备没开上帝视角,他不知道陶谦会病死。付出一分就想要两分的利己主义者,就是从这里开始黑刘备的。)

三,屡战屡败,屡败屡战

公元年,刘备迎击袁术,徐州为吕布所占,后刘备回军与吕布言和,不久后再度反目,刘备不得已投曹操。

公元年,刘备与董承受汉献帝刘协衣带诏,密谋对付曹操,刘备趁对付袁绍之际逃出曹操身边,顺便拿回徐州

公元年,衣带诏事发,董承身死,曹操率军讨伐刘备,刘备不敌,投靠袁谭前往迎接,后来袁绍听闻,更是出军二百里迎接。

同年七月,汝南黄巾军投靠袁绍,袁绍排刘备迎接,曹操听闻,使曹仁出击,刘备兵败,即使如此,袁绍依旧不曾嫌弃刘备,之后命刘备再次出击汝南,联合黄巾军余党发展势力,曹操听闻派兵出击,部将蔡阳为刘备斩杀。

公元年,曹操见出兵不利,于是亲自发兵,刘备不能抵挡,于是逃亡荆州,刘表听闻,亲自出郊迎接,并让刘备屯兵新野。

就这么一个被袁术败,被吕布败,屡次被曹操败的人,竟然让袁绍父子,刘表亲自迎接,要是换作他人,恐怕连看都不会多看一眼吧?

四:携民逃亡

公元年,曹操袁绍相争,刘表命刘备背上攻打曹操,刘备于博望坡大败夏侯惇于禁刘表等人,后来因为兵力不足而撤退。此后因为曹操忙着打河北,荆州无事。

公元年,曹操腾出手来南下打荆州,刘表病死,刘备携带百姓逃亡,败当阳,走夏口,若不是关羽来援,刘备危咦。

刘备前半生可谓是颠沛流离,后来趁着周郎赤壁一把火才站稳了脚跟,此后领荆州五郡(诸葛亮治理其中三郡)进川,取川,随后上位汉中王

在这里特别说明一下,拿川之事,洗无可洗,也不说什么人非圣贤之类的贻笑大方的事了。至于解荆州之事,却是东吴之过——

长沙三郡为刘备之属,刘备只借了半个南郡,后来孙权出兵,双方划江而治。

五:举国复仇

刘备一手带大的将领关羽被东吴所害,刘备与关羽情如兄弟,于是发兵讨伐吴国——初,先主忿孙权之袭关羽,将东征,初七月,遂率诸军伐吴。

话是陈寿说的,诛心之说可以省省了,隔了几十年的说法与隔了近两千年的说法我选择相信前者。

六,宽恕待人

刘备在夷陵战败后,撤退到永安宫,负责防守江北的黄权后路被吴军切断了,无法和刘备的军队汇合。

他不愿意投降渣权,于是一扭头带着部队去北方投降魏国了。曹丕很高兴,对他很好,还问他:刘备会不会怪罪他、继而迁怒他留在蜀地的家人,把他的家人满门抄斩什么的。黄权很肯定的说,决计不会,刘备不是那种人。

蜀汉这边听说了黄权投降的这件事后,有关部门就要依法去追究黄权家人的责任,报告给刘备时,刘备叹了口气说,是我对不起黄权,黄权没有对不起我。

于是不允许追究此事,对待黄权家人的待遇,一如既往。

黄权留在蜀地的儿子黄崇,后来还入了尚书台,担任尚书郎的官职,最终在入蜀时战死于绵竹,为国捐躯。

吕蒙袭击荆州,驻守重镇江陵的南郡太守糜芳居然献城投降,关羽进退无路,兵败被斩。按律也应当追究家人的责任,可是当糜芳的兄长糜竺把自己绑起来去见刘备时,刘备却亲自为他解绑,认为弟弟的事情,和哥哥无关。对待糜竺,也是一如既往。

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这两个一如既往再和曹丕待于禁之事对比一下,再和曹操统一河北之后烧毁所有截获的密信,“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这可真不是说说而已。

而且曹操所为可以说是无奈之举,也可以说是震慑群臣,刘备那是真的宽厚。

在一个人人都想吃肉的时代,有一个人有肉吃却选择了让更多的人吃到肉,为了自己的理想奋斗终生,保留着底线,这样的君主千古无一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